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蓝雪赏析李静仪的诗《一条河流的孤独》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中国诗歌报

蔡仲萧,字清风,著名学者,国学家,书画家,作家,诗人,晋唐史学家。兰亭奖获得者,国务院礼宾司国礼书画家。历任北京紫禁皇都书画院名誉院长,北京名苑艺术研究院顾问,朗清斋艺术馆馆长兼书画院院长。

中国诗歌报★中国诗歌第一报

作者小传: 蓝雪,本名张巧红,甘肃省徽县人,中国诗歌报临屏诗精华作品版主编兼诗词版主编。喜爱诗词诗歌阅读和创作,愿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诗词画意中度过。

一条河流的孤独

文/李静仪    (甘肃)

一条永远澄清不了自己的河

把家乡金城撇在两岸

人们叫她母亲河

时而喧嚣,时而平缓

像极了母亲的一生

辽阔,曲折

溯流而上,我想看看母亲的故乡

掬起源头清澈的眼波,我的心猛地一疼

这泥沙俱下的一生,孤独奔腾的如此壮阔

李静仪同学的这首《一条河流的孤独》是我看到的本期临屏诗中较好的作品。我始终认为,一首诗不管是什么风格,采用了什么写作技巧,只要能打动人心,就是一首好诗。至少就这一点,这首诗做到了。她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触发了我们对于母亲,对像黄河一样一生坎坷,但百折不挠、仁厚慈爱、心胸宽广的母亲的讴歌和怀念。

诗起句不俗,写黄河而不直言黄河,“一条永远也澄清不了自己的河”把黄河的特色与人的特性形象巧妙地结合起来,一下抓住了读者的心,让读者产生迫切读下去的好奇心。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诗歌起句的“凤头”效应。第二句写黄河穿兰州城而过同样不直白地描述,而是巧用“撇”这个动词使诗语形象化。第一节结句点明“母亲河”这个诗眼,可谓自然而然,巧妙点睛。为后面两节沿用“母亲”这一称谓虚实结合地抒情达意设下伏笔,这就是诗歌结构的“起”。

诗的第二节承接这种比兴手法,以“时而喧嚣,时而平缓”看似写河,旨在表述母亲不平凡的、波澜壮阔的一生。母亲的一生可歌可泣的事迹很多,但这一句,足以让我们的心像黄河水一样跌宕起伏!读到这句,我们不由得掩卷深思,我们的母亲陪我们走过的日子中的种种经历,不仅唏嘘感叹母亲艰苦的一生。第二节结句用“辽阔,曲折”精炼而准确地概括了诗意。语言干净,用词精当。达到了结构上的“承”,接的顺畅、深邃。

第三节把“转”和“合”有机结合。我们的母亲河历经沧桑坎坷,但始终昂着头奔腾向前,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坚强仁厚。那么,她的最初呢?是什么样子的?这就开始“转”了!我“溯流而上”,追寻母亲最初的模样,黄河的源头,母亲的“故乡”,一虚一实两条线继续交替铺陈。我看到的,触目所及的是一汪“清澈的眼波”,我情不自禁激动地“掬起”这捧清流,想起母亲为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蕴含的诗意可以提升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为了养育炎黄子孙),她经历了什么?会由最初的清澈明亮变的浑浊浩荡?想到这里,“我的心猛地一疼”!作为读者,我们的心都疼了,黄河,一条河,母亲,我们的至亲,如果可以,真想扑进您的怀抱,紧紧地抱着您,听你倾诉这一生的不易,生活始终奔腾向前的艰险,那些心灵深处的呐喊咆哮、挣扎不甘、忍辱负重,以及所有的爱恨纠结的心怀,从何说起,又诉于谁听,谁懂……这“泥沙俱下的一生”,怎一个“孤独奔腾的如此壮阔”可以总结廊括?这“转”和“合”转的新颖奇特,“合”的沉稳厚重!这,是一首好诗!

李静仪作为进入中诗报学员班仅仅两个月的、一个很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一位白衣天使,由刚开始写诗歌的稚嫩、直白、不会谋篇布局到今天这首诗语言的精炼巧妙、构思的成熟稳重、诗意的表述已经感情的克制隐忍,都达到了一定可圈可点的风范。这是我最欣喜地看到的。说点题外话,一个热爱诗歌的人,只要肯用心学习,用心感悟,用真情实感、用个性化的语言去创作,都会写出动人的诗篇!

本名李彩云,笔名李静仪,甘肃兰州人,护士,工作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中国诗歌报第二届改稿学习班成员

中国诗歌报纸刊从公众平台挑选优秀作品上刊

声明:原创作品,报刊采用和网站转载,需注明来源中国诗歌报,并请与作者联系

中国诗歌报公众平台推出的作品均出现在256上网导航的热文推荐,优秀作品有360图书馆收藏。

中国诗歌报投稿邮zgsgb2@126.com   zgsgb3@126.com 

作品为王。来稿个人照片和简历不可少。七天内没有处理,请投往它处。

中国诗歌报简约、阳光、厚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