滠口、五通口、沙口等,黄陂的这些地名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01

黄陂地名带口的地方

黄陂地名很有特色,很多地方后面会带上“口、嘴、湾、谭、港、铺、池等”,这可不是随便取的名字,来由大多和地理及用途有关,今天小编就先和大家谈谈“口”字的来历。
黄陂地名中带口的地方不算很多,清代《黄陂县志》上记载有6个比较重要的地方,分别是:滠口、新河口、五通口、沙口、小河口、两河口,小编在地图上搜索了一番,除了新河口以外,其余5个名字仍然在使用中。
清朝县志是这样描述6个带口字的黄陂地方的:
  • 新河口:在县南三十五里,万历间水洗成江,通汉,渐次成市聚集(县城南部35里处,明万历年间发大水形成河流,通汉口,慢慢地发展成为城市人群聚集区)
  • 五通口:在县南四十里,接武湖通大江(县城南部40里处,北接武湖,南通长江)
  • 沙口:在县南五十里,连武湖通大江,故名沙口,宋夏贵于元伯颜战地(县城南部50里处,北接武湖南通长江,南宋夏贵将军和元将领伯颜战斗的地方)
  • 滠口:在县西南四十里,接县河达小河口入于江(县城西南40里处,接滠水河在小河口入江)
  • 小河口:在县南五十里,接滠口达藤子岗(位于今日江岸区谌家矶)
  • 两河口: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处,二水汇,同入大河达 江(清朝时,大悟很多地方还属于黄陂,两河口位于今日之大悟县)

02

“口”字有啥意义

古文中,将河流入江(入海)之处称之为口,比如汉口就是汉水入江口,顾名思义,上述的黄陂6个叫口的地方,也多包含这个意思,比如滠口就是滠水入江口,两河口,就是大悟境内两条河流汇入滠水的地方,至于五通口,沙口,新河口和小河口,也都代表过去有河流从此汇入长江。
如果您看现代的武汉地图,你可能无法理解,武通口,沙口哪里有河流入江呢?各位,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黄陂的母亲河-滠水,在经过县城前川以后是分为两个部分汇入长江的,从现在滠水河道以西的地方汇入长江的河流叫西河,从滠口入江(如今已荒废了,但大部分河道还在),从现滠水河道以东的地方汇入长江的叫东河,从武湖沙口入江,下图为小编绘制的滠水河道变化图,仅供参考。
1970年代,黄陂发起了滠水河道拉直的工程,具体情况,各位年轻朋友回去问下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应该都会知道(那个年代,修新的滠水河道基本靠人工挖和挑,各公社都有任务,社员住在棚子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是蛮辛苦的)
至于五通口,当年是有河流连通武湖和长江的,所以也符合入江的地方叫口的规则。
小河口比较有意思,以前滠水河是汇入府河的,和府河一起入江(府河在谌家矶那段叫朱家河),小河口就位于今日谌家矶的藤子岗附近(谌家矶过去是黄陂的地盘)

03

综述

汉口崛起了近550年(1474年,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汉阳北面入江),水运的发达造成了汉口的繁荣,从黄陂来看,叫口的地方都发展得不错,毕竟水运在过去是运量最大,最便宜的交通方式,大凡一个地方有个渡口,能够连通大江大河的话,在明清两代都会发展得不错。
观察黄陂近代各个乡镇的变迁发展史,其实还是蛮有趣的,时代的改变,就算很小的地方也能反映出来,小编会不间断更新黄陂的这些乡镇历史,希望各位能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