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亲炙名家,科学验证——我习拳之经历(秦文清、杨树藩)

(接前文我终于在辞职上研究生那年的8月去山东乳山找秦文清先生学艺,当时秦老师把自己的拳术体系称为“秦文清拳学”(简称秦拳),现在则改称为“秦文清颐生学”。他觉得“秦拳”并不是一个拳术流派,仅仅是他发现的一种开发身体拳术技能的方法,每个人通过秦拳的训练展现的都是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拳术”而非一个“有共同流派特点”的拳种。从这一点看来,秦老师与马先生是很像的,他们都认为所谓“拳术”不过是展现个人良知良能的工具而已,并非一成不变的套路、某一个或几个“秘传功法”。不同点则是马国兴先生严格把自己限定在“中华传统拳术”范畴之内——严格意义上讲是截止到孙禄堂、王芗斋先生之前的传统武术;秦文清先生则不限于传统拳术,他的涉猎很广泛,不仅有各门各派武术还有拳击、散打乃至各种域外武技都是他随缘讲授和借鉴的目标。此后我三次前往乳山跟秦文清老师学习,获益良多,尤其是秦老师对对抗训练的设计十分科学合理,早期秦拳“以打促练”、后来秦氏颐生学徒手防卫则是喂招领打——不仅仅有传统拳术“教会徒弟打师父“的训练方法,即由师父、师兄带新入门的学生进行拆手模拟实战对抗;也有借鉴现代搏击的用带拳套实战,使对抗强度更接近真实场景的打斗。经过秦老师的训练,我在日后与同等训练水平的拳击、散打等站立格斗体系的爱好者大多可以平等切磋互有胜败。
这期间王文全、马国兴先生因病过世,范有声师爷年纪高迈在家颐养天年,我在北京实际并没有老师指导。
在乳山学习时经常听秦老师谈及八卦掌是一门极其优秀的拳术,他对北京杨树藩先生所传道门九宫八卦拳推崇备至(讲述九宫八卦拳系统练法的《道宗九宫八卦拳》已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这重燃了我学习八卦掌的热情。我通过《武魂》杂志社找到杨老师的联系方式上门求教,杨老师性格随和,对于真心求学的后学并不保守但绝不随意。杨老师总提起他当初和杨子君先生学艺青龙出水走圈就走了5年,所以我在跟杨老师开始学拳的2-3年当中,所学也仅仅是2个动作而已。好在我此时已经转历多位老师,明白练武术绝不能贪多,而是要练出功夫。我时常想,如果是在刚开始接触武术时就遇到杨老师或者没有秦老师的推荐,可能就会与九宫八卦拳这门优秀的拳术失之交臂了。杨老师所受九宫八卦拳术简洁古朴,动作乍看似十分简单,内涵却很深刻,虽然属于八卦拳术体系与心意、形意、太极拳和古代导引术都可以互参,是一种开发人体运动能力的“公式”。
北京的八卦掌大多始于董海川祖师,比如之前范老所授张玉魁系程式八卦掌就是董老祖弟子程廷华先生传下来的。杨老师的九宫八卦拳则并非董海川体系的八卦掌,从最基本的走圈要领就大不相同。内容也更为简洁,没有八大掌六十四掌之类,核心掌式仅有两掌其余都是各种单操。一些短小精悍的套路是由单操串联而成并不是练功的主体。在练九宫八卦拳时,杨老师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会变化,他经常说杨子君前辈教拳时总说:“这个拳我教你第一次,你和我练的一样是就是练对了,第二次还可以练得和我一样,再练的和我一样你就错了……”
这句话很不好理解,许多人练了一辈子拳总觉得越像老师越好,但各人身体素质不同高矮胖瘦差别很大,老师身材瘦小可能就多练窜蹦跳跃,拳术也以轻灵活泼为特点,遇到身体胖大动转不灵的徒弟这种拳术自然无法学成。反之亦然,许多练传统拳术的老师之所以教不出好徒弟,并不是徒弟的悟性不行而是徒弟的身体条件与老师不同,不能按老师的练法练成才。
八卦拳或者八卦掌尤其如此,太极拳有陈、杨、吴、武、孙和赵堡太极的区别,北京八卦掌大多认董海川为祖师,但从来没人称自己是“董式八卦掌”,确实可见的董海川弟子传下来的掌式都大不相同。不用说樊派、宋派八卦掌这种另类,即便练者众多的程式、尹式就是肉眼可见的大不相同——甚至没练过武术的都能看出来。那董海川到底教了所谓八大弟子什么东西?
我觉得应该是一种可以演化出适合八大弟子身体条件的基础功法,八大弟子根据这个基础功法或者原则演化出了适宜他们自身条件的“八卦掌”,而不是董海川的八卦掌!
当有了这种想法之后,我开始结合自己的知识分析看到和学到拳术现象,以自己的身体为实验工具,体会不同拳术动作和功法给身体带来的改变。在实验过后将一些锻炼效果比较确定的动作固定下来,在门诊当中教给需要的患者。
当下社会生活节奏紧张,久坐不动成为最常见的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参考传统拳术左右互练的“单操”功法和中西医学知识,设计动作时尽量力求简单、不占用专门场地器械和零散时间可练的风格,使普通人在家中就可以按图索骥地练习,这些功法也是这些年习拳练功经验的一个总结。
在我习拳过程之中,苏有余、张大辉、杨忠、郭石磊、胡博等师友亦给我许多无私的帮助与指导,虽然与他们的交往都很零散,比如与张大辉先生甚至只有一面之缘,但他们对我理解和认识传统拳术功法有着很深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刘路遥,中医师,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现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中医导引康复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医按跷术复原者及应用者,擅长一指禅正骨推拿、峨眉天罡指穴法。同时为峨眉丹道医学传人,师承廖厚泽、傅伟中先生。

