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必读经典?真的好吗?
我刚开始在读一些书物时,天然的给自己的要求就是读经典书,读古书,或者名人传。
在开始的读书里,有《儒林外传》,现在看来,这本书读的也是似懂非懂,只能说当时大概的了解了当时明朝读书人的一些样貌。那会看这样的书时,前言总会写一些批判性的文字,以介绍这样子的书。
那会看书,总是天然的只看一些公认的名著,也总是天然的以为就应该读这些书。
比如外国的书,看了《简爱》,看的也是似懂非懂的,人物之间的事情言语,也只能停留在表面,毕竟对于所在国家的文化还有行为不是很了解。
比如看了《鲁宾逊漂流记》,看到了他在荒岛上的生存自救,以及在发明创造时的自得其乐,这本书看的还是有些过瘾的。
比如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并未受到很大的冲击,以为只是在看一个时代人物的成长过程,以及所思所做。
看了高尔基笔下的《童年》,看到了他的成长时的样子。
国内的书,尤其会看些古书,比如《论语》,当时读的时候,没有太多味道,这几年偶尔读起,益发有新意,孔子也不仅仅是伟大,倒更显得可爱与大智慧。
比如《老子》,很早前看,只是抱着 崇拜的心理去看,书放在手上,就觉得很好,当然并未看的太懂,后来读的多了,有些处会困惑。这几年,了解这本书越多,越看的分明一些,但依然会喜欢这本书。
比如《三国演义》,在这本书时,打打杀杀,看的时候感到太多谋略战役,看的时候蛮过瘾,后来发现与正史谬误太多,就不是很喜欢了。
比如《红楼梦》,第一次看的时候,晕头晕脑,似是而非,后来看了多次,就还好,喜欢这本书,倒不是因为这本书多么伟大,而是在写一些人物时,更显得有血肉。
比如看《孙子兵法》,会看《鬼谷子》,希望在其中找到大智慧,但是并没看的明白。
也会偶尔看一下《菜根谭》或者《围炉夜话》,也只是翻了几页,偶而看看,虽有所悟,依然只是停留在表面。
也会买来《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偶有兴致,拿来一读,也并未 翻及全部。也许词更有韵律一些,那会更爱读一些是词,比如伤感如李煜,文艺如李清照,豪气如苏东坡辛弃疾。关于诗人,这几年,更喜欢杜甫的诗一些,也许是看的多了,听得多了,也许是受朋友影响,在这一块,有二三个对诗有研究的朋友,听他们品诗,真是一大乐事。
那时,也会让自己看一些名人传,比如看《爱迪生传》,看这个发明家的一生,是如何过来的、比如会看《哈默传》,看一个商人传奇的一生。
那会,我会强迫自己去看这些经典,去看古书,看名书,但我并未在其中得到读书的乐趣,或者偶有乐趣所得,更多的是一种想要找到一种大智慧,去看经典是什么样的。
在看经典书的那个阶段,我对很多书是弃之一鼻的,比如当时比较火的什么什么小说,散文等等,我总会天然的漠视。
但读书,真的要读经典书吗?
现在 看来,我当时是犯了一个错误的,不应该只是读一些经典书,古书,这些书成名日久,固然是好书。但是对于一个不谙世事的人而言,还是需要去看一些关于现代的关于当代的书。
读书,做人,先了解身边的,才会有感知一些。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明明身边的都还不是很了解。
沉浸在经典的世界里,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经典的书,有些内容是蛮隐晦的,没有一些积累,有时不会很好理解当时当境。
当然,我也发现,对于后来的我而言,读一些经典书,给我带来了一些看书上的挑剔,比如明显让我在看书时,厌弃一些吸引眼球的书,比如最强,快速等等字眼或者内容的书。
但如果让我回头再开始看一些书时,我会让自己不仅仅看一些经典书,也会让自己看一些当下的书,也许这类书并不经典,却很能打动人,引起人的共鸣。同时,当下的书,也会更简单易懂,方便好用,能够快速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