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帝 外 经》卷 四之 小肠火篇

《黄 帝 外 经》卷 四之 小肠火篇

少师曰:小肠属火乎,属水乎?
    岐伯曰:小肠与心为表里,与心同气,属火无疑。其体则为水之路,故小肠又属水也。

少师曰:然则小肠居水火之间,乃不阴不阳之腑乎?

岐伯曰:小肠属阳,不属阴也,兼属之水者,以其能导水也。水无火不化,小肠有火,故能化水。水不化火,而火且化水,是小肠属火明矣。惟小肠之火,代心君以变化,心即分其火气以与小肠,始得导水以渗入于膀胱。然有心之火气、无肾之水气,则心肾不交水火不合,水不能遽渗于膀胱矣。

少师曰:斯又何故乎?
     岐伯曰:膀胱,水腑也,得火而化,亦必得水而亲。小肠之火欲.通膀胱,必得肾中真水之气以相引,而后心肾会而水火济,可渗入亦可传出也。

少师曰:肠为受盛之官,既容水谷,安在肠内无水,必藉肾水之通膀胱乎?
      岐伯曰:真水则存而不泄,邪水则走而不守也。小肠得肾之真水,故能化水谷而分清浊,不随水谷俱出也。此小肠所以必资于肾气耳。

少师曰:善。

陈士铎曰:小肠之火,有水以济之。故火不上焚,而水始下降也。火不上焚者,有水以引之也,水不下降者,有火以升之也,有升有引,皆既济之道也。

雷公曰:请言小肠之经。
      岐伯曰:小肠之经,属手太阳者,以脉起于手之小指,又得心火之气而名之也。夫,心火属少阴,得心火之气,宜称阴矣。然而心火居于内者为阴,发于外者为阳。小肠为心之表也,故称阳而不称阴。且其性原属阳,得太阳之,曰气,故亦以太阳名之。其脉上腕出踝,循臂出肘,循月需行手阳明少阳之外,与太阳胆气相通,欲得金气自寒,欲得木气自生也。交肩上,入缺盆,循肩向腋下行,当膻中而络于心,合君相二火之气也。循咽下膈以抵于胃,虽火能生胃,而小肠主出不主生。何以抵胃,盖受胃之气,运化精微而生糟粕,犹之生胃也,故接胃之气。下行任脉之外,以自归于小肠之正宫,非小肠之属而谁属乎。其支者,从缺盆循颈颊上至目锐眦,入于耳中。此亦火性炎上,欲趋窍而出也。其支者,别循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以交足太阳膀胱之经,盖阳以趋阳之应也。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