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先 观 看 视 频
说到现代中式产品的时空溯源,唐宋、明清,历来重要,江南、岭南,亦是常见。而楚时楚地,却是十分鲜见楚文化,既延续华夏正统周礼,又融合不同部落文化,最是开放包容、浪漫创新。故,如果能将楚风再现,必将精彩绝伦「一江赋」,便是我们探索楚风再现的第一个作品。
始卒若环 时光无限
这是一个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楚墓的彩绘漆奁(lián)。而这个楚奁,外围绘有一幅生动的《车马出行图》,绕奁一周首尾相接,好似一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仔细观察《车马出行图》,一树一画交替出现,各出现5次,也就是说整个漆奁共有5棵树和5幅画。转动起来看,会使人渐而恍惚:这5棵树,究竟是区隔了5幅画、还是连接了5幅画呢?它所叙述的出行故事,没有尽头一般地循环往复着,仿佛超越了时间的界线。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
万物各分其种,各种有各形,却相互联系、此消彼长、互为转化,始卒若环、周而复始,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参透这其中的道理,但至少明白天下万物就是如此。
就像一年有四季,季季不同,看似一年又一年、时光一去不复返,但哪年又不是春夏秋冬这四季呢?
历史就是这样看似不同、又看似重复地前进着,就像楚国虽然被秦所灭,但灭了大秦的却是楚人项羽、刘邦一样。所以,正是由于楚人建立了汉朝,楚文化艺术才得以始卒若环一般传承到今天。如果说汉的国家体制继承自秦,那么它的歌舞、文学、服饰、哲学、风俗等人文艺术则基本来源于楚,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江汉大地,在这里,仍然可以感受到两千年前楚人浪漫不羁、开放包容的精神气度。
故而,如果能在楚地做一个楚风项目,以展现荆楚文化之生生不息,必是极富趣味与意义的。
如今,这个愿望在武汉的“融创·一江赋”得以实现。
来到融创·一江赋,首先步入的是一条竹林小径,清幽而宁静,移步之间喧嚣不再,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时代。
顺着竹径前行,远远看到的一定是这棵有着200年树龄的朴树,如果树的年轮里真的藏有记忆,那它粗壮的树干里一定藏了许多。好奇地仰望着它繁茂的树叶,阳光在叶片之间跳跃闪烁,仿佛在讲述着这里的故事。
树,是整个场地的置高点,临树有台,台下有水,相比旁边厚重的围墙,悬台与流水仿佛破势而出,倾泻而下,最终汇入云梦大泽。
“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高高的大堂、深深的楼宇,回廊流转、围槛绵延,层层叠叠的台榭依山而建,自是居高临下!
屈原的楚辞,华丽壮阔,如今虽已没有举国营之的楚国宫殿,但这种超拔、流转的气势与灵动,却依然在一江赋入口体现了出来。
前场水景中的绿岛纵横交织、烟云缭绕,仿若江汉平原的古代湖泊群:云梦泽。
而当夕阳西下,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那一盏盏船灯,又宛如飘荡在云梦泽水面之上的渔家灯火,摇曳生姿。
试想,如若只有低悬的屋檐和向上逐渐收缩的墙体,又或仅有大树和高台流水,都似乎难以表达出楚时那种建筑与山水地势融为一体、又相互映衬的大气之风。一江赋便是这样,将超拔的建筑与灵动的景观紧密结合,令一股浪漫而壮丽的楚风穿透到今天。
沿着水中平铺的路面一直往前走,便可来到一江赋小区的入口。温暖的木色吊顶下,往回望是来时的竹径,而另一侧则是那棵高大的朴树。
穿过同样暖色灯光布置的小区大堂,大气之风渐缓,映入眼帘的却是“川谷径复,流潺湲些”的景象,水流曲折往复,载着盏盏船灯,缓缓穿行于绿树之间,直抵对面的亭榭。
此时的心境似乎也变得缓和了些,不禁想来到亭下一坐,以“坐堂伏槛,临曲池些”,或凭栏而靠、或临水而坐,享受古人曲水流觞的乐趣。
后院亭榭整体构造简洁,与战国时期器物上描绘的宫殿造型颇为相似,屋檐宽大平缓,檐下通透,与自然相亲,人们可以在这里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而在格栅细节上,则采用了楚人好用的菱形。菱形纹在楚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代表了楚人所崇拜的北极星,在楚国服饰及各种器物上都可以看到由菱形组合而成的各式图案,并且组合方式丰富多样,虽是平面图案却能感受到立体流转的空间感。以上这些造型与细节,都展现了楚人崇尚自然的浪漫审美。走走停停间,享受完内院轻松却不乏寓意的生活氛围,感受了楚人那种俯仰于天地间的自然精神,回转过来,掠过叠水、拾级而上,便再次来到高大的朴树之前。
只见树下还有一面巨大的仿楚国山纹铜镜的六山纹镜,镜内盛有一层薄水,映衬着大树,也映照着从楚到今的时与史。
去而复返,一江赋的景观也从大气到平缓、再到深邃,虽然结束了一段旅程,但楚浪漫灵动、大气超然之风,却印在了人们心中。
楚风楚韵本就在楚地延续着,只是,我们用一江赋的景观,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动与共鸣。这,便是循环往复、终而不止的文化传承,荆楚文化,终将生生不息!影片音乐:王子瑞-雨韵 Rhythm of The Rain/曾婷-将进酒 正版授权
项目来自 观己设计 ,仅用于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