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华人怎么看“伦敦大火”
按理说在英国,不应该发生伦敦大火这种灾难性火灾,英国的高层建筑规范设计理念是世界上最保守的,他们坚守着完整的防火分隔设计,这个理念的目的就是不让初起火灾扩大。正因为英国的这种严格的规范,所以英国高层建筑不设避难层和楼顶平台。由于这种严格的规范作保证,英国消防部门建议居民发生火灾后,住户不必逃生,躲在屋子中坚持一小时等待消防人员救援。
但6月14日凌晨这起伦敦高层大火改变了英国人对火灾燃烧的概念,英国现行消防规范也许会受到民众舆论的冲击。在受这种等待救援的消防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很多人失去了最初的逃生机会,丧生火海。
这幢27层高的公寓楼叫“格伦费尔塔”,是伦敦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建筑,至今有43年的历史。网报一年前花费1000万英磅(全人民币8700万左右)进行了维修,尚不清楚维修项目,但外墙做了保温处理这是可以肯定的。这可能触动了英国消防规范的一个敏感点,比如按英国防火规范要求,凡老式建筑不符合新建筑规范的,在不变动的情况下可以维持原设计要求,当业主或用途有所变化,就一定要随之实施新的规范。从英国消防法规的字面上看,这幢楼的业主或用途都没有变化,但是实事上,保温层的增加给这幢建筑披上了速燃的外衣,如同人体化纤的外衣,一旦起火,脱都来不及。但这似乎并没有触犯法律。
事件发生后,英国媒体没有用第一时间来形容政府官员的态度,首相特雷莎·梅、消防事务大臣、伦敦市长先后发言。如果用中式媒体的宣传文字表示出来是这样的,首相说:确保现场安全、彻查火灾原因、汲取经验教训、向英勇的救援人员致敬。消防事务大臣说:在全国范围内要开展一次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隐患的排查,避免事故再次发生。伦敦市长说:目前大楼起火原因不明,但我们要给群众一个说法。虽然原话并没有这样的强硬,但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任何国家处理灾害和应对媒体的手段都是一样的,在英国官员的讲话中,唯独没提到,追纠事故责任人。因为英国消防法律使用的是判例法,不受权力的制约。当然也没人炒作英国消防体制是否合适的问题。
如果这个事件发生在中国,那么中国消防部门又将面临千夫所指,职业化问题又会再度充斥网络。我们习惯于用中式思维方式去判断事件,但是我们的思维方向往往太自我,我们从小受家长指责、受老师指责,所以长大后就学会了指责别人、指责社会,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也要说三道四一番。
那么这起火灾,伦敦人是怎么看的?
火灾后的第二天,我专门与生活在伦敦的一个朋友讨论了当地人对火灾的看法。
关于火灾原因,朋友说,政府是不能干预的,这个是由专业部门的专家调查,这种调查是独立的,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英国的火因调查是很严谨的,在结果没有了来之前,不会有倾向性的透露。
伦敦烧的这个房子,不属于平民住宅,是政府盖的房子,在当地叫做Council house,也不同与中国的公租房,我专门查来这个词组意思,解释这是英国市、镇、郡地方当局营造的简易住宅。这种房子是提供给收入比较低的人住,有可能是年轻人、有可能是难民、有可能是单亲家庭,这种房子是作为一种社会保障,需求者向政府申请,也可以买卖,无收入者也可以免费居住,根据申请者的经济情况决定房租费用。所以楼内的居民比较复杂。
朋友说,周围的民众比较冷静,他们现在做的就是援助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搞慈善活动,捐款,当然也有质疑,才花了巨资维修过,怎么会烧成这样。现在难点是确定楼内的人数,英国特别注重隐私,房主不同意,谁都不能进,包括警察。这楼里如果有难民,他们的亲戚朋友可能会在里面借住,所以人数就很难确定。
这个楼外保温层可能是去年维修时加上的,这与英国其它建筑的保温做法不一样,在英国多数保温层,是夹在两层砖中间的,也就是说,墙体其实是空心的,在加空心层时,把砖挑开,在空心处充添保温材料。2010年11月15日,上海一栋高层公寓起火,也是由外墙使用可燃保温材料开成的,大火导致58人遇难。此事件后,国家下文高层外保温不得使用可燃材料。
朋友说,其实消防队不到六分钟就到现场了,但是火已蔓延起来了,消防人员也素手无策。他们深入到这个大楼里搜救,搜救一轮之后,就再进不去了。没有人会去谴责消防队员。在西方,人们认同有些事是人力无法控制的,就像这起火灾,已不可控制了,首先就要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也不会有人下命令在不可行的情况下,强行进入现场救人。还有就是着火的那天,风特别大,白天呼呼的晚上也是,可能火灾蔓延和这个风有关系。
在国内,一些网民会认为医生就一定回天有术,消防队员就一定会把火扑灭,警察就应该抓住坏人,但是呢,现实并不是这样,谁都当不了救世主。所以国内医患矛盾、事故矛盾频发,有些人总觉得,医生在场病人就不该死。电话一打消防车就得立刻出现,火就应该立刻扑灭。
