老胡观点:一线教师如何以科研对待工作?

(一)

我们先看两则案例:

案例1:

曾经与某学校部分教师交流时,她们总是习惯性“吐槽”学生的一些“窘”事:如,某一道数学题目,老师已经讲了三四遍了,但考试时还仍然有部分学生经常做错,让老师感到很无语;部分学生对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生字词,平时使用过程中总是出错或者张冠李戴,如功夫和工夫、谋取和牟取、法制和法治、原型和原形、终止和中止、泄露和泄漏、树立和竖立、做客和作客等等;部分学生总是习惯性迟到,无论上课、上操还是参加社团活动等,尽管老师已经多次“耳提面命”,但往往也“无济于事”;部分学生上课期间,要么总是跟同桌或前后位同学窃窃私语,要么就是神游,“屡教不改”;部分学生上课总是忘记带美术学具,上课无所事事,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创作……

案例2:

关于一线教师的科研行为,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谈到教育科研,老师们常常以为那是教研所的专家学者的事。仔细分析,其实是我们每位教师分内的事,是每位教师心灵深处的需要。今天和昨天有什么不一样呢?上班、下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生还是那些学生,同事还是那些同事,领导还是那些领导,校园没变,办公室没变,教室也没变。近乎呆板枯燥的生活,使人兴味索然,甚至使人厌烦。于是有人说,教育工作时间性强,计划性强,规章制度繁琐具体,容易扼杀人的创造性。

如果只当一名教书匠,用因循守旧的眼光看问题,教师工作真是又苦又累,又呆板枯燥。我们思考,为什么同样是教书,斯霞、于漪、钱梦龙、欧阳代娜等许多优秀教师却感觉幸福、快乐,充满了新奇感,工作充满了创造性?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是教育艺术家。他们总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待教育教学工作。分析研究许多优秀教师的经历和他们的成果,人们不难发现,他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从教育科研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

(二)

上述的两个教育案例,是不同的教育工作者,从两个不同角度谈到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案例1中,不同学科教师的“吐槽”现象,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这些“吐槽”之处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同样的错误或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让部分老师们感到很无奈,也很无语。也就是说,同一个错误,部分一线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反复纠正、反复强调,即便如此而效果也并不太明显。

案例2中,魏书生作为一名教育改革家,达到了教育界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是竖立在我们面前的一座教育“丰碑”,当然也是我们无数教师争相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他通过自己多年来的丰富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谆谆告诫广大一线教师用因循守旧和教育科研两种眼光来看待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两个教育世界,那么教师也就有可能会成为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教书匠和教育艺术家。因此,教育科研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显然,这两个案例带给我们一线教师这样几点启示:一是大量的、重复性的、单一的劳动,不仅消耗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增加了我们教师无谓的苦恼和烦躁的心情,更加不利于我们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二是科研并非专家学者的“专利”,而是我们一线教师“分内的事”,更是我们一线教师“心灵深处的需要”,因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试错”和“纠错”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各种各样的“错误”中成长起来的;三是一线教师以两种不同的眼光——因循守旧和教育科研看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会有不同的教育行动,那么其人生可能就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教书匠和教育艺术家。

(三)

什么是教育科研?

百度百科认为,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现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

就中小学教师而言,教育科研就是人们对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对象、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就是在中小学教育领域揭露本质、发现规律性、创立理论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这样的解释,可能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当然也太过于理论化与“高大上”。那么,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认为,用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要搞真科研》一文中的这段话来阐述什么是教育科研,可能我们一线教师更容易理解:“什么叫‘教育科研’?我给老师们经常是这样说的:‘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就是教育科研。’我还说:‘把难题当课题,是最真实也最有价值的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我们教育本身的需要,或者它就是教育本身。”

显然,对中小学教师而言,教育科研其实就是在思考中工作,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换一句话说,就是我们一线教师面对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应坦然面对和接受,多思考,多总结,找到合适的办法逐步解决,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

那么,我们一线教师该如何以科研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呢?

