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故事》的独特魅力

(廷舫老师2009年在杭锦后旗采风 刘秉忠  图)

出行带本书供闲暇时翻阅,似乎成了我的习惯,此次到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中心休假,我选了刘秉忠的《河套故事》,一是看这本书较薄,只有150页,带着轻便;二是初翻这书便觉从装帧到内容都透着朴实、清新的气息,一篇篇短文写的是河套人,说的是河套事,无论你走到哪里,读来都会勾起一缕绵绵的乡情。

《河套故事》收编了50篇短文,不足12万字,却写活了一个个河套人物,写足了河套风情。《我那走西口上来的姥姥》是其中最长的一篇,约3800字,写了姥姥一生的命运和她的品格。

在灾难深重的年代,姥姥承受着骨肉分离的至痛,背着3岁的女儿,捣着一双小脚,背井离乡,走上了漫漫的走西口之路,经历千辛万苦,从陕北府谷到后套找到了丈夫,却没能脱离生活的苦海。由于丈夫染上了“烫洋烟”,无力养家糊口,姥姥被迫将二女儿送人,自己靠给别人家当奶妈挣口饭吃。苦难造就了她的坚韧、烈性,同时,她也是个勤劳、节俭、善良且宽容大度的女人。她是那个年代从陕北和晋西北“走西口”来到后套的无数农家妇女的缩影,她所经历的苦难也是无数妇女生存状况的写照。直到新中国的阳光照到了河套,人民政府铲除了虐待妇女的封建陋习,禁绝了“烫洋烟”,她才能“直起腰来做人”,才活得像个人样了。姥姥后来对曾经虐待她的婆婆和丈夫是那样宽容,对乡亲邻里是那般体恤、热情,“对别人慷慨,自己却十分节俭,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掉”。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的品格得到了乡亲们的由衷敬重,她死后“出殡回到故乡时,老邻居们几乎全部出动,坟地上站得密密麻麻,悲者一片……”这就是刘秉忠那可敬的“走西口上来的姥姥”。

此外,作家笔下的爆破手老四和老班二、二毛驴、王登楼等实实在在的河套农民,或质朴憨厚,或机智幽默,或有着悲情经历,或经历了喜剧人生,个个栩栩如生,又性格迥异。而《大红公鸡心头卧》、《恩爱夫妻》、《老虎吃鸡的故事》等篇,则写了作者“我”和老婆的故事,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

质朴的文风、幽默的笔调、浓郁的乡土风味,是刘秉忠艺术表现手法的重要特色,也由此造就了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河套故事》的另一个看点是作品中所描写的河套地区独具特色的生产劳动场面和乡俗,帮耧、间苗、叫卖、唱戏、杀猪、施冬工等等,都是一幅幅与人物浑然一体的特色浓郁的河套乡村风俗画,而“陕坝的茶馆”、“中山堂”“土炕土墙土坷垃”等都曾是河套一景。《河套故事》会引领你走进河套乡村,见乡下人,看村中景,闻河套事,让你大开眼界,又感到那样亲切。这些故事,无论是苦、是辣、是酸、是甜,都让你感到有滋有味,细细品评、思索,你不仅会得到艺术的享受,还会得到思想上的收益。

看得出来,刘秉忠创作,不像某些“大作家”那样摆开架势苦心著述,他写的都是他十分熟悉的人和事,加上他当记者常跑乡村,边走边看,一路的所见所闻,经过他所想所思,便水到渠成地化作了这一篇篇短文。这“水”的源泉,就是生他养他的河套土地,是他熟悉并赖以生存的乡村。他本是个农民,当了记者后依然保留着农民的身份,是地道的农民作家。他最感兴趣且最关注的是农村和“农民故事”,极力用精短的“三言两语”来完成他的“农家写真”和“乡村琐纪”,因此形成了他这部风格独特的《河套故事》。他是个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作家,如他自己所说:“离开农村,我一事无成。那是一片让我一辈子都感激不尽的天地,那里有让我一想起来就泪流满面的人群。无论鸟鸣虫唱,无论草木枯黄,都能触及我的灵魂,激发我的写作冲动……”

这就是刘秉忠文学创作的源泉,也是这本《河套故事》的创作源泉。他的创造过程和成果,证实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所阐述的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真理:“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从这本《河套故事》可以看出,刘秉忠无论是搞文学创作还是当记者,都努力“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代言人”,以自己“起码的良知和责任心”,“用手中的笔为老百姓说话”,他的工作是十分崇高、十分有意义的。

  (2010年9月)

 注:作者系原内蒙古作家协会秘书长,著名河套文史作家,2019年病故。

(0)

相关推荐

  • 讲好内蒙古故事之《话说内蒙古》系列之五原县

    "话说内蒙古"丛书以内蒙古自治区103个旗县(市辖区)为单位,各出版一部介绍本地区的图书,共103册.各分册主要介绍各旗县(市辖区)的历史.人物.风光.民俗.民间艺术.当代风采.历 ...

  • 张世鑫作品《作家必须有自己的风格》(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 ...

  • 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贺享雍 · 答问三章

    编者按:贺享雍,四川省渠县人,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迄今已出版有<苍凉后土>.<拯救>.<乡村志>等长篇小说24部.中.短篇小说集3部,散文随笔集3部,先后荣获四川 ...

  • 今天开始,我早睡早起偶尔想你

    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苟且过的生活, 都记在这里. 「清早6点钟的月亮@开哥随手拍」 这个村庄只是方位和概念上还是故乡,实际上早已经没有了曾经故乡的感觉和模样. 回到这里,总觉得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悬空感, ...

  • “绿竹村”:因一部小说名扬全国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本报记者前往著名作家王杏元的家乡饶平新圩镇燎星村,探访他修缮一新的故居.王杏元(1933年12月-2019年8月),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甚丰.他当农民.爱农民.写农民.通过他的笔,在我 ...

  • 行走丨边关要塞“杀虎口”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 驱车前往山西朔州会友,途中情不自禁地哼起山西民歌:"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文友离别多年,彼此欣喜相遇.农宅质 ...

  • 【地域风采】高丽萍 王福林‖腾飞中的银定图

    作者简介 高丽萍:曾用名,高利萍笔名:夏萌,出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狼山镇小召乡.巴彦淖尔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河区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协会员,中国青年文艺家学会会员.擅长写散文.诗歌.歌词.小说.报告 ...

  • 对不起…《乡村爱情》“谢大脚”车祸去世后,才真的认识于月仙

    回看于月仙这50年人生,最鲜明.最深刻的标签之一无疑就是"谢大脚".鲜为人知的是她身上的另一面:漂亮又孤勇,刚强且温柔. |作者:小鹿 |编辑:阿晔 |编审:咖喱 8月9日中午,一 ...

  • 郭进拴|重读《笨花》

    [郭进拴原创]重读<笨花> 最近重读了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笨花>是铁凝的力作和代表作,其精神蕴含较之以往的创作更为丰富,女性形象的塑造与以往的小说相比也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