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惧匈奴
题记: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并不了解中国历史,对于中国历史的认知,多来自薄薄的中学课本和狗血的电视剧,中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汗牛充栋,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就很难看清中国的未来。
大汉雄风之何惧匈奴
A
张骞的回归,激起了汉武帝刘彻的雄心。
张骞告诉皇帝一件事,在大夏国的街市上尽然发现了蜀地(四川)的土布和拐杖,当时,张骞急问商家,这些产自大汉的东西从那里来的?商人说,从身毒国(现印度)进口的。张骞由此推断,还有一条路,更近,可以避开匈奴控制区进入大夏、月氏、大宛和康居。
张骞与汉武帝的彻夜长谈决定了一件事,远交近攻,通过外交手段联合西域诸国对付匈奴,这一老套的战略战术,匈奴人不懂。
回到长安的张骞,并没有享受皇帝赐予的荣华富贵,而是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飞将军李广两次深入漠北出击匈奴,带过寻找失散的妻儿。
汉元狩四年,张骞以中郎将的身份,再一次持汉节出发了,这一次出行的目的是联盟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人,劝他们返回故土祁连山。
这是一个庞大的外交团队,也是一个庞大的贸易团队,随员300多,牛羊万余头,金币、丝绸、漆器、玉器、铜器、陶器几十车,此行不怕抢,不怕抓,不怕死。
因为推开朔方城北城门的将军叫霍去病。
B
霍去病,年少得势,是因为他舅舅叫卫青,时任大将军,小姨妈叫卫子夫,时任皇后,小姨夫叫刘彻,时任皇帝。
但是,霍去病年少得名,并不断提职,则是因为战功。因为汉武帝很矫情,这种矫情是六亲不认,这种矫情是用人才,用天才,用一切可以有利于大汉江山稳固的相才。亲戚嘛,给个爵位,养老吧。但是卫青、霍去病不是外戚的蠢才,而是将才。
在张骞二次出使西域的两年前,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19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一年内二次出兵河西,年初,把盘踞河西走廊的匈奴人赶跑了,没来得急跑路的匈奴王爷、王母、王后、王子、文武大臣120多口,被押回了长安。年底,走投无路,缺衣少食的匈奴浑邪王带领四万多人主动投降大汉。没有投降的匈奴人继续向西北奔逃。逃跑的匈奴人唱着一首催人泪下的歌,歌词大意是这样:“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在河西的庆功宴上,酒不够喝,于是,霍将军命人将酒倒入泉水中,飘着酒香的泉水流过数里的营帐,士兵与将军同舀起泉水豪饮,为了纪念将士的豪迈,大汉西部一个新的地名诞生了,这个地方叫酒泉!
C
为什么张骞要二次出使西域,因为他与汉武帝推测的那条直通身毒国(印度)的路没有找到,这条路找了三年,主持探路的正是张骞。从漠北的战场归来,洗去征尘,张骞奉命去了大汉的犍为郡(今宜宾),在这里张骞派出了四支探路队进入西南的夷人区,一路进入现今的青海南部被雪山所阻,一路进入西藏东部被河流所阻,一路进入云南北部,被骑着大象的夷人所阻,一路进入贵州西部,被不知天高地厚的土著所阻,虽然这些探路队,没有找到通往身毒国的路,但创造了一个成语,进入贵州西部的使者到了一个小山村,这个没汉朝一个县大的山村自称夜郎国。国王热情的迎接了汉使,并亲切的讯问使者,呀,汉朝大还是夜郎国大呢!自从这个被称作“夜郎自大”的成语传入长安后,这个神秘的夜郎国便消失了。
这些探路的汉使并不是无功而返,而是详细记录了大汉西南部的兵要地志,山脉河流,人口物产,几年后,这里变成了大汉的七个郡,其中有一个郡,当时称为交趾,今天称为越南。
在张骞二次出使西域的那年春天,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南,寻找匈奴单于,以求决战。舅、甥两人率军北进二千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偶遇匈奴左贤王部,一直追杀到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在匈奴腹地举行祭天封礼,祭地禅礼,剑锋直指瀚海(今贝加尔湖),此次大会战,致使匈奴漠南无王廷,汉对匈奴的作战由守转为攻。