如上述的案例1中,“一道数学题目,老师已经讲了三四遍了,但考试时还仍然有部分学生经常做错”这种现象,我们一线教师如果以科研的态度对待,那么是否应该思考为什么部分学生总是犯同样的“低级”错误呢?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呢?再如,“部分学生对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生字词,平时使用时总是出错或者张冠李戴”这种现象,我们一线教师如果以科研的态度对待,那么就必须承认这些词语是相对比较容易混淆,但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我们能否采取什么更好的教学方法,让部分学生不再混淆这些词语的使用呢?……

不言而喻,这种反思并且积极付诸行动的活动,其实就是一种研究行为,就是以科研的眼光看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事实上,我们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优秀教师,就会发现他们已经以科研的眼光来看待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了,因此才会从众多教师中脱颖而出、出类拔萃。当然,我们一线教师解决类似的难题,并非都要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而是可以进行多样化的研究方式。(参见文章《我们需要多样化研究方式》,“老胡聊科研”,2019.3.13)

(四)

我们再看部分一线教师,怎样以科研对待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案例:

案例1:

四川温江的地理老师罗春火了,因为他把地理教学和《小苹果》神曲神奇地结合在一起,自己填词并演唱制成了一段地理教学视频:“……山东山西分两边,广西广东左右站,两河两湖还在中间……春天和你漫步在云南的伊甸园,夏天清晨陪你看金色的贵州梯田秋天美景邀你一起前往青陕甘,冬天黑吉辽的冰雪让你爽翻……”。同学们跟着这个神曲哼唱,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不知不觉中就被牢牢地记住了。罗老师说,他希望通过不断变换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各种感官来加强记忆,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案例2:

在幼儿园,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但幼儿往往记不住洗手,而且也不会洗手,因此老师们只能一遍遍重复性教孩子们,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太好。某幼儿园教师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于是编写了这样一首儿歌《洗手歌》:

小朋友,勤洗手。

防细菌,我拿手。

打开水龙头,先来冲冲手。

打上小香皂,开始搓搓手。

先搓小手心,再搓小手背。

然后再来交叉搓,拇指转动一小周。

饭前便后要洗手,细菌远离小白手。

天天洗手爱干净,预防流感我能行。

这首儿歌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孩子们不仅喜欢唱这首《洗手歌》,而且在歌唱中学会了洗手,在愉快的活动中接受了习惯养成教育,而不再需要我们教师空洞的说教或者一而再、再而三地“下命令”。

……

显然,这两个教育案例,都是一线教师能够善于以科研的眼光看待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且能够及时而正确地处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与困惑。案例1中,面对我国34个行政区的位置难以辨识、区域特色难以凸显、行政区名字记不住和易混淆等现象,罗老师巧妙地把34个行政区名称和神曲《小苹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形式进行传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案例2中,面对孩子年龄小、养成习惯差等特点,老师编写了一首喜闻乐见的《洗手歌》,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学会了洗手,接受了习惯养成教育,养成了良好的洗手习惯。

应该说,类似这两个教育案例的活动,在我们一线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并不鲜见。其实,这就是以科研来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的行为。从案例中不难看出,以科研来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改变了单一的、枯燥的、重复性的劳动方式;二是节约了大量的劳动时间、劳动成本和个人精力;三是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四是容易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效率;五是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品质;六是极大地缓解或消除了个人的职业倦怠行为;等等。

由此可见,我们一线教师以因循守旧和教育科研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其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效果都有着较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日积月累就会造成个人专业成长的巨大差距——教书匠和教学艺术家。

结 束 语
我们再看一则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郑人买履》: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一个人如果因循守旧,不思变通,那么就会终将一事无成。
这个寓言故事对我们教师也是一个警醒: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方式如果因循守旧、不思变通,显然就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甚至可能面临被教育改革“洪流”淘汰的命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质来说,本来就不可能不带有研究因素。这首先是因为,我们与之交往的每一个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说都是一个具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事实上,以教育科研对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是由一线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决定的,更是个人专业快速成长的需要。
我们希望,一线教师能够以科研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更希望,一线教师以科研对待教育教学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方式。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主编|老胡科研工作室

(0)

相关推荐

  • (原创)研修随笔:坐而论道,起而行之

    坐而论道,起而行之 --参加2017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省级工作坊主持人高级研修班有感(二) 烟台莱州市玉皇中学.教育科研方法专题工作坊主持人  潘书朋 说明:这篇随笔2 ...

