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践行“四项基本原则”,成为更好的父母
新学期,践行“四项基本原则”,成为更好的父母
经过这些年对教育的观察和思考,总结“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我觉得,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以下几点,可以作为父母的基本原则和守则——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或许能够让你成为更好的父母。
1.始终相信“自家孩子”并努力为他提供更多“可能”
几米说,世界就是你所相信的样子。其实,孩子也是——始终相信孩子的力量,始终相信“自家孩子”的成长力量,应该成为父母的“第一原则”。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无论他的生命质地、天赋、潜能,还是他的成长节点、方式、过程,都有着不同的“编码”,都需要不同的“解码”。不要总拿“自家孩子”,跟别人相比,更不要眼里只有“别人家的孩子”——无论他多么愚钝、笨拙,即使他时常让你气得吐血,你都要始终记得,他是你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
就像这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这世上也不可能有包打天下的教育。再好的教育,都不可简单地“复制粘贴”,更不可随意地“生搬硬套”。在教育孩子方面,你可以学习和借鉴,但绝不能“依样画葫芦”,更不能“依葫芦画瓢”,因为你的孩子,是黑格尔说的“这一个”,独具特色、绝不雷同于他人的“这一个”。
孩子的生命有无限多的可能。按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至少有8种潜在的智能。倘能将其中的某种智能发挥到极致,那孩子就可能非常厉害。
我也曾经说过,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其实不是“确定”,而是“可能”。教育的作用,其实就是,让种种潜在的“可能”变成显在的“确定”。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潜在的“可能”越多,他的成长机会和生命样态,就可能越丰富多彩。
无论如何,都不能以预设的标准、刻板的模式,将各有异禀的孩子,最终弄成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产品,千人一面,众口一腔。始终相信“自家孩子”是独特的,始终相信自家孩子的“天赋异禀”,尽可能给予呵护、保障和成全,应当是父母最重要的使命。
2.自觉承担对于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
对孩子的教育而言,父母是天生的“第一责任人”。甚至可以说,家庭就是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无限责任公司”——当你在未经商量和许可的情况下,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你就必须对他负起全部的责任,全程的责任,甚至“无限连带”的责任。作为父母,必须始终明确:孩子是你自己的,孩子的教育,首先是你自己的事情,也始终是你自己的事情。
每年9月新生报名,我都会看到,有些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后,总是习惯地说:老师,这孩子就交给你了。尽管我知道这是套话,包含着信任、信赖,我也曾经说,学校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信托关系”——因为信任而托付,因为信赖而托付。但是这种“信托”,不能成为“拜托”,否则,就可能成为“推脱”,或“推托”。
无论如何,作为父母,你必须明白:对学校或老师来说,你的孩子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只是其中的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但是对你的家庭来说,甚至对你的家族来说,你的孩子,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百分之百,是全部,也是唯一。
很多时候,我会对家长说:你与其期望中国教育的改变,不如期望你孩子所在学校的改变,你孩子所在班级教师的改变。但即便如此,你所期望的,往往也会让你最终失望,因为,在让人失望方面,生活永远不会让你失望。所以,作为父母,最要紧也最切实可行的,其实不是改变孩子,而是改变自己,正如张文质先生所说的“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3.努力把家庭建成孩子的“亲学校”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几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第一站就是他所出生的家庭,他最先接受的,就是这个家庭的熏陶,是自己父母对他的影响和引导。
尽管孩子所受的教育,还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孩子的自我教育,但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既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刻骨铭心的,甚至深入骨髓的——孩子生命之初所受的教育,往往会成为他一生的底色和基调,像“胎记”或“天性”一样,烙刻在他生命中,留存在他身体里,成为他未来人生的伏笔和线索。如美国诗人惠特曼所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在那一天,或那一天的一部分,
或者几年,或者连绵很多年……
既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最好的学校莫过于“亲学校”,就是“亲生的学校”。和社会学校不一样,家庭这所“学校”,应当是专为自己孩子办的,是为自己孩子量身订制和打造的,应该更具亲和性,更具包容力,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孩子自己的学校”。我们或许都熟知“原生家庭”的说法,但我以为,无论“原生”,还是“次生”,它所强调的,依然只是“家庭”的特质,而未能体现出“学校”的意味。
4.努力让自己成为“足够好的父母”
每个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受最好的教育,有最好的发展。正所谓“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这其实可以理解。但是很多父母因此陷入普遍的迷茫与焦虑中,甚至因焦虑而更迷茫,因迷茫而更焦虑,以至“病急乱投医”。就像在寺庙里,无论见到什么样的佛,都想到应该参拜,无论听到什么教育的“单方”,都想在自己孩子身上试验。
这其实非常危险。
作为父母,你必须明白,这世界上,绝对不存在“最好的教育”,而只有“最不坏的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如此——就像这世界上,永远没有“最好的结果”,而只有“最不坏的结果”一样。
同时,作为父母,你也没必要想做“最好的父母”,你所能做到的,其实只是“最不坏的父母”,或者说“足够好的父母”——尽管教育孩子,有着“说不清”和“测不准”的“先天性限制”,但我们依然可以努力做得好一些,更好一些,再好一些。
这种努力,首先应该从自己开始。用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话说:“你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作为父母,尽可能让自己变得好一些,更好一些,以自己的“好”,去影响和改变孩子,或许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悲剧。
或许我们都知道,对孩子的教育需要静待花开,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坐享其成。
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