朋友说,面对一些人力无法控制的灾难,就不能做无谓的牺牲,伦敦大火,二百多名消防队员也在夜以继日的搜救。有些人在这个建筑里,有可能就永远无法找到了。英国首相去了现场,发表了讲话,对受灾者进行登记,会很快解决这些人的房子问题,今天早上新闻里说,英国著名的选秀节目的制片人,要组织慈善演出,为受灾户捐款。
一场灾难性火灾会引发很多问题,比如:政府投入的问题,楼房管理的问题,其实更多的应该是居民自己的问题。这种大型住宅楼内住着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不遵守防火规定,是完全有可能的。
朋友说,如果就灾害来说,英国与中国相比,最大的区别是,英国民众会更镇静,英国人面对灾难的时候会表现出极大的痛苦,然后继续喝茶,会非常有尊严的接受现实。这种悲剧,大家都流泪,大家都伤心,但是不会有那种哭天喊地。那种特别外在的表现,现在这个社区周围,很多人献花写卡片,大家心里都抱一线希望少死一些人。新闻上说,楼里的居民发现着火后,他们也是互相敲邻居的门,因为是凌晨,也许会有人睡的很沉,没有听到。火势蔓延的太快。
英国文化与中国文化面对人文关怀时,刚好相反,英国文化认为生者为大,而中国文化认为死者为大。在英国人看来逝去的人已经遇难,这个悲剧是无法改变的,就要心存最大的善意去悼念。非常有尊严的默默忍受这种上天带来的惨痛的悲剧。他们认为活着的生命是最重要的。
朋友说,英国的民众比较镇静也很守秩序,消防队、警察去了现场会拉出一个警戒线,然后各司其责,周围也不会有闲人围观,更不会有到场政府官员干扰,消防局长就是现场最高指挥,消防员、警察、医生各忙各的,所以现场不会混乱。
英国的报警电话是999,这个报警电话是唯一的,电话接通,接线员会寻问需要什么帮助,基本上囊括了中国的110、119、120、122等报警电话的功能,伦敦大火这类事,消防车、警车、救护车是可以同一时间分批调动。相比较中国国内,小火小乱,大火大乱的现象,英国救灾更程序化。
朋友说,在灾难面前,英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宗教信仰相关的,比如,天主教、基督教都提倡宽容、爱、忍受,英国这段时间连遭恐怖袭击,英国媒体宣传仍旧讲,爱是唯一的出路,不能恨,恨是很糟糕的一件事。在网上这样一个帖子传的很广,大概意思是,你来吧,恐怖分子,我们在这里喝茶,恐怖分子,你来吧,我们这里有茶喝,我们不会让你们毁了我们喝茶的习惯。
中世纪,欧洲主导的宗教是基督教,现在虽然很多英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宗教早已渗透到文化里,再渗透到教育中,然后世世代代的传承形成现在英国人的性格。
朋友说,新闻还在播,消防员还在楼内搜救,然后就说,这个死亡人数有可能会增加,搜救人员用了这样一个词to soar(飙升),他们称这起事故是地狱般恐怖的火灾。不知道这楼里用什么装修了,燃烧值也太大了。
英国媒体也会有用错词的地方,从电视画面上看,受灾人的着装可以分析出,这栋楼里所住的人可能有很多穆斯林。在《可兰经》里,火狱是那些拒不信仰造物主且作恶多端者复生后的永久性归宿。把火灾形容成地狱之火,肯定会引起受灾者的反感,毕竟他是穷人,不是坏人。是不该进火狱的。
朋友说,英国的消防设施是很完善的,消防队时不时就来了,还常常给社区的居民寄烟感报警器,一般居民的家中,入户门和厨房门都是防火门。每户门外都有防火指南,比如说,着火的时候,关闭好门,呆在家里等待救援什么的。就是说当你的这个通道,没有被烟火所覆盖,那你要尽量的跑出去。当你的这个逃生通道被烟火覆盖的时候呢,你就得,门窗紧闭,等待救援。
防火指南中的内容是防火的,不是防灾的,在大的灾难来临时,应变很重要,从这个防火常识上来说,英国人似乎很自信房屋的防火设计,也很自信消防人员会在很短时间扑灭火灾。英国的防火规范很细致,所以会要求居民在家等待救援,因为防火门可以耐火至少一小时。
朋友说,现在问题是这个楼里的人是不是受这种教育的影响,因为跑出来的都活了,呆在家里的都没活。BBC电台报道了一个住在十七楼的幸存者这样说,他在睡梦中闻到了塑料燃烧的味道,然后他起来在厨房吸了一支烟,看看家里都好着呢,听到楼下人声嘈杂,向下一看,火就要烧到窗口了,于是马上叫起女朋友和女儿从楼梯逃了下来。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前期有说法,通道被堵,这可能是不实的报道。因为这栋楼我们从电视画面上体量很大。但是从公布的平面图上看,楼的单层面积大约460平米,外型方方正正,每层四户人家,层高2.8米左右,每户四室一厅,没有阳台, 100平米左右。每户两个入户门,两部电梯,一部疏散梯,多数人是通过疏散梯逃生的。在英国警方尚未公布调查结果前,所有的指责都是猜测,不足以作为证据。
