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一场忆苦思甜
图:Henri Rousseau
主任好,关注主任也有段时间了,感觉主任非常的实在和性情。我今年大四,之前一直没有清楚的职业规划,现在迷茫了。我问我妈,你二十多岁的时候有没有像我这样。我妈回我,我二十多岁的时候还在农村放牛,大家都这样。话是这样说,但到现在都没有个想从事的工作真的让我很焦虑。
昨天去面试一个市场实习生,通过了,但工作内容一半是文书工作,感觉又是进去打杂。我现在在怀疑自己是不是怕辛苦不敢熬,只是拿不喜欢和学不到东西来当借口(我性格也是比较胆小怕事,进到陌生领域总是感觉压力特别大) 问题还是要解决的。
主任给点意见参考吧,谢谢主任了。最后祝主任幸福快乐!
____________
每次你们这些大学生跟我说自己实习期间的是那么迷茫无助,焦躁不安,看不清未来……我的心情总是很复杂,想起自己大四那年,连个实习机会都没有。
回答过好几次类似的问题了,事情很具体,我的结论也很具体,实习生不值钱,有地方给你实习你就感激吧。打杂?没让你端茶倒水就不错了。欲知更多可点击旧文:实习生就是很廉价
但又见话题重提,勾起我回忆。激励我来一次严肃的伤痕杂文创作,一场忆苦思甜。
话说,我毕业也就失业了。除了从此以后要自己掏钱交房租这件事,剩下的全是开心,终于,妈呀,自由了。
但也得找工作吧,打开厦门人才网,工作机会真是琳琅满目,一半以上需要工作经验,剩下的大部分都有严格的专业限制,不限的就是各种领域的销售了。太惨了,我一个腼腆的大男孩,干销售不如让我去死。盯着惨白的简历,我预感未来不妙。
未来确实严肃,没跟我开玩笑,极其不妙。
我像个机器人一样复制粘贴各家公司邮箱海投了一圈,好像完成了任务,坐等通知了。这个简历到通知面试的转化率真是非常低,而面试到入职在我身上的转化率是零。
这也是有原因的,一看我基本不想聊了,长得太不和蔼了。我能明显感觉到那些面试我的人很后悔约我出来,但你要是知道这帮人问的一些弱智问题,我他妈才痛苦。
你说你喜欢看书,你都看什么书呢。我说,我兴趣广泛,很杂啊,最近在看王小波。那能不能具体说两本书名呢?我就操,王小波还不具体?于是我就换了一些书名,以为大家可以愉快地就书的内容聊起来。没有一次,说完书名对方能接得住的。我又操,心想那你他妈问个屁啊。
如今回想,这就是我幼稚和草率的地方了,年轻啊,对自己的认知极其不足,我直到很多年之后才知道,我这个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能如实地展现在脸上,我这张大脸就是一面内心活动的LED屏。
周杰伦、牛博网、图书、NBA基本构成了我失业期间的全部内容。对篮球的热爱并未减退,反正没工作。有个大学球场认识的球友毕业后组织了个养生篮球队,邀请我加入,人家都有工作,那是2006年吧,某次友谊赛,一看对方整齐统一的背心,上面写着松下电器。当时我就哭了,这世上竟有如此幸运之人能进松下这样牛逼的公司上班。我想都不敢想。
其实一开始有一份老家亲戚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不知道哪层关系,总之交情必然浅,但小地方的人就是这样,可以通过无数层级找到一个人然后跟我吹嘘说,吴啊,那谁我多年兄弟,你去上班就是了。大家不要认为这种吹牛逼的习惯只有东北才有,我要为东北人澄清一下,这种臭毛病至少福建人也有!