D
张骞二次持汉节出使是风光的,也是安全的,从河西到盐泽(今罗布泊)一带,已没有匈奴的人马,沿途小国开门迎客,领取天可汗的赏赐,并派人当向导同去乌孙,乌孙国是个行国,行走中的国,不好找,乌孙人骑着马、赶着羊四处走,冬天一个地方,夏天一个地方背着毡房行走。
乌孙人原本和月氏人一起在祁连山一带游牧,沿着水草,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伊犁河流域。
张骞此行乌孙的目的是劝乌孙王再走回祁连山一带,帮着大汉守边疆。张骞给汉武帝的建议是“可厚赂招,令东居故地,妻以公主,与为昆弟,以制匈奴”。
但是张骞到达乌孙国时机不好,“乌孙”本是古语“团结”之意,但张骞去的时候,乌孙国正在闹不团结。原因是,乌孙王所立的太子死了,于是就准备让太子的儿子军须靡作为继承人,但太子的弟弟大禄不愿意,当时,大禄手握兵权,准备起兵谋反,杀了自己的侄子军须靡。乌孙王为了保护自己的孙子不被儿子所杀,便给了孙子军须靡一万骑兵,让孙子自立门户。其它的人马掌握在小儿子大禄手中。
乌孙人并不了解大汉的实力,也畏惧匈奴人,加上乌孙王年老国分,说了不算。正在烦躁中。
乌孙王接见了张骞,结果是,礼物收了,结盟不行,娶个汉家公主可以考虑,回故地重游不行。
收了汉使的礼物,还是要帮忙的。于是,张骞的副使执汉节在乌孙向导带领之下分头去了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等地。
乌孙王还给了张骞一个大面子,派出数十名使节随张骞一同返回长安,顺便考察一下大汉的实力。这些草原上的游牧民进入大汉的首都长安时,惊呆了。农耕民族的家园,原来如此之繁华,着装如此之华丽,建筑如此之华美,市场如此之华盛,官员如此之华贵,这些不可想向的景象随着返回使者的口传给了乌孙国人。于是乌孙王动心了,主动遣使长安,请求联姻,结为昆弟。乌孙与汉的联姻惊动了龟缩在漠北的匈奴王廷,也马上派了一名匈奴公主远嫁乌孙王。
乌孙王同时迎娶汉、匈两位公主,说明乌孙王还处于墙头草的角色,即不得罪大汉,也不招惹匈奴,但这种现象不会长久了。
E
张骞的副使带回了更多的西域小国的使臣,张骞出使,原本是军事联盟,但成功的转型为贸易往来,西域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不断的穿梭在这条由欧洲至长安的古道上,少者百余人,多者数百人,这之后的十多年,“胡商贩客,日款于塞下” “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
汉使沿着张骞的足迹到了安息国(现伊朗境内),安息国王手抚着光洁的丝绸,非常高兴,于是遣使带了一枚驼鸟蛋和一个马戏团回访大汉。
大汉使者的回归,带来了很多长的奇奇怪怪,穿的奇奇怪怪,吃的奇奇怪怪的人,于是,长安的汉人第一次见到了这些奇怪的人和一些奇怪的物种,比如:狮子、葡萄、笛子、胡萝卜……
交流就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流就意味着,原来我们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我教你凿井、冶铁、纺纱、织布……
汉人的胜利,实际上是生产力的胜利,匈奴人不懂。
我们再翻一下史典,原来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的末代国王夏桀的遗民。我们的战争,只是兄弟反目而已。
张骞开凿的通道,被后世的地理学家称为“丝绸之路”,但是丝绸之路,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叫“参天可汗道”。
在参天可汗道中的中间,有两个小国,游离于汉与匈奴之间,被匈奴逼迫,干了几起杀汉使,劫财物的事。
消息传回长安,汉武帝怒了,灭了他!
于是,大汉的鹰击将军赵破奴,只带了七百骑出征了。
点击链接,查看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