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舞蹈精粹]第484期:柴柯夫斯基作品音乐会

德国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Frankfurt Radio Symphony)在前不久,举办了一场现场无观众的“柴柯夫斯基作品音乐会",并通过网络发送给古典音乐爱好者,显示了这个世界一流乐团的责任感,它用音乐家们的爱心和技艺,用音乐鼓励和回馈社会大众。

这场音乐会演奏了柴柯夫斯基两部非常优美的作品:

《忧郁小夜曲 - 小提琴与管弦乐队》

《管弦乐组曲第3号》

担任独奏小提琴的是比利时青年小提琴家马克·布赫科夫(Marc Bouchkov,1991年出生,他是备受赞誉的国际小提琴比赛亨利·科赫、伊丽莎白女王竞赛和蒙特利尔国际音乐比赛的获奖者。最近,布绍科夫在国际柴可夫斯基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并获得了多特蒙德文化音乐奖。现担任比利时皇家列日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指挥为俄罗斯青年指挥家斯坦尼斯拉夫·科尚诺夫斯基(Stanislav Kochanovsky,1981年出生,曾受邀指挥过世界众多一流乐团。)

柴可夫斯基忧郁孤独的性格,导致他的音乐常带有悲观的色彩,故有 “悲怆音乐家” 的称号。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旋律线条流畅而多变,加上他对乐器的运用有超凡的触觉, 使他的作品能更鲜明地刻划出他要表现的角色或想表达的感情。

1、柴柯夫斯基的《忧郁小夜曲- 小提琴与管弦乐队》作品26号( B-flat minor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Op. 26),此曲作于1875年,翌年首演于莫斯科。本曲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音乐色彩,既有悲痛的情调,又有甜美的韵味,是通俗演奏会常选的曲目。一般来说,器乐上的小夜曲都是一些象轻快的组曲一样的为情人而唱的歌曲,但在这首乐曲里,柴科夫斯基却把它解释为像声乐的小夜曲一样的为情人而唱的歌曲。或许也可以说是一首“给无情人之歌”了。

乐曲为行板,降b小调,后又转为降a小调,3/4拍子。乐曲开始,随长笛、双簧管、大提琴和单簧管演奏引子的牵引下,小提琴在G弦上独奏出“形象鲜明的俄罗斯风格”忧郁主题,主题旋律委婉与缠绵,如长吁短叹般甜美而又充满悲情,饱含着抑郁的色彩。该主题旋律重复一遍后,进入了一段明亮色彩的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有明显的对比作用,刚才的忧郁心情一下子变得“晴空万里”。好似在痛苦中暂时找到了一些安慰。可是不久,愁云又笼罩着作者的心房,第二主题转转为b小调重复后进入一段自由带半音变化华彩,高八度带出忧郁主题旋律。乐曲的中间段落的展开部,先转为降e小调,小提琴在弦乐和管乐的低声附和下奏出了有点激动但略受压抑的旋律,带些舞曲的性质,好象是在思索。但是,痛苦仍然折磨着作者。这时,调性转为F大调,该旋律情绪一路上扬,之后运用的八度双音像是对命运的大声呐喊。他与命运的抗争并没有取得胜利,于是,愁云再次向他袭来。经过一段烦躁不安的音乐过渡,第一段主题再现,接着G弦上的忧郁主题再次出现(再现部),回到第一段落的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似乎进入了某种高潮但随之不久就冷却下来。乐曲表达的正是这种感情。接下去,小提琴用变奏的形式来表现痛苦的挣扎,结果仍然是失望。乐队和独奏小提琴在忧郁的音乐上作了呼应。在管乐低声奏出主题的烘托下,小提琴再次奏出悠扬的华丽旋律,最后,随后乐曲在慢速的弱音下,在压抑、哀愁的气氛中结束。”

2、柴柯夫斯基的《管弦乐组曲第3号》(Suite in G Major No.3, Op.55)是他所创作的四首管弦乐组曲之一。这部作品创作于1884年的4月和7月之间,在后一年的1月12日首次演奏,由汉斯·冯·彪罗指挥。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柴可夫斯基的四首组曲中最成熟、最出色的,由于有前面两首组曲的创作经验,柴可夫斯基把第三组曲写得更有自发性的美感,更具创意,同时内容也更统一。这一时期,柴可夫斯基曾致信他的赞助人梅克夫人:“最近我特别喜爱组曲这一形式,因为它使作者在创作上更加自由,不必受传统及程式化的手法所约束。”同时,他还表示过“组曲是一种最理想的形式”。奇怪的是,柴可夫斯基在完成此组曲后却又表示在某些地方并不满意,而在它较成功地首演后才对这部作品恢复了喜爱与信心。

全曲由四首乐曲组成:

第一曲《悲歌》:如歌的行板,G大调,自由的奏鸣曲式(此处的“悲歌”并无悲戚的因素);

第二曲《优郁圆舞曲》:有节制的行板,e小调,复三部曲式。旋律哀伤;

第三曲《谐谑曲》:急板,G大调,复三段体,基本主题尤似一塔兰泰拉舞曲;

第四曲《主题与变奏曲》:稍快的行板,G大调,二段体,由主题及+-.段变奏构成,篇幅宏大而华丽,由于内容和形式都相当完整独立,故常单独演奏。

柴柯夫斯基的这部作品的某些部分,有时会让人联想起柴可夫斯基的舞蹈音乐,尤其是“天鹅湖”,组曲的四个部分每部分都有自己的特征。第一曲《悲歌》的引子,由竖琴演奏琶音,非常悠扬怀旧的小行板,是当他真正有灵感时制造出的浪漫精华之一。第二曲《圆舞曲》:一首高贵而忧郁的适中的快板,是作曲家创作的最优美的作品之一。它展现出以圆舞曲旋律为主的类似冥想曲。在色彩丰富的第三曲《谐谑曲》之后,是最后的第四曲《主题和变奏曲》,柴可夫斯基在其中花费了很长时间,相当于其它三个部分所有时间的总长度。轻快的12段变奏一个接着一个,再次表现出极大的灵感。它们的变化引人注目,它们丰富的管弦乐编曲手法和丰富的音色,它们丰富想象力的舞蹈形象,舞蹈面貌是这首组曲的普遍特征,以芭蕾音乐的典范来结束。

视频《柴柯夫斯基作品音乐会》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