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受害者心态去成为责任者

由于历史,文化或经济压力各方面的原因,有些50,60后父母本身活的粗糙又无奈,无暇正视也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本身也有爱的缺失,自己也没有爱的能力,他们很难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他们常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以爱之名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在生活和心理上控制孩子,他们寄生在孩子的生命里,扼杀孩子的意志,吞噬孩子的自由人生。甚至把来源于对伴侣无法释放的恨投射到孩子身上。

稀薄紧张的家庭氛围,让有些孩子分分钟想离开这令人窒息的家庭,即便是长大了物理空间上离开了家,父母的隐形控制——道德绑架仍然存在。当亲子之间缺少共情,缺少被看见,缺少温情瞬间,缺少肌肤接触,当孩子没有撒娇的机会,当亲子间缺少爱的流动,孩子会越长大越远离。

特别是一个感觉被父母拋弃过,剥夺过,忽略过,被恨过的孩子,虽然物理上离开了父母,也会忘记要去修改最初被父母植入的人设。即便那个曾经的不被爱的时空早已经不存了,但他们内心体验到的情绪情感,以及在这种情绪情感控制下的自我否定自我毁灭的念头还在。

孩子对父母绝对的忠诚,孩子对父母的忠诚度高于自己的生命,因为否定父母,就像自己背叛他们,既然不能恨父母,那只有恨自己好了,不是父母不好,是自己不好,只有这样才能给父母的歇斯底里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个被父母忽略甚至虐待过的孩子,不会停止爱父母,他会停止爱自己,当他的愤怒没有渠道去表达,有的会透过身体来表达,他会生病。有的会把事业搞坏,因为他们内心有埋藏着对父母未曾宣泄的怨恨,为了实现潜意识报复父母的愿望,他们下意识的毁掉自己的前程。不是有太多的人怨恨父母又不愿背叛自己苦逼没有得到爱的童年而让自己活的惨兮兮的吗?有的会把家庭搞散,用不婚或离婚来控诉父母,他们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比父母的关系更好的关系。

他们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让父母看到自己没有感受到的爱,他们企图改造唤醒父母。他们没办法惩罚父母,只能惩罚他们的孩子,这最深的决裂里尽藏着最大的爱的渴望。在中国一个人最痛的伤疤和最深的牵挂都是家,有多少已经成年,仍然突围不了原生家庭的孩子,又有多少已经年老,却无法靠近自己孩子的父母。

没有从原生家庭里感受到爱的人真的很苦,这个世界上有比被自己的孩子讨厌的父母更痛苦的人吗,有,讨厌自己父母的孩子才是这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吧。一个孩子如果厌恶他的父母,其实他也是在否定自己存在的价值。这种自我怀疑与厌恶如同某种悲剧性的烙印,深深植入血肉形成病灶。在此后人生的很多时刻,不明原因的间歇发作,成功的时刻,失落的时刻,闲暇的时刻,不安的时刻,爱着的时刻,恨着的时刻……人世间回不去的最遗憾的不是男女的错过,而是亲情的错过。

如果不能和父母和解,我们就会自编自导自演,在追讨父母的爱中糊涂的过一生。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丢掉受害者心态去成为责任者,不再做那个受伤的等爱的一直长不大的孩子。成长的宿命是超越原生家庭,成为与家庭爱的传承者和家庭问题的终结者。【稻生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