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在诊些什么?怎么诊?怎么断?
赤脚有医说医:普及中医知识,愿每个家庭有个懂中医的人。
要把身体调理好,要学好中医,中医诊断是一个绕不开的槛。
我们已经知道,对症治疗在很多时候等同于掩耳盗铃,要将所有的症状收集起来,然后做整体分析,得出一个“证”,然后对证调理。
只有这条路,才能真正解决身体上的问题。
从“症”到“证”,就是诊断的过程。
那这个诊断的过程里面,在诊些什么?
我们也知道了,“证”是描述体内不正常的状态。
诊断的目的,就是要把这种不正常状态描述出来。
怎么描述呢?
比如火旺了,湿气多了,寒多了,太干燥了,这些都算。
但是还不太够,我们得知道火在哪,寒在哪,所以要定位,要把位置也加上,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证。
我举个例子:中医有个证叫做“脾胃寒湿”,我们看到之后马上就能知道,哦,这是有寒也有湿,寒湿在哪里呢?在脾胃中焦。这样一下子就很清楚这个状态。
把这个状态描述清楚后,接下来要解决就好办,把寒去掉,把湿去掉,这样重新回到平衡,脾胃的功能就可以恢复。
不正常的状态有哪些呢?
不正常的状态有很多,每个证名就是一种不正常状态。但是总结起来有8个方面,这8个方面就是八纲辩证。
为什么叫做八纲?
纲就是纲领的意思,纲就是渔网的那根总绳,只要把总绳收住就能把网收住。
所以,八纲是一根总绳,代表大方向。
打个比方,你要到公司去上班,公司在 你家的南边,你朝南走就能去到公司。这是方向性问题,是不能错的。你偏一点点可能问题不大,但是你要一直往西走,那你永远到不了你公司的。
你往南走去公司,可以步行,也可以骑自行车,也可以开车去,都可以到公司。这是工具方法的问题,选择的交通工具不同,就需要不同的时间到公司。
同样的道理,体内不正常状态的大方向是不能出错的。八纲指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跟东南西北方向差不多,是由对立相反的4个维度组成。阴阳是总纲,按照阴阳属性来判断性质,所以学中医为什么要先了解阴阳,因为这个是大原则,大方向。
表里,表就是在外面,里就是在里面,也是相对而言。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外感感冒这类归为表证,而其他的身体里面出问题的叫做里证。
寒热,低于人体正常温度的为寒,高于人体正常温度为热。诊断一定要把寒热搞清楚,道理也很简单,你看夏天太热就把很多娇嫩的生命热死了,你看冬天太冷也能把很多较能的生命冻死了。身体正常温度就是37度左右,你要通过诊断分析出来是太热了,就要给身体降温;如果是太寒了,就要给身体加温。
虚实,身体本来应该要有的,现在少了就叫虚,虚就是少的意思。
身体本来不需要,现在多了就叫实。
比如说,气血两虚,那就是说明气和血都少了。假设身体气血总量要100才是正常,而你加起来总量只有70,那就是气血不足。
再比如说,脾虚湿重,那是身体里湿气多了,正常人身体里湿气有100是正常,而你身体里湿气到150了,那就是湿气过多。
那为什么湿气过多,这里还特意说明了,是因为脾虚导致湿气重,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脾虚之后运化水湿能力下降,湿气就多了。
中医就是这样,通过这4个维度来描述人体内不正常的状态。如果把人体的邪气比喻成敌人的话,我们要来描述这种敌我关系,我想也是同样的方式来描述。
第一,要把敌人的性质描述出来,敌人是骑马的,还是开坦克来的,还是开飞机来的。这就好比我们要描述体内的火太旺,还是湿气太重,还是太寒了。
第二,要把敌人的位置描述出来。只有知道敌人目前在哪,我们才要将自己的优势兵力调到这个地方来跟敌人作战。
所以我们要描述体内是肝火旺还是肺火旺,是胃里太寒,还是肾里太寒,也是要把位置弄清楚的。
中医辩证的方式,分为八纲辩证,脏腑辩证,六经辩证,气血津液辩证,经络辩证,等等。
我们不把问题搞复杂了,大道至简,把本质的核心原理弄清楚,万变不离其宗。
脏腑辩证,就是要描述脏腑的不正常状态;
六经辨证,是张仲景经方独有的辩证方式,在描述三阴三阳经气里的不正常状态;
气血津液辩证,是描述气血津液的不正常状态;
经络辩证,是描述经络里的不正常状态;
总而言之,这些辩证方式都是在描述体内不正常的状态,只是位置不同,有从脏腑去找,也有从气血去找的,也有从六经去找的。
不同的中医学派在这个地方开始有分歧,有些人说六经辨证好,有人说脏腑辩证好,其实根本不用争,大家都是对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如果邪气在脏腑,就是然脏腑辩证最好;
如果邪气在气血,就是气血津液辩证最好;
如果邪气在六经,就是六经辨证最好。
就好比去爬山,我可以从南面上,你也可以从北面上,都登上了山峰,我说南面好,你说北面好,那到底南面还是北面好?
