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运用渐隐原理对智障儿童 进行语言训练的实施案例
【教学案例】运用渐隐原理对智障儿童
进行语言训练的实施案例
杨飞
云南省昌宁县特殊教育学校
[注:渐隐是指个体逐渐变化某项能引起特定反应的刺激,而令个体对于部分变动,或有重大变动的刺激,仍可保持与原来相同的反应,即刺激变化,而反应不变。]
例如:老师教郑X吉同学写数字“2”,一开始老师握住郑X吉的手教他一笔一笔的写。当郑X吉在老师帮助下能写好后,老师把手松开,在纸上写多个“2”字,让郑X吉照着描写“2”。最后,郑X吉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也能写好这个数字。这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的渐隐的运用。
下面是把渐隐原理运用到我校弱智儿童语言训练中的几个实施案例:例(1):(1)班的郑X吉是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中度弱智儿童,即日常所称呼的“糖宝宝”。他语言发展迟缓,很少有主动且清楚的说出物体名称或表达自己愿望要求的行为,但有时会盲目模仿别人的只言片语。经过一年多的观察与分析,老师在教他认识并说出“老师”这个词时运用了渐隐法,并取得了成功。老师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老师利用郑X吉有模仿别人言语倾向这一点,使用的刺激是指着自己问郑x吉说:“你怎么叫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提问,当郑X吉还来不及模仿时便接着回答说:“老师”,引导孩子说出“老师”这个词,说对了便奖给他一个喜欢吃的糖,同时语言奖励说“好孩子”,说不好,就重做。注意:这一步中老师说话声洪亮而坚定,奖励要及时,同时施加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第二步,当老师指着自己并说:“你怎么叫我?老师。” 郑X吉能模仿说出“老师”中的“师”字这一步完成后,老师可将说出的“师”声音放低,起到提示的作用,而鼓励郑X吉大声说出“老师”这个词,说对了仍给糖果,并予以表扬。这一步骤中应注意适时降低刺激程度,即暗示降低,还要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第三步,在巩固前一步训练成果的基础上,老师只是大声指着自己问:“你怎么叫我?” 同时只做“老师”的口型,不发声,引导郑X吉大声说出“老师”。哪怕“老”字有点模糊更强调后面的“师”仍然给奖励,口型不对重新做一遍,直至完成任务。
第四步,老师只大声指着自己说:“你怎么叫我?”注视郑X吉让其独自说出“老师”这个词。
第五步,老师分别指着自己,和旁边的老师(郑X吉熟悉的老师)问:“你怎么叫我们?”引导郑X吉说出:“老师”,完成这一训练。
(这一训练正努力运用在智力障碍学生李X蓉同学个案上,经过一个学期的引导,也取得接近类似的效果。)
[案例分析]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老师运用渐隐成功地引导郑X吉说出“老师”这个词,成功的因素可归结为:
1、行为改变的终点目标明确。终点目标是训练郑X吉说出:“老师”。
2、引起目标行为的刺激合理。刺激之一是老师指着自己大声说出:“你怎么叫我?老师”。刺激之二是老师指着自己大声的问:“你怎么叫我?”。小声说出:“师”。刺激之三是老师指着自己,大声说:“你怎么叫我?”接着做出说“老师”的口型。刺激之四是老师指着自己说:“你怎么叫我?这四个刺激相同,只是强度逐渐变弱,从大声、小声、口型到没有任何表示。
3、符合渐隐程序的要求:刺激变化,反应不变。这个案例中反应是郑X吉说出“老师”这个词,对郑X吉要求大声地说出“老师”这个词始终没变,而变化的是老师的刺激。
例(2):利用渐隐原理教会自闭症儿童说自己的名字。培智(2)班杨X捷,是一名自闭症儿童,她的语言发育迟缓,并且只会机械地重复别人言语中的部分词语。如果你问她:“你几岁了?”她会回答“你几岁了”。如果你问她:“你家在哪?”她会回答“你家在哪”。为了使杨X捷能够不断的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我们可以首先教会她说自己的名字。在训练前,老师为杨X捷选择正强化物。在开始训练时,老师和杨X捷在一间安静的教室里对坐。老师先用非常轻的耳语问:“你叫什么名字?”然后,在杨X捷做出反应前响亮而迅速地说出:“杨X捷!” 杨X捷按照以前的习惯,模仿着说出“杨X捷”,这时老师就给她正强化物,并给予口头表扬。几次练习后,老师用较大的耳语问:“你叫什么名字?”用较轻的声音提供答案—“杨X捷”,并同时对正确的反应给予正强化。在后面的训练中,老师越来越大声地问:“你叫什么名字?”而越来越小声地说出“杨X捷”这个词。最后,即使老师停止了提供正确答案,杨X捷也能正确地回答“你叫什么名字?”这个问题了。
综上所述,我们身边有好多弱智儿童的语言训练是可以运用渐隐原理来进行的,虽然这只是本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其中的几个案例,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肯耐心的反复训练,不断总结经验,它将会对我们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tejiaomengzhuli
抖音号:特教梦
今日头条:特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