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消失的专碨匠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消失的专碨匠

作者 时三文

碨子,就是石磨,是加工粮食的工具。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农村电力的兴起才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些对石磨进行加工锻造的专碨匠从此便消声匿迹。
现代人仿制的石磨 杜明科供
中国是世界农耕文明古国,黄河流域是华夏农耕的发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的上古时期,居住在陕西宝鸡的炎帝部落就已经开创了稼穑文明。炎帝发明耒耜,利用采集的植物种子进行培育,教民种食五谷;他尝遍百草为民医病;开辟集市便利买卖。于是,人们尊称炎帝为:神农氏。据《白虎通·义》记载:“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先秦时期民间流传的《击壤歌》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说明人们真正进入农耕时代。春秋末期,大量铁器农具的出现和使用对农耕生产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进;到战国初,随着耕牛的使用和普遍推广提高了生产力,使农耕得到了空前发展,成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一次技术性革命。
农耕发展带动了粮食加工业的技术革新。古人从最初使用杠杆原理的“杵臼,”对粮食进行捣砸去壳后煮食,遂步改进为滚动原理的石碾,将粮食碾压成碎粒,提高了加工的速度更加便于食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后勤保障成为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有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于军事发展的需要,鲁国人公输班(尊称:鲁班)发明了石磨。石磨的出现,使粮食得到充分加工,增加和丰富了食品的多样性,更利于烹煮、贮存和携带。

宋代诗人释法泰的《偈十三首》的诗对石磨作了形象逼真的描述,诗中写道:

三角牯牛独脚舞,

两轮石磨绕空飞。

新生孩子擎铁棒,

直上须弥打一槌。

石磨看似简单,实则构造精妙。上、下两扇有阴阳之分,上扇下平面微微凸起为阳、下扇上平面略略凹陷为阴;两扇均刻有排列整齐,分布均匀,凸出和凹入的齿槽。上下磨齿有锐纯之别,上扇锐齿为公,下扇纯齿为母,每扇六组,每组九齿,俗称:“九齿十二穴,一穴九齿,共一百零八齿。”只有当磨齿的高低和齿槽的深浅一致时,才能将粮食研磨成粉。下扇上面中心有圆球形柱轴,上扇下面中心有对应的球形铁卯,称为磨脐。上、下套合,转动灵活,成为一体;用熬制的白矾固定在磨盘上,才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石磨。
少华山石门人家磨豆腐的石磨 谢天祥摄
石磨上扇中心两侧各有一个流入粮食的圆形石孔,沿磨扇圆周边有高、宽各一寸的凸楞,楞内中心低,四周略高便于粮食注入磨内。上扇侧面开凿三个石孔,孔内固定环形铁裤须,裤须上挂有铁环;上扇边楞上开凿有三个穿绳索的石孔。拿一根一头固定有环形铁裤须的木杠穿入两个铁环内,用绳索穿过石孔将木杠绑扎牢固,把套好牲口挂在木杠环上拉动磨扇便可进行粮食加工。
石磨是按照从左向右、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推磨人须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推动磨盘。主要是因为磨齿的锋面和钝面在上、下磨扇中的结构不同,磨齿由短到长逐渐递增从左向右转动时才容易将磨碎的粮食输出磨外。石磨使用一段时间,会变得齿纯沟平。需要请专碨匠重新进行锻磨,锻磨匠有句口语:“锻磨不起膛,气坏老大娘;跑断老驴腿,罗面瞎忙张。”锻碨匠用錾子将原有的沟槽凿深;拿特制的铁锤,锤的顶端开有夹槽,将打制的钢片固定在夹槽内对磨齿进行锻磨。专碨匠在锻磨时,只能凭借自己的眼头和手劲再加上多年的操作经验才能锻造出一副好的石磨。
后来,石磨的用途又有了新的拓展,经过一代又一代匠人的不断摸索、研究和改进,又发明油磨和水磨。于是,粮油加工业在面坊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两个新的行业油坊和豆腐坊。匠人行当有句顺口溜:“三年泥瓦,四年竹,五年打铁汗水流,要想使得乾坤转,拜师十年方才休。”由此可见专碨匠的技术要求相当高。
当年,华县境内有许多专碨的高手,象少华公社水峪生产队的李卯娃和老贾,雒堡生产队的雒伍带。莲花寺公社小高家河生产队的老赵以及金惠公社李岩生产队的殷石娃等等。石磨的长期使用在民间形成许多口语,像“鞭杆子挨了碨拽了”,是说该踏踏实实干好的事却没有干好,挨了批评还得重新干好工作。还有“看你眼瞪得就象碨环”,说明做了错事瞪大眼睛死不认错。石磨还有一个有趣的谜语:天动地静,白雪一瓮。
少华山石门人家磨粮食的石磨 谢天祥摄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华县境内临近渭南地区的赤水公社首先架起电网用上电力,赤水街道安装了全县第一台电动钢滚磨面机,磨面速度惊人,大家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前去磨面。我家在少华公社的乔堡大队距离赤水街道三十多里地。当时,村民们不怕路途遥远,三、五家一联合拉着一辆装满小麦的架子车上赤水街道磨面,大家亲自体验到电动磨面机的省力与快捷,无不为之惊叹。
随着农村电网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村相继使用了电动榨油机和制作豆腐的打浆机。从此,石磨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视线。
昔日,“铁锤錾子响叮噹,纵横交错在心房。上下磨扇藏乾坤,日月轮回岁月长。”锻造石磨的专碨匠也随之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
2021年元月16日,写于青岛华州人:时三文。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0)

相关推荐

  • 张存金:磨的怀想

    我家里原来有一盘磨, 坐落在主房旁边那间独立的平房里.这是附近30多户人家惟有的粉碎粮食的用具.现在磨面都是机器一条龙加工,可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农村,要把庄稼颗粒转化成精细的粉面,主要依靠的就是这种 ...

