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托梁挡墙处治路堤滑坡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某路基为半填半挖段,挖方坡体主要由中厚层状、产状近水平的白垩系泥质粉砂岩构成。填挖交界面自然坡度较陡,填方设置于厚度约4~10.0m、以崩坡积和残坡积为主形成的粉质粘土层和少量碎石土层,堆积体地形上呈缓斜、梯状水田状,可塑~软塑状,填方高度最大约16.5m,采用1:1.5~1:1.75的稳定坡率填筑,填方总体积约1.4万方。

图1 路堤填方加载诱发滑坡断面图

在路堤填方接近于线路标高时,填方路堤挤压下部堆积体发生滑坡。滑坡后缘位于路基后缘附近的松散堆积体开裂,裂缝宽 5~20cm,呈1.0~3.0m断续状分布。滑坡前缘位于前部河流阶地,存在轻微的鼓胀迹象。位于滑坡中部的土坯民居出现开裂、倾斜。滑坡平均宽约150m,主轴长约110m,滑坡总方量约9万方。

图2 滑坡后缘裂缝呈断续状分布

图3 滑坡中部民居倾斜、开裂

二、病害原因分析

1、填挖交界面偏陡,且高度较大,造成填方体发生病害。

2、在填方体重力作用下,下伏可塑~软塑状堆积体被挤压后发生变形,导致发生路堤推移式滑坡。

三、路堤滑坡处治方案的确定

1、应急处治工程:

为有效控制路堤加载形成的推移滑坡变形,快速对填方体进行有效卸载,依据工程经验,卸载方量取滑坡总体积的1/9,即约1万方。该处治措施实施后,滑坡趋于稳定。

2、永久处治工程:

2.1、推移式滑坡治理应积极贯彻对滑坡的减载,故在线路标高无法调整的基础上,决定在线路的路肩部位设置支挡工程,对路基部位的填方进行支挡,并完全清除桩前填方,从而在确保路基稳定的基础上,有效确保了滑坡的整体稳定。

2.2、由于路肩部位下伏软弱地基承载力较低,故若仅设置桩板墙支挡势必造成滑体以上抗滑桩的悬臂长大21m(全桩长32.5m),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和不经济的。故为有效减小工程规模,决定在路肩部位设置桩基托梁挡墙进行支挡。其中抗滑桩对路堤填方的整体稳定性进行支挡(桩长21m),并为上部的挡墙提供承载力。桩基上部的挡墙(墙高9.0m)只对其墙后的填方土压力进行支挡,即只考虑局部稳定性问题,从而大大减小了工程规模。

图4 桩基托梁挡墙支挡断面图

该工程实施6年来,路基和前部诱发的滑坡稳定性良好,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