我一听,稳了,高科技初创公司,搞节能减排测试,创始人一半老乡。第一次开会,一句也听不懂。日常我跟着工程师做汽车尾气排放测试。你们看过科幻电影里宇宙飞船驾驶室的那一排主控面板吧,无数的按钮和各种指标,就那种感觉,什么玩意儿,没有一样东西我能看懂,但这不妨碍我帮了大忙,我的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听命令踩油门。
果然大哥踩油门都不叫我踩了。我无所事事,无人搭理。好在公司有电脑,我每天就上网听歌看博客。忙了一个月,到手500块钱,一起领钱的做饭阿姨1500块钱。
当时我就生气了,对,我居然有脸觉得500块钱太少。第二天我就不去了,神奇的是,根本没人在乎我去不去。十几年过去了,没听过有什么大新闻,我搜了一下公司主页靓丽,搬去了软件园,应该还活着。还好当年完全排斥,否则说不定现在还在软件园做测试。
博客时代啊,又看又写,无病呻吟,强行深刻,写得跟屎一样。反而是那些性情文字还能散发一种自己20岁出头的朝气蓬勃。那时博客特别流行友情链接,认识了几个差不多是同龄的网友,他们也写博客,一聊都是知名报社记者,问收入,也是刚毕业,多的时候一个月可以过万,实在气人。2007年,媒体行业最后的辉煌。看看他们的文章,再看看我自己的,我有些恍惚,不思进取地原谅了那些屎。也给了自己启发,突然有一种直觉,找份类似编辑这样的工作应该是可以胜任的。
得亏当年没有知乎,否则我可能早就“人在国外,刚下飞机”。一个人在生活中过得越苦闷就越可能在网络上装逼。不知道多少草包能列出两张A4纸的头衔,甚至自己加戏“影响力巨大,详情可百度”。经常有人问,怎么能在网上分辨真才学和骗子。其实简单得很,首先,真正的大佬不会有时间在网络上跟你们浪费时间。其次,在网上,一个人的头衔和他的傻逼程度成正比,介绍的越多越傻逼。这是定理,可以学习掌握下。
剩下的就是直觉了,分辨大忽悠,主要跟人是否真的热爱学习有关。为什么一年几百上千的会员费只是给你读几十本书,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因为懒啊,总觉得知识是米糊,等着别人嚼一嚼再喂嘴里。但你要说这是一种休闲消费那当然无话可说,听个劣质相声。我只是提醒一下,懒有懒的代价,生活无情得很。代价并不是那几百块钱,这才几个钱,代价是失去了真正的学习的能力。真正的学习,不说技能的训练,哪怕只是看书也并不轻松。
当年城管年度关键词,社会新闻永远有城管和小贩的纠缠。如果没有城管,摆地摊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你不仅可以跟隔壁摊位的大哥们聊天,还可以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猜测这人会不会买。对我这种失业大学生来说,很奇妙,刻意让自己的处境进一步凄凉,享受那种悲壮感。
毕业两年了都,我的大学同学纷纷有了工作,我半死不活就没正式上过半年班。同学关心我啊,问我去当保安怎样。我说,不是要退伍军人吗,我行吗?多么令人沮丧,保安我都不是最好的人选。
大学毕业马上都快四年了,我还是没有正经工作。但命运的转折点来了,我去北京了。
也不知道应该感慨还是感激,如果换到今天,我大概率不是送快递就是送外卖,至少勤奋点赚得不错啊。一边给你们写公众号,一边送快递。
怎么又写公众号了?我感觉冥冥之中,目前的选择早已注定了。大学开始,虽然大家都上网,但看到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了,身边的朋友就聊qq看看新闻,我很奇怪他们没有好奇心,因为互联网于我是彻底的改变,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现在身边的这帮朋友,不是几乎,是全部都是当年的网友。
我喜欢厦门这座城市,城市漂亮干净,好吃的东西很多,沙滩上走走很舒服。但我无论在哪个公司无论干什么都觉得哪里不对劲,心思全在互联网上,能聊的朋友全在线上。
哪怕我在厦门有一份安稳的工作,我也不会开心,有房有车,每天也会很痛苦,我经历过,在杭州无忧无虑,闲到抑郁。总之还得挣扎,然后离职去北京。虽然至今都很怀念我从小到大生活过的地方,那里的空气和食物都好过北京太多。但说句实话,城市最吸引我的是人。
这十年发生了太多变化,大环境变了,不是他们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我的那个北京了。我个人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有家人不再只考虑自己。是否离开北京,至少动过念头。严格来说生活没有完美模式,大城市肯定不容易,机会多竞争也大,并且没有人说去了大城市一定就能怎么着,很多人也都会因为各种问题不得不离开。
但是看着一些年轻人问我是否应果断去大城市时,我思来想去,的确没十年前那么好,但实在无法否认,对刚刚大学毕业没有钱没有背景的年轻人,京沪深等大城市依然是最好的选择。不是标准答案,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