在认识问题上,如果更稍微放大格局,就可以看到全貌,就不会以偏概全了。道理都是一样的。
中医诊断,大概就是要诊出这些内容。
那中医要用些什么方法来诊出这些内容呢?
中医靠的就是:望闻问切。
这也是现代医学一直诟病中医的地方,说都什么年代了,你们还在用这种土方法来做诊断,太落后了。
咱们都买过西瓜吧,我们在买西瓜前会看一看,敲一敲,听一听声音,这就是用到了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
如果你没什么经验,估计敲了也是白敲。
但是有经验的瓜农看两眼,然后敲两下把西瓜递给你,告诉你:这个是好瓜,拿回去包你好吃,如果不好吃拿来退。
为什么有经验的瓜农能做到这点:观其象,知其数。
观察外面,就可以揣测到里面,这就叫以外揣内;
通过听声音,可以判别西瓜汁的密度,来判别瓜汁是沙瓢还是脆瓢,成熟度就都可以判别出来。
而西医呢?要么就切开看,要么就切割口子取点样出来,然后去实验室化验一下。然后告诉你,西瓜是红的,是甜的。
而且西医只能看到形层面的东西,我告诉他西瓜是寒性的,他来一句:寒是什么? 我分析出来没看到寒啊。。。
所以,这里面就是问题,中医自古以来靠望闻问切这样古老的手段来做中医诊断,目前没有科技手段能够代替望闻问切。
中医的切,指的是切脉,也就是大家说的把脉,三根手指搭在寸关尺三部,通过脉象来推测体内气血运行状况,可以分析出五脏六腑的运行状况。
古语说,切而知之谓之工,说的是切脉是个技术活,勤能出巧,多实践才能掌握的一门技术。
由于我们现代人心性都很浮躁,很难静下心来去感受三根手指下的感觉,导致现在会切脉的中医越来越少。
中医的问,指的就是问病人的一些情况来搜集信息。
古语说,问而知之谓之师,说的是通过问问题能做出诊断,就能称为老师。老师的思维能力强,能通过逻辑推理来做出正确的诊断结论。
中医的闻,指的是闻气味。
古语说,闻而知之谓之圣,说的闻是一个比较高超的境界了,能通过嗅觉感受到病人呼出来气的状态。
中医的望,主要指的就是望舌,看手,看脸。
古语说,望而知之谓之神,说的望是一个最高的境界,这是通神的境界。
神”“圣”“师”“工”,这是望闻问切的四种境界。切脉是相对最容易的,也是能直接读出体内信息量最大的,但是现在要学这门技术不容易,需要医者勤学苦练才能出师。
问,是现在最常用的,但是需要医者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在一问一答中找到核心原因。
实际上,这问就是在根据症状做推理分析,只要将每个症状背后的机理想清楚,就可以倒推身体的状态。
我认为这是我们现代人做诊断的一个突破口,因为我们现代人的思维能力还是可以的。
闻,现在基本不用了,一来是我们现代人类的嗅觉已经退化得非常严重,根本嗅不到气里面的异常变化。二来,怕脏。
望,现在用的较多,望舌看手,都在用,但我们望诊的功夫已经大不如古人,我们现在人心性不净,感知能力已经大不如古人了。
对于我们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要精通其中一个诊断手段都很不容易。
但我们能做到把大方向找对,比如一个症状出现,你能分清楚这是寒还是热, 是虚还是实,这就很不错了。
这样大方向确定了,也就知道往哪个方向走了,至于怎么走只是快慢的问题,总是能走到的。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然后下出一个结论,这就是“断”。诊,是收集信息,断是在下结论。从诊到断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考分析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用到信息整合能力,分析能力,全局思维能力等。而断定一个证,又需要化繁为简的能力,需要高度概括总结的能力。
所以,要做出一个准确的中医诊断并非易事,但我还是那句话,对普通人来说,降格以求,先抓住大方向,在实践中一边摸索一边积累经验。
关于诊断,我打算后面两天跟大家分享舌诊和手诊相关的内容。
后续在具体病症的时候,都会用到中医诊断的思维方式,我们就一边用一边学。
特别提醒:咱们的学习内容,每天早上7点准时与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