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那个七夕节出生的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一、七夕与生日
转眼七夕就到了。说起七夕节,可谓源远流长,据说它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在古代就是女孩子们专属的节日。因其承载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又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在我国中国诸多的传统节日得到发扬光大的今天,七夕更是成为了“中国情人节”。
在《红楼梦》里,这浪漫的节日,竟还是一个女孩的生日。
她就是巧姐。
二、取名巧结缘
巧姐生于七月初七,在古人眼中,这可不是个好日子。与我们现代人不同,古人有许多讲究与禁忌,数字“七”就被认为不吉利(参考离世七天称为“头七”),七月更是有“鬼月”之称。一个生日里竟然有两个七字重合,难怪要被视作“不吉利”了。
巧姐是王熙凤唯一的女儿。凤姐虽凌厉毒辣,可是对自己的亲骨肉却是极尽怜爱娇宠的。巧姐出场时还是个孩童,身子又弱,动辄生病。于是就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那一次,凤姐对刘姥姥提出了给女儿取名字的请求:“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得住她。”
刘姥姥虽是村妪,却是见多识广的人,听凤姐这样一说,便给她起名叫“巧姐”了,还说,“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从这'巧’字上来”。
真不愧是刘姥姥,一番话便让王熙凤喜笑颜开。从此,那个一直被称作“大姐儿”的孩子,有名字了。
不知道刘姥姥取名儿时有没有想过,七月初七碰巧是乞巧节?不知道巧姐长大后是不是心灵手巧,尤善纺织?刘姥姥的心理活动我们无从求证,但是巧姐纺织却是有迹可循的。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的时候,见过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判词,其中有一页画的便是一个美人在郊野纺线织布——那是巧姐无疑了。
一个名字,将一个千尊万贵的王侯千金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野老妪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命运如此捉摸不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刘姥姥第一次来荣国府打秋风就是在巧姐睡觉的屋子。
那一次,刘姥姥得到了足够她一家五口过冬,甚至过年的二十两银子。而这一次,刘姥姥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将自己地里种的头茬瓜果送到贾府,为了给太太奶奶小姐们尝尝鲜。她并没有期许得到上至贾母,下至丫鬟们给予丰厚的礼品。她依旧是带着板儿来的,板儿也依旧是那个害羞胆怯的农家小孩。那时候,谁能察觉命运的网从此将一段姻缘密密地编进了未来岁月呢?
三、巧姐的命运
关于巧姐的结局,曹公在判词里说得何其明了,“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巧姐是金陵十二钗最小的一位,她还来不及像她母亲那样安享富贵就遭遇了家族巨变,这场巨变带来的是家破人亡,是她“流落在烟花巷”。
可是续书作者似乎一直在执拗地拒绝早已注定了的结局,为此,他选择了无视“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他一厢情愿地希冀着贾府“兰桂齐芳”,重整家业。所以他自然也不可能任由贾府最后的千金大小姐被卖入青楼,嫁与穷小子板儿为妻。
就算是有“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的曲子为证,他也要费尽心机,机关算尽,将巧姐嫁给地主家的儿子做媳妇。至于刘姥姥嘛,就让她做个穿针引线的媒人好了。
多么苍白无力。巧姐的“巧”都被弄丢了!
《红楼梦》未完,可是曹公早已为我们伏脉千里。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因张嘴要钱打秋风羞红了脸,脂砚斋评:“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更是有一段关于巧姐与板儿的描写:
“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她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她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这里,脂砚斋评道:“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又云:“柚子,即今香圆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
佛手与香橼,将两个身份地位悬殊的孩子未来的命运牵到了一处。薛姨妈对宝钗、黛玉两个说的月下老儿牵红线的故事若是真的,那无疑,巧姐与板儿是早就被系上了一根红线。
巧姐嫁给板儿,有没有一点“牛郎织女”天仙配的味道?仙女下凡,嫁给勤劳的穷小子,一直是千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不同的是,故事的结局并不美好,一道银河将有情人隔阻在了各自不同的天地里。但是巧姐不同,她将纺绩终老,并无王母娘娘召返她回到天宫。
四、幸与不幸
关于巧姐的命运,我觉得用冯紫英说过的一句话来概括最恰当不过,那就是“大不幸之中又大幸”。
说巧姐不幸,是因为她生于钟鸣鼎食的大家族,本是个不折不扣的千金大小姐,可是却因为贾府的败落而失去父母家园,甚至流落青楼。贾府为了迎接元春省亲,曾经采买过十二个女孩子,组建戏班学戏唱戏。戏子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极低,赵姨娘就痛骂小戏子芳官是“娼妇粉头之流”,巧姐受“狠舅奸兄”的迫害,被卖到烟花巷,其处境比芳官们还要悲惨不知道多少倍。这种命运的跌落,实在是大不幸。
可是另一方面,我们从巧姐的判词“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中又可以看出,刘姥姥在巧姐的悲剧命运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巧姐最后得救了。救了巧姐的恰恰是刘姥姥,这个给她取名字的老人。一个“巧”字,冥冥之中将巧姐与刘姥姥紧密相连。巧姐能从污秽不堪的泥泞中被人拉上岸,最终过上疏食饮水的生活,也是大幸了。
巧姐的命运经历了大起大落,刘姥姥当日说的“遇难成祥”“逢凶化吉”的话竟然成真了。只是我们都知道,巧姐之所以能够于大不幸中挣扎出来,靠的不是刘姥姥这些祝愿的吉祥话儿,而是这个老人家的淳朴与善良。
贾府鼎盛之时,刘姥姥如同一粒草芥,为了生存不得不“朝扣富儿门”,上门求助。那个时候与贾府往来的都是达官显贵,皇亲国戚,刘姥姥的卑微在许多人眼里就像一个笑话。可是当贾府树倒猢狲散之时,却只有她伸出援手,救了贾府这个小女孩。
“仗义每多屠狗辈”,也许在刘姥姥朴素的人生观里,知恩图报是生而为人的本分,她受过贾府的恩惠,所以在恩人遇难之时才会不遗余力地去救助。她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让我们看到了人心的尊贵。
我坚信,这份光芒,会给那女孩带来温暖,能使她能在失去一切之后重获新生,哪怕是坐在荒村野店里纺绩,也自有一份波澜不兴的静好。
七月初七,多好的一个日子!
作者:杜若,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