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伟立摄影交流群·7月25日莲花池外拍活动成绩汇报
崔伟立摄影交流群·7月25日莲花池外拍活动成绩汇报
嗳静☆*:...
8分钟前
阅读 30
关注
感谢为今晚活动提供精美摄影作品的沈大宁、汪继莹、汪雷、杨靖文、周燕地等几位老师,大家可以献花啦!
再次感谢为作品进行精选并进行了PS后期美化的艾静老师,您辛苦啦!
同时也希望原图作者能认真体会一下PS后期的重要性,将PS能力逐渐提升起来。
聊起荷塘的美,想必大家都会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篇初中时学会的课文,至今仍能大段大段地背诵出来的大有人在,可见朱先生的文笔之厉害。
都说摄影是杂学,那我们不妨从摄影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朱先生的文字到底厉害在哪儿了?
我认为:朱先生的文字厉害在了这篇散文中无处不在的“动与静”,这种“水乳交融”的动与静是朱先生骨子里的,自然也就流入了他的文字里,正可谓“景由心生”——或“境由心生”。
也就是说:荷塘自身的情趣本就是“动静相融”的,我们去荷塘拍摄,谁做到了心态上的“动静交融”,谁就能更多地发现和体会到荷塘的“情趣”和文字外的美妙。
突然觉得自己曾经写过的《漫步荷塘不拍花》,是一种矫情;
同时也觉得那些在荷塘边上转来转去只拍花的人,也是一种矫情。
怎么才不矫情呢?
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动静相融”,去拍荷塘的“动静交融”。该随心时随心,该随缘时随缘,荷塘的动静虚实就都是情趣了。
7月25日,我们一行人在莲花池公园尝试着这样做了,那种“亦动亦静不矫情”的感觉还真不错。虽然有些情景受了老师“观察与发现”的影响,但每个人拍出来的画面感与意境感还是完全不一样的,体会到了“通过摄影,找到自己的感觉”这一最基本的创作乐趣。
敬请您欣赏沈大宁老师的九幅作品:
敬请您欣赏汪继莹老师的九幅作品:
敬请您欣赏汪雷老师的九幅作品:
汪老师提交的得意作品均采用了16:9的构图,使画面的横向视野变得更宽阔了一些,视觉主体会更加突出,画面语言也更加丰富。
汪老师提交的得意作品均采用了16:9的构图,使画面的横向视野变得更宽阔了一些,视觉主体会更加突出,画面语言也更加丰富。
汪雷老师自我点评:
我觉得这张最有味道。
初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一枝独秀,仲夏,当花瓣落去,只剩莲蓬,争艳已成往事,成为依靠(依赖)的状态,紧紧贴住荷叶。
这或许就是人生不同时期的状态吧。
我觉得这张最有味道。
初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一枝独秀,仲夏,当花瓣落去,只剩莲蓬,争艳已成往事,成为依靠(依赖)的状态,紧紧贴住荷叶。
这或许就是人生不同时期的状态吧。
敬请您欣赏杨靖文老师的七幅作品:
敬请您欣赏周燕地老师的十幅作品:
八月中,荷塘花期渐渐接近尾声,而荷的生命形态却愈发丰富多姿了。
秋风乍起,那光与影演奏出来的和谐旋律,不正是梵婀玲上飘浮出的名曲吗?
秋风乍起,那光与影演奏出来的和谐旋律,不正是梵婀玲上飘浮出的名曲吗?
写到这儿,不由得又去读了一遍《荷塘月色》,突然发现朱先生笔下,几乎每一句都是“动与静”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好想和群里也喜爱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老师们好好聊聊《荷塘月色》,一起体会“朱家荷塘”里的那份动、静、矛、盾......
肯定特过瘾!
发布于 8分钟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