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能做的,或许都只是细小的事情

我们所能做的,或许都只是细小的事情

早年在一加一,文质兄随手挂出的两个短文,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是《谁有勇气坚持这样的尝试?》——对教师,他提出了10条要求,或者说期望,都很简单,不妨罗列于后:

无论班级多大,每节课时目光一定要与每一个学生交会一次以上;

每周一定要表扬每个学生一次以上;

始终带着微笑进教室;

在校园里,无论见到哪个学生都能微笑注视或点头致意、问好;

每周都试着用学生意想不到的方式奖励(某个或更多)学生一次以上;

努力记住全校200个以上学生的名字;

即使要批评学生,也努力先从表扬与肯定开始;

每周至少听一节非自己任教学科的课;

每天至少写下200字以上记录、思考教育与人生的文字;

每一月至少读书一册。

读罢,颇有感触,于是回复:“都容易做到,但都很难坚持。没有足够的毅力,很难做到,尤其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但是我想,真正的教育,正在于这些点点滴滴的改变和呈现。”

很多时候,教育容易被看成“大词”,让我们觉得宏大、空茫,但是更多的时候,教育,是很日常、很琐碎的东西——小事,细节,片断,具体的场景,瞬息的呼吸,微小的影响,缓慢的改变。微观,枝节,零碎,缭乱,简单而复杂。

很多时候都觉得,认真做好这些事,就是在认真做教育。

另一个是《有一个林心明,也足够我们骄傲的了》,说的是他在泉州第二实验小学“看到和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学校门口的黑板上每天—条格言已经坚持十三年了。

每天升旗或早操前的—分钟学生演讲已经坚持十三年了。

学校五楼图书馆无人管理,自由借书自己还书已经坚持十三年了。

学校走廊和楼梯张挂学生美术作品已经坚持十三年了。

学校每次主办校际以上教研活动,由于场地所限采取抽签方式选派学生参与,已经坚持十三年了。

学校推荐教师参加各种校际以上公开教学活动,采取自愿报名,现场赛课,评委票决的方式已经坚持十三年了。

学校对每届新生采取平衡抽签编班,任何人都不能选择班级已经坚持十三年了……

与此前他所倡导的10条一样,这些,也很简单,日常,每所学校、每个校长都能做到,却又很难坚持——坚持,这个词语背后包含着的,至少应当有:信心、决心、勇气、毅力、执着、真诚……

但是林心明做到了。这个我不认识、不熟悉的校长,他长达13年的坚持,让人感动。能够这样坚持,我想,必定是基于他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的态度和追求。

所以,在文质兄的文字后,我回复了一句:“这让我确信,还有一种伟大,就是把平凡的事、许多人都能做到的小事,坚持做好。”

这些年来,我越来越确信:教育是容易的,教育更多的时候是出自一种本能(包括:本身的能力)。教育的功用,在于影响和改变,影响总会有,改变迟早会发生。

当然,教育也是复杂而艰难的——教育的复杂在于:教育行为的接受者总是具体的个人,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的认识和理解、接受和变化,都有不同的方式。教育的艰难在于:改变总是来得缓慢,过程总是充满反复和曲折,回报总是显得遥远。

而这种复杂和艰难,我相信,正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举手之间就能轻易做到的事,哪里需要专门的教师?哪里需要专业的能力和素养?

在《忽然想到》一文里,我曾说:“本质的东西,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和彰显。在很多大场面上,我们可以做作、修饰、打扮,但在一些随意的场合,平常的状态里,那些属于本质的东西,会自然泄露出来。透过日常的小事,其实更可见出一个人的实质。所以,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功,应该在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特别关注自身的细微方面。”

就像,我特别喜欢的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那首小诗——

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

我就不虚此生

假如我能解除一个人的痛苦

或者平息一种酸辛

帮助一只昏迷的知更鸟

重新回到它的巢中

我就不虚此生

在宏大的教育叙事里,作为普通教师,我们所能做的,或许都只是狄金森所说的这些细微、琐屑的事情:解除一个人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或者,更小一些:帮助一只迷途的鸟儿,回到它自己的巢里……

我们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许正适合做这样不足挂齿的小事情。

降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