朋友说,还是那句话,人。不一定能胜天的,有些东西,人真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怎么办呢,所以我觉得在我们的平时的宣传中,就是要告诉人们要有敬畏的心,什么都能搞定,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把消防队员看作神,把医护工作者看作神。这都是不对的,他们也是人,只不过是掌握了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我们同样要保护他们的生命。消防队员确实很勇敢。他们深入到这个住宅楼里去搜救。但是这个火没有办法控制。不能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或者宣扬某种高尚的精神,不讲科学,而要无谓的牺牲救援人员的生命。
毛主席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是一种临危不惧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是一种伟大的战斗精神。但我们国内媒体宣传的先进事迹中,总是本着一种逝者为大的心理,把这种精神歪曲成“一怕不苦,二怕不死”的一种放弃安全的盲动行为,特别是由于指挥失误,造成人员伤亡时,这类言辞,成为了逃避责任追纠的手段。
朋友说,还有一点在英国,不能用高尚的理论或者精神去绑架别人。比如说,你觉得精神可以战胜肉体。你有强大的精神,你可以战胜肉体,你可以要求自己,但是你不能要求别人。在灾难面前,只有你自己真正经受了你才知道你的精神是否能战胜你的肉体痛苦。如果你没有亲身经历过你怎么能去要求别人。有些人精神确实是非常强大的,但是也是对自己不是对别人。消防队员、医护工作者、警察、军人。他们能在关键的这个时候冲在最前面。是因为他们是受过专业培训,他们有职业道德。他们在选择自己职业的时候,宣誓过,要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他们忠于自己的职业道德,愿意为自己的职业做出牺牲,准备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做出牺牲。并不代表政府官员能够让他们做出无谓的牺牲,不能代表任何人,可以逼他们做出无谓的牺牲。
无谓的牺牲,是一种毫无价值的、毫无意义、毫无结果的献身。这种牺牲,多数是外力作用下,当事人存有侥幸心理,丧失判断能力,被动的执行。这与军人、警察、消防员等职业,为了国家利益、大众利益而以个人生命换取大多数人的生命的牺牲是完全不同的。其实在美、英的大片中也在宣扬为拯救他人而去冒险甚至牺牲个人生命,但前提是换取价值的大小。人类正能量的精神是相通的。
朋友说,伦敦大火,很多国家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这毕竟是人类共同的灾难,她在网上看了其他国家的一些评论,包括来自中国的,就觉得为什么很多人内心充满了恨呢?很多评论言辞中是一种幸灾乐祸,甚至说,这是殖民的报应呀,为什么这些人心中充满了恨,且冠以所谓正确的,高尚的名目来嘲笑别人的痛苦。灾难与那些事有什么关系呢,这种思维,太可怕了。
由于生存的压力,我们的浮躁,形成了我们好像没有一个稳定的情绪来面对宏观世界甚至微观世界,看什么都不够透彻,其实对他人的恨,是因为自己内心充满了恐惧,没有安全感。在《巨婴国》的书中,心理学家形容中国社会处于口欲期,没有敬畏心,有奶就是娘。把别人的痛苦当成自己的快乐。此书,虽然有所偏执,但也反应了我们的社会现状,富裕的中国,一些阶层在拜金思想的作用下,忘却中华优秀的文化。一味昧外,形成了一种邯郸学步的怪景象。
朋友说,BBC新闻里,当天这些无家可归的人都是住在附近的教堂里的。不管哪种信仰的受灾人群都可以住在教堂里。教会提供了这个场所。伦敦的穆斯林团体,也开始收纳这些无家可归者。其实她有时候在想,比如说当恐怖袭击发生的时候心中只有这个恨,悲伤啊什么的,是无助的表现,其实当灾难真正发生以后呢,能够战胜困难的只有团结。英式的教育中,有一点特别好,就是宽容,就是面对。从而试图最大限度的理解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宗教。心里不要充满怨恨。
就防火而言,在中国,发现的建筑材料重大火险隐患,会马上纠正。比如上海公寓大火后,公安部马下发文禁止高层使用可燃保温层。而在英国,可能会造成议员之间的扯皮。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英国君主立宪的体制相比,我们的救援体系也许还不完善,但最大的优越性表现在,当我们的民众遭受灾难,我们可以举国家之力去面对。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在英国更多的体现在民间。由于多党执政,发生在英国的灾难性事故,很容易成为反对党政客之间相互攻击政府的靶牌,于是一场火灾,也会被上升到政治述求,提出“阴谋论”。其实,提出火灾是阴谋的政客,也许本身就是出于阴谋。我们不能以一起火灾来判断英国国民的整体心理素质。所谓“合平游行”本身就具有攻击性。幕后的推手是谁,不得而知。
最新报道:英国女王也去了现场,伦敦政府官员被现场媒体问得哑口无言。在此次伦敦大火中,共有79人死亡。最终的火灾原因的调查结果,相信会很快公布。
下文是本人写与一年前的关于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点击“火烧摩天楼”进入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