  • 健康才是第一生命力

    健康才是第一生命力 文/潘书朋 不再年轻的岁月,让自己懂得了今后应该好好做的人生课题:健康才是第一生命力:爱人是你一生的陪伴: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朋友是你一辈子的好兄弟:认真工作 ...

  • 谈普通教师的教科研(发表于《学校管理》)

    不少教师在谈到教科研工作时,总觉得很高远,可望不可即.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后来我渐渐发现,教科研工作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一个人的身边,贯穿于备课.上课.课外辅导.教育教学评价等所有环 ...

  • 高职称教师上课少,是因为制度规定他们要"承担教学研究任务”

    [平湖一柱 第980期] 高职称教师上课少,是因为制度规定他们要"承担教学研究任务" 前段时间,网上一张华为总裁办电子邮件截图在网络流传,邮件显示,华为制定了2019届顶尖学生年薪 ...

  • (原创)教育随笔:做好教师的“六字诀”:情怀、智慧、勇气

    如何做一名好教师,结合自己个人专业成长的经历,概括为六个字:情怀.智慧.勇气 虔诚的教育情怀--合格教师坚守的道德底线  今天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再来谈教育情怀并非是哗众取宠,而是非常有必 ...

  • 老胡观点:教师晚上坐班为哪般?

    (一)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前几天,去某地一个县出差活动,顺便打算去看望一下该县某高中当教师的20多年未曾见面的同学晚上聚聚.同学在电话里说:"尽量早一点吧,我们学校晚上7:40还要坐班呢? ...

  • 老胡观点:教师的时间都去哪儿啦?

    前几天的某一个下午,我们去某中学进行一次科研普及活动.当我们乘坐电梯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年轻女老师问学校教科室主任说:"科研讲座几点结束啊?"得到教科室主任肯定的答复后,该女老师说: ...

  • 老胡观点:教师上课要不要带教学设计?

    (一) 前几天,我们去部分学校听课,在议课环节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表述"学习目标"时,吞吞吐吐,词不达意,而且还啰啰嗦嗦,含混不清.于是,我们就让该教师把教学设计拿给我们看看,而该教 ...

  • 老胡观点:学期过半,科研人都还好吗?

    不知不觉之中,本学期已经过半了. 本周,各中小学校基本上都在进行期中考试活动.这意味着,一个学期已经过半了,学校该检验一下半个学期以来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学习程度.因此,各个中小学校都比较重视,各 ...

  • 老胡观点:教师的幸福其实很简单

    一 昨天是9月10日,教师节--一个属于教师的专属节日.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我们在朋友圈里看到,很多的教师都在"晒"各种各样的小礼品--基本上都是家长和学生送的.从各种各样的图片 ...

  • 2021年8月5日┃科研经验┃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几点思考

    ☞课题论文一对一指导修改☜ 关注后回复相应关键词↓ ▶查期刊真假回复:期刊查询 ▶查核心期刊回复:核心期刊 ▶查参考选题回复:参考选题 ▶查优秀课题回复:优秀课题 ▶下载<课题入门手册>回 ...

  • 这几个方法告诉你,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

    民小编说 教育教学过程中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解决问题不能仅仅依赖经验或者想象,更需要运用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本文介绍几种适合一线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1 调查研究 教育调查研究就是围绕教育问 ...

  • 老胡观点:校级课题:一线教师的科研起点

    (一) 我们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1: 有一天,某学校的校长突然打电话对我说:"胡老师,能不能让我们学校多报几项市级课题呀?今年我们学校的老师申报课题特别踊跃,报了可多了,但我们又不想打消老师 ...

  • 老胡观点:​一线教师做科研谨防陷入专家思维

    (一) 我们先看部分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问题: 1.研究过程中需要记录什么,什么样的材料留存才是有价值的?  2.在课题选题方面怎样才能做到新颖独特,与众不同呢?  3.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