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没有那么简单
文章作者说,他在一个讲座中学习到:在低年级,不论是识字单元还是课文单元,都强调字词教学、句子教学、朗读指导、策略传递和表达训练,且都要伴随课文内容了解的过程有序开展。回想前几天听过的几节低年级的课,所有上课老师无一例外不是这样来做。她们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一边识字一边了解课文内容。作者还了解到,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语境”可以分为概括性语境,提示性语境和拓展性语境。概括性语境指的是对课文内容做一定的概括。概括的内容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有利于学生迅速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二提供的概括性内容必须包含所学的生字。丁丁老师公众号里有一篇《曹冲称象》的教学实录,上课的陆老师就围绕“称”字,帮助学生理清文脉。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里都先后称了什么?学生概括的内容中包含了要认的生字,认识这些生字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示性语境指的是教师通过画面、关键词句或相应句式,来呈现课文整体或局部内容,将生字置于相关提示中,通过提示所创设的语言环境组织相应的生字教学。在《雷雨》的教学中,嵇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雨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你们观察到了它是如何变化的吗?找出第三段中的关键词。老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找到了“越···越···”这个关键词。随后又出现了两组词串,词串中字的个数越来越多,且包含了要认的生字。拓展性语境指的是通过创造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语言环境来复现相关生字,达到巩固的目的。其主要的教学呈现形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基于文本的合理想象;文本内容,语言重组;问题的简单转换;与课外阅读相整合。在《雨点儿》的教学中,焦老师就采用了文本内容,语言重组这样的形式来复现课文中的生字。这种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很好地巩固了课文内容,可谓一举两得。以前听完一节好课只觉得好。可真要问我“课好在哪里”,我就犯了难,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说。如今在观看那些精彩课例时,我会多反问自己:课到底好在哪里?当自己找不到答案时,我就会去寻找相关的评课或者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等。就像这次,我听了几节课,又看了相应的文章,我就会去寻找好课背后的理论支撑,从课和文章中找到连接进行分析思考。我想:只有了解了优秀课例的设计思路,我才会真正弄清楚一堂好课究竟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