在校期间随翁福麒先生习杨禹廷传吴式太极拳,后偶遇车大福及王文全二老,见三位老先生所传拳架不同,开始思索及探寻太极拳不限于形之核心内容;随马国兴先生习传统拳术攻防技法,初窥“拳本一家”之精义,后随乳山秦文清先生习“辨识自身明拳学本源,完善自我证武道真义”之“秦文清拳学”及“秦氏颐生学”,明了所谓“拳术”无非是人身自然本能的随缘显现。后经秦文清先生介绍,随杨树藩先生习道门九宫八卦拳及门内古传导引术,开始对中医导引术有了新的认识,尝试以中西医理论和自身练习经验为指导,将古传中医导引术改编为适合当前社会环境及训练习惯的导引疗愈方法并用于临床实践,成效显著。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0)

相关推荐

  • 九宫八卦拳核心功夫 车星辰 杨树藩

    九宫八卦拳核心功夫 车星辰 杨树藩

  • 补充胆碱可减轻阿尔茨海默症?科学验证饮食方案如何抵御大脑老化

    [文献解读] 2019年8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在期刊<Aging Cell>中发表文章,探究终生有规律的补充胆碱是否能减轻阿尔兹海默症患者(AD)病理和相关的空间参考记忆缺陷.结 ...

  • 掌握这几点,练功习拳入静不再是难事

    太极拳运动 太极拳运动平台主要提供:太极拳视频,太极拳教学,太极拳养生等太极拳知识! 2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如何才能入静 从神经生理学角度来看,各种内外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都可经脑干网状结构等组成的非 ...

  • 80%无法坚持习拳的,都是因为这“两观”没有梳理清楚

    太极拳修心的过程,是去浮弃躁.修身养性,进而达到"无为无不为"的境界的过程.为什么在追求太极真谛的修炼人群中浅尝辙止.半途而废者甚多?笔者在这里就个人在修炼太极拳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 ...

  • 太极拳真谛(习拳必看)

    一.拳架 我们每天练习的拳架,无论是什么式子,都只不过是太极功夫的载体.那怕是练习任何拳架,用太极原理去指导,照样可以练出太极功夫! 一般人练太极拳是为了健身,是锻炼常规环境中身体的适应性.而强身者就 ...

  • ​习拳须知 | 习练太极拳的十条禁忌

    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 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五一劳动节快乐 习练太极拳的禁忌  1.忌串门走户:  太极拳是内家拳,重点要内外双修,如参杂外家拳的招式修炼就很难登堂入室.  2.忌杂拳同练:  练太极拳与 ...

  • 我的习拳经历(二)

    原创十字太极2021-04-28 10:04:06 作者:徐高雷(笔名十七) 开启太极之门 2010年3月28日上午,我和往常一样到公园里练拳.一个不经意间看见公园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位长者(年龄70多 ...

  • 【习拳贴士】陈氏太极拳 | 八大修炼要点

    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 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修炼陈式太极拳的八大要点 一中 心气中和,神清气沉,立点在脚.重心紧于腰脊,精神含敛于内,乃能中定沉静. 二正 正是指太极拳的每一项姿势都应该保持端正,而不应该 ...

  • 习拳第一戒,避风如避箭

    初学内家拳的时候,师父特别强调一句话:"习拳第一戒,避风如避箭."讲的是练习内家拳,要在无风.清新.干燥的地方练习.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这个问题.只是注意不在大风天气的室外 ...

  • 习拳六要,难得一见的好文!

    第一节  要知拳益 芗斋先生曰:"不学拳是不要性命的傻子."言拳功对人身关系之极切要,能健身体养性命,人人应知此理,应习此拳,普劝吾人练习之理由,一语道尽.若使吾人知习拳之乐,习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