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听就忘,再听就抵触

图:Muhammed Sajid

自私的担心在吴主任这一类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人醒悟参与竞争,同时也好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还没有醒悟。

这是前面那篇《买房在深圳》的一条留言,我当时的回复是:

这一点你可能瞎担心了,越多人涌入大城市只会让大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受益,只有你需要的东西通常买不到,或者非常贵,但如果有更多人想要,往往更容易一些。

然后这位读者又留言说:

担心的竞争是越来越多人明白这条正途,这条大道上竞争者只会越来越多。现在的大环境下,能明白的人不多。比如:在深圳上车其实根本不难。

这位读者的说法很直观,大城市的房子那么贵,因为足够多的人想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我说的是,有更多人想要只会让你更容易买到也没错,因为规模效益,边际成本会下降。通俗地说,薄利多销,多销才能薄利。所谓大城市的便利只不过因为人流量巨大,生活周边可以有丰富的商品和服务。一个县城送外卖的一天赚不了几个钱。都是一个意思。

但如果是针对房子,目前情况,房子被我们的政策特殊化,大城市严格控制土地供应,加之货币放水,大城市房价涨得不像话。

但这位读者至少也透露了一个我认为比较实在的信息,当前在深圳上车其实没那么难。这一点在《买房在深圳》下面的评论也有不少读者留言提到了。

买房这件事我比较赞同李嘉诚说的,如果是自住房,不用去想那么多,不管涨涨跌跌,房子的流动性比较差,有能力城市里买一套,住着过日子。京沪永远涨,讨巧,但违背规律,只是当前的一种管控的畸形结果。据说阿姆斯特丹市绅士运河区经过350年房价才上涨 1倍。不过,我认为根本就不用去考虑这些,自住管他涨涨跌跌,跑赢通胀至少是毫无疑问的吧。若是想通过炒房致富,慎重。

一个城市任由人口自由聚集,土地也正常供应,结果是城市很自然外扩,成为一个巨大的城市群,这里的房子价格跟很多商品类似,高低差异,有些核心区的天价房,也有多数人够得着的,但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因为人口聚集获益。这一点也完全不需要这些理论概括,人口的聚集完全是每个人自发形成的,也就是说,不去看人们怎么说怎么感慨乡愁,如果不是更好,人早就都走了。当前的情况令人遗憾,人为制造各种艰难让很多人不得不离开。

说到影响到更多人,显然不局限鼓励年轻人应该去大城市试试。在不知不觉中,我从一个经济学爱好者转变成正能量鸡汤写作者。过渡得极其自然。有一天看到芒格说,一个人的至善行为就是让别人知道得更多。我有些惶恐,想不到自己的行为被暗中高度评价了。其实我没想那么多,我就是想说点什么。开头留言的读者好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还没有醒悟?

道理简单好懂,人们一听就忘,再听就抵触,看标题就知道你要说什么,生活依旧原地踏步。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只需要掷地有声的指南,那么其实大可不必看任何东西,一二三四五抄几条幸福贴士背诵下来就好,从此走上幸福之路。果真如此生活还真是美妙。人需要不间断地与这个世界交流,如果技能需要反复训练,很多观念同样需要千锤百炼,从无穷多的表达方式和角度不停强化。对写的人如此,对读的人同样如此。

比如说“人脉”,人人都知道人脉重要,机场图书柜台十本有九本教你如何打造属于你的人脉,各种头衔可疑的职场讲师告诉你经营人脉应该如何如何,还有一听就是骗子的号称什么导师的人教你如何在五分钟内找到张小龙和范冰冰的联系方式。就所有这一切,人们渴望啊,还不惜重金学习。你想啊,五分钟之内联系到范冰冰,多么诱人。有屁用?这完全是邪魔歪道,但很受欢迎。关于人脉,我至今看到的最牛逼、精准、言简意赅的概括就是连岳老师前几天说的四个字:肉身道场。只有自身强大的人才有强大的人脉。简单吧,简单。但如何让自己变得厉害这至少需要漫长的坚持。那种看起来整天忙碌打造人脉的“人脉王”即便一时半会儿能当个掮客,往深了看,就是本人肉黄页,往远了看,零人脉。

再说那些离不开实践的理念,比如说去大城市拼搏有多艰难,不去试一下是不知道的,生活和工作往往与一开始的想象差异较大,试一下就什么都清楚了,不仅仅是难度问题,而是从试水那一刻开始,过去的那些道理才可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并且每个人将从中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一直以来我都鼓励身边有些才华的朋友有空多写写,几年过去,坚持下来的只有我一个。不过世界很公平,几年中,从中获益最多的也是我。


「近期更新」

借妇女节,赞美女性

买房在深圳

我来当一次“圣母婊”

评价褚时健,不要忽略时代背景

据说这样的人更幸福

说说安乐死

买房在县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