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晴雯失手跌落了扇子,宝玉为何那么生气要赶她出去?
这是网友提的问题,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因为这是个特别重要的细节,这个细节对读懂宝玉的人格有很大的帮助。
这件事发生在第三十一回,这一天是端午节,王夫人请薛家母女吃饭,宝玉等人自然作陪,但因为贾府刚刚发生了金钏跳井事件,所以大家都没有兴趣,于是早早散了席。
宝玉心中闷闷不乐, 回至自己房中长吁短叹.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晴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 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宝玉听了这些话,气的浑身乱战,因说道:“你不用忙,将来有散的日子!”
粗略地去看这件事,确实很奇怪,而且有三个奇怪的地方:
其一、失手跌落扇子,再小不过的事,宝玉犯得着借题发挥上升到“当家立事”吗?就算再能干的人,也不可避免这样的失误。
其二、宝玉一向不问俗务,却突然说起“当家立事”来了,这和宝钗湘云劝他“应酬世务”有何区别?
其三、失手跌落扇子的是宝玉平素最为包容的晴雯,平时舍不得说一句重话,今天怎么完全不顾情面了?
正因为宝玉的表现太过奇怪,晴雯无法接受,再加上她本身就是爆炭性格,现在被宝玉这么一说,自然受不了,于是说出了那一番话来。
其实,晴雯没说错,宝玉平时任由丫头们胡闹都不生气,今天怎么气性这么大呢?而且,就因为晴雯顶嘴,宝玉就“气的浑身乱战”,随后还要把晴雯赶出去。
这实在太不符合宝玉平明表现出的做小伏低、对丫头们无限包容的个性。
这么小的一件事,却引发了宝玉这么大的脾气,曹公写这个情节,想表达什么呢?
我们可从两个文本细节来找寻答案。
第一个细节:“假作真时真亦假”,做小伏低、对丫头们无限包容并非贾宝玉的真实性格。
“假作真时真亦假”是红楼一个重要的主旨,曹公不但通过甄士隐和贾宝玉的梦强调了两次,而且还通过贾瑞的经历,用跛足道人的风月宝鉴定来提醒读者:书中很多地方,都有真假两面,千万不要被表面所呈现的假象所迷惑。
贾宝玉的做小伏低、对丫头们无限包容,正是他平时所呈现出来的假象,并非他的真实性格。
当然,这种假象,并非贾宝玉有意为之,不是虚伪,而是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的性格还有另一面,因为他没有机会展现另一面。
那么,贾宝玉性格中的另一面是什么呢?什么情况下他才能把另一面展现出来呢?这就要看第二个细节了。
第二个细节:“贫穷难耐凄凉”,一个人在穷困之时的表现,才是真实的性格。
“贫穷难耐凄凉”出自贾宝玉的判词《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读者往往关注写在第五回的众钗判词,而忽略了曹公写在第三回宝黛初见时贾宝玉的判词。写在宝黛初见时,曹公的目的就是提醒读者:林黛玉被贾宝玉的假象所惑,看不到他真实的一面。因此,她的悲剧,在她见到宝玉那一刻就已经注定。
在80回的情节里,宝玉一直活在富贵中,而且是应有尽有、无忧无虑的富贵。这样的生活环境,造成了贾宝玉的心宽。心宽的主要特点是包容性强,没脾气。所以,要想了解一个人是否真的没脾气,一定要把他放置在穷困的环境中。
穷困之时,心容易变窄,脾气大,看什么都来气。
值得注意的是,穷困不仅仅指物质上的困窘,还指精神上的困窘,“穷困”二字,。
我们分别来举个例子。
先说物质上的困窘对脾气的影响。比如一个人很穷,月底了,身上仅有两千块,但马上要交两千五百块的房租,短缺的那五百块还没有着落,正想着打电话跟朋友借。非常不幸,刚刚上地铁时有点挤,突然发现手机不见了,很可能是被人偷了。
于是,这个人突然崩溃了,像世界末日一样,觉得日子没法过了。这个时候如果谁去惹他,他杀人的心都有。
再说精神上的困窘对脾气的影响。比如 一个人原本在单位春风得意,但一个失误,对公司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公司领导大发雷霆,对他好一顿批,他自己也觉得很内疚。于是,他带着沮丧的心情回到家,正好看到妻子该做饭没做饭,正在和人大声地聊电话。
这种情况以前也经常出现,他从来不在意,但今天不行了,突然就爆发了,冲着妻子发了一通火,差点闹到离婚。
这就是“贫穷难耐凄凉”,心窄之时容易看不惯,并随之发脾气。
宝玉此时对晴雯的态度,和上述例子中的精神困窘者差不多。金钏儿之死,是因宝玉而起,这件事对宝玉产生了极大的内心震撼。一方面,王夫人数落了他,相当于被领导批评;另一方面,他自己有着深深的内内疚,心里过不去。所以,晴雯失手跌落扇子这样极小的事,都会引发宝玉的情绪。
第三十回,宝玉因看龄官画蔷看痴了淋了雨,回到怡红院时,只因丫头们开门开迟了,他便“一肚子没好气,满心里要把开门的踢几脚”,把袭人踢得吐血,也是这种情绪的体现。
这,才是真实的贾宝玉,当他心里有事时,当他自身处于穷困之时,他的做小伏低消失无踪,也不再有包容。
而且,在这样的心境之下,他会关注“当家立事”这样的俗务,突然变得像一个懂事的成年人。
这便说明,如果抽掉加诸于宝玉的荣华富贵,让他懂得付出才能收获的道理,他确实“略可望成”,会主动关注“当家立事”,从而成为“于国于家有望”的人。
因此,无论是对丫头的包容宠爱上,还是对俗务的厌恶上,贾宝玉平时所呈现出来的,都不是最真实的他。
这也告诉我们,想要认识一个人的本性,一定要看到他穷困时的表现。如果一个人在穷困时依然表现时宽厚平和,那么宽厚仁和才是他的本性。否则,像贾宝玉这样富贵时平和、穷困时迁怒,则只可同甘,不可共苦。一旦陷入贫穷的困境,他会变得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