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饶平县新圩镇燎星村:因一部小说而名扬全国的乡村

马岭山腰桂竹根, 村后果子满山黄。村前梯田相连接, 马岭山腰接天堂。—— 王杏元

燎星村位于饶平县新圩镇政府北部,因地处原渔村镇西北面山间谷地边陲,故称“燎仔角”,新中国成立后而取名“燎星”。燎星村四季盛产水果, 是水果之乡, 主要有杨梅、 青梅、 青柑、 山枣、 橄榄。全村户籍人口680多人。

燎星村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村落始建于1861年, 因在原渔村镇沟背(今旧楼)自然村分设迁入而形成。村北面鸡笼山, 海拔270米。“ 乡村虽小,它的历史变化,姓氏人口繁衍与宗支迁徙,以及经济文化,风土人情, 都无不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分系支流。因而它的一物一事,都可借此窥视中国的一方侧影。”著名作家王杏元给予高度评述。

村中的代表民居龙文楼,建于1861年,占地面积1920平方米,该楼为传统的客家土楼制式,月眉形,土墙浇筑,双层土木结构,保存较为完好。现存宗祠1座,为秀山公祠,始建于1879年,重修于2000年,占地67平方米。

在村后的四百岭山上至今仍留有古驿道遗址。有流传甚广名震潮汕及福建漳州一带的宋末元初抗元英雄陈吊王与巾帼英雄朱蔓姑领导抗击元兵的英勇故事。在村后四百岭山的山顶一处大石岩下,至今仍留有朱蔓姑的神位遗址,山脚的岩坑,相传是朱蔓姑抗击元兵的所在地。在山的偏东南部有一片大山坡,是传说中陈吊王义军的练兵场。在本地老一辈人的口中,至今还流传着他们俩爱而不得令人遗憾的凄美爱情故事。时光流转中几百年过去了, 青山依旧在,故事也还在流传着。

展开剩余64%

燎星村里不止有远古的英勇故事, 也有红色苏区的故事。燎星村的“槐德堂”在秀山公祠内,是革命秘密活动的旧址。1948~1949年上半年中共潮州饶平县饶中区委领导的南四武工队和闽南部队在燎星村以槐德堂为据点频繁活动;燎星村多人参加革命。

山川毓秀,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款曲。燎星村也被称为绿竹村。这个村名的由来不能不提到20世纪60年代一部美名远扬的长篇小说《绿竹村风云》。创作这本书的著名农民作家王杏元就是燎星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20世纪80年代初, 根据王杏元创作的小说《绿竹村风云》改编的电影《天赐》,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出品。影片中那些风光秀丽的场景大多取自燎星村,燎星村也因名著《绿竹村风云》和电影《天赐》而名闻全国。

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行进燎星村,首先进入视线的是村口的老榕树,这树应是很有些年份了,像一位经历了岁月沧桑的长者,呈现出一派经风历雨后平静安详的姿态。它静静地站在村口,默默地守护着村庄。淳朴善良的村民们是好客的,若你恰好在时令水果成熟时来到此地,他们会热情慷慨地摘下任你吃个够。

燎星村因地处山区,受污染少,原生态风貌保存的较多。这里山清水秀物华天宝,山上常年生长着各类天然野生果子,比如野山枣,这可是制作山枣糕原材料。山枣糕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名点, 也是燎星村的拳头农产品。它含有多种维生素,肉质柔润,酸甜适口,是潮汕凉果中的佼佼者,更是著名的绿色食品, 无论大人或小孩, 都喜欢在闲暇或聊天喝茶时吃上几颗。山枣糕的制作相传自清朝后期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这里的溪水清澈透亮,花开的季节,岸边会有花香阵阵,令走在岸上的人心旷神怡。山间田野随处可见村民承包种植的各类水果, 有柑橘、青竹梅、龙眼、荔枝等。开花时节, 那弥漫开去的幽香, 引来群蜂飞舞蝴蝶翩翩,令观者忍不住狂按快门,生怕错过每一帧精彩画面;一片片成林的绿色竹子更是成了一道道独特的天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在精准扶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燎星村亮点迭出。燎星村有部分村民在浮山镇等周边地区租用山、田地种植生柑、杨梅等作物。村民为抄近道,自发修建了一条从燎星村通往浮山镇大坑村的山路。由于资金有限,路况仍是崎岖难行,最窄部分只能容纳一辆摩托车通过。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改建燎星村至大坑村公路,这段路改造后,村民到新圩镇区的路程将比原来的道路减少7公里。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技术扶贫,邀请农业专家为村民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的种植栽培技术,增加村民收入。着眼于扩大农产品销路,在该村建立了乡城品农村电商平台,为村民提供平价生产资料和日常用品,还可以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修筑新圩溪上游燎星村坍塌堤段,包括清基清淤和砌筑石篱,确保村民生产生活安全。

燎星村,绿竹的村庄,将以最美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潮州市扶贫办供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