  • 难忘当年“推磨”的滋味儿

    千里迢迢在眼前, 石头重重不是山: 雷声隆隆不下雨, 雪花纷纷不觉寒. 幼时读这首写用石磨磨面的谜语诗,朗朗上口,颇觉好玩.待到十来岁时,常常在晚上或五更天被父母叫醒,帮他们去磨坊推磨的时候,才深深地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七】锻磨匠

    锻磨匠又称凿磨匠,是从石匠中分出来的一类专业匠人.过去将粮食磨成粉,都是用石磨来磨的,石磨用久了沟平齿钝,就要锻凿一下石磨的沟槽,这种石匠称为"锻磨匠". 石磨分为上下两扇,分别用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石磨

     乡村记忆--石磨 文/游传化 我最近跑了几个村子,发现好几处农家门口和道旁躺着废弃的磨盘,心里颇有感触,随口拈出一首小诗: 两片石头岁月磨,细碾生活蹉跎多. 推拉千载民间史,而今道旁受冷落.     ...

  • 俗话说:“院中五谷虫,子孙辈辈穷”,啥意思?五谷虫指的是啥?

    以前人在盖房子的时候,房子的根基大多都比较浅,而且是用石头砌成的.人们为了取石方便,大多都会就地取材.然而有些石头是不适合用在房子的根基下面的.有句农村俗语说:"院中五谷虫,子孙辈辈穷&qu ...

  • “门前安石碾,麻烦无了断;家中安石磨,田荒也能过”是啥意思?

    前两天上网,看到了这么一句农村俗语:"门前安石碾,麻烦无了断:家中安石磨,田荒也能过".当我看到这句农村俗语后,着实是仔细揣摩了老半天,但终究还是没有能够揣摩出这句俗语的意思来,于 ...

  • 回忆古蔺往事 | 范俊英 :我真正尝到了做人的滋味 ①

    # 我真正尝到了做人的滋味 # (一) 范俊英 每当<我们这一辈>这首歌的旋律响起, 并且是每一次响起,五零后的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我的过去,我的过去不就是歌词中的所唱的那样真正的尝到了做 ...

  • 【中州作家】乐悠悠:石磨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56] 石磨 河南南阳      乐悠悠 昨天,我去超市买面. 超市货柜上,面粉的种类很多,让人眼花缭乱.什么标准粉.上白粉.原味粉.麦芯粉.富强粉.超强粉.雪花粉 ...

  • 【三秦文学】山川:【磨面往事】(散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三秦,梦盛开的地方 平台栏目: 诗词歌赋|诗歌|散文|小说|杂文 名家作品欣赏 商务合作:15705450195 微      信:15705450195 编       辑:冯  ...

  • 华州消失的​“馍碟村”

    邮箱:3125136050@qq.com "馍碟村"的永恒记忆 作者 李吉超 在秦岭北麓的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黄河三角区百里范围内,有一个独一无二.闻名于世的"馍碟村&q ...

  • 华州消失的乡镇——(六)侯坊乡(附:侯坊中学简史)

    邮箱:3125136050@qq.com 侯  坊  乡 侯坊乡,位于华县西北方向,渭河南岸的平原地区,乡政府驻地距华县城八点五公里处,东与华州镇.下庙镇接壤,西与原辛庄乡.赤水镇连接,南邻原东赵乡, ...

  • 华州消失的乡镇——(四)毕家乡

    邮箱:3125136050@qq.com 毕  家  乡 毕家乡位于华县城东北十五公里处,东与华阴农场接壤,西与下庙镇相连,南与柳枝镇.莲花寺镇相邻,北和大荔县苏村交界.东西长七点三公里,南北宽六点一 ...

  • 华州消失的乡镇——(二)少华乡

    邮箱:3125136050@qq.com 少  华  乡 少华乡位于华县城东南二公里处,东与莲花寺公社相邻,西与杏林公社.城关镇接壤,南邻莲花寺.杏林公社,北靠下庙公社.陇海铁路.西潼公路横穿境中. ...

  • 华州消失的乡镇——(二)华州乡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乡 华州公社位于华县老城北一公里处的华州街,东与少华公社接壤,南连城关镇和杏林公社,北邻下庙.侯坊公社,西接东赵公社,东西长四点六公里,南北宽二点八公里, ...

  • 华州消失的乡镇——(一)城关镇

    邮箱:3125136050@qq.com 城  关  镇 城关镇政府驻地位于华州老城西北一公里处的华州街中段北侧.东与少华公社相邻,西与东赵公社接壤,南连杏林公社,北与华州公社为邻.总面积七点三五平方 ...

  • 在华州大地消失了的“沈水河”

    邮箱:3125136050@qq.com 在华州大地消失了的"沈水河" 作者 王智强       我的家乡陕西省华州区赤水镇候坊行政村包城村民小组,历史上曾叫包城队.在包城队的村北 ...

  • 华州:消失的砖厂和难忘的记忆

    在这里,知华州 华州:消失的砖厂和难忘的记忆 作者丨吉建军 图片丨梁晓光 家乡的好友发来信息:小时候一起疯玩的砖厂要彻底消失了.我的思绪立即回到了小时候的砖厂,想起了那些熟悉的砖胚围成的巷道,热浪腾腾 ...

  • 华州下庙箍桶匠的凄苦人生

    邮箱:3125136050@qq.com 箍桶匠的凄苦人生 作者 秦获幸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有智慧的人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就像水一样的液体物质,如果没有一种盛它的容器,就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