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西方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1
- 近现代建筑
- 彼得·贝伦斯( 1868-1940)
贝伦斯(Peter Behrens) 是德国现代工业产品与建筑设计的开创性人物,他为德国电器公司所进行的形象设计也是世界上企业形象设计的开端。贝伦斯的代表性作品是他为德国电器公司所设计的一系列工业产品与建筑,他从实用性出发,秉承功能主义的立场,使用现代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设计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与工业产品,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 AEG涡轮工厂
AEG涡轮工厂( AEG Turbine Factory, Berlin,Germany)位于德国柏林,其车间由贝伦斯于1909年设计完成。这座工厂平面为矩形,主体采用钢架结构,顶部采用大跨度钢架的三铰拱结构支撑,配合大面积的玻璃窗。这座现代风格的建筑从实用性出发,没有任何冗余的装饰,只有两边折线形的山墙面和转角处的粗石墙面,似乎还带有一丝古典建筑的遗风,但仍是第一座明确表明了现代建筑概念的作品,是早期现代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 沃尔特·格罗庇乌斯( 1883-1969 )
格罗庇乌斯(WalterGropius)是早期重要的现代建筑设计师,现代建筑协会的奠基人之一,现代建筑与设计教育的发起人。
- 法古斯工厂
这座位于德国的法古斯工厂(Fagus Factory,Alfeld-an-der-Leine, Germany )办公楼建筑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的三层建筑,采用钢铁框架和柱支撑的结构,不设任何细节装饰,建于1911年。这座办公楼采用平屋顶,并利用钢筋混凝土优良的悬挑性,将外墙与支柱分开,而且彻底抛弃了设置角柱的做法。建筑主体的外墙由大面积玻璃幕墙和底部的金属板墙裙构成,暴露出内部的建筑结构。格罗庇乌斯在这座建筑中所使用的结构和许多做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成为以后建筑师的建筑规范而被广为使用,尤其是建筑中玻璃幕墙的使用,更是成为现代建筑的标志性特色,同时也显示了新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建筑技术给建筑带来的新形象。
- 包豪斯教学车间
包豪斯位于德绍的校区建筑( Bauhaus, Dessau,Germany)建于1925年至1926年,由格罗庇乌斯及其助手共同设计完成,有着简洁大方的现代风格建筑与灵活的平面结构。新校舍是一个包括了教室、礼堂、学生宿舍等各种功能空间的综合性建筑群,各建筑之间有天桥相互联通。教学车间同所有建筑一样,都采用简单的几何外形,主体由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外立面则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结构,平屋顶形式。建筑中的大部分构件都是预制后装配而成,包括室内装修和家具在内的所有用品都由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设计,并在学校自己的工厂制作完成,也是简约形式的现代主义风格。
- 密斯·凡·德·罗( 1886-1969 )
原书无手绘配图,此图来源于网络
原书无配图,此图来源于网络
密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是一位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大师,他通过建筑实践所总结出的“少就是多”的现代建筑理论,和他在建筑中对钢结构框架与玻璃的组合的应用,都影响了世界建筑的风格和面貌。
密斯1929年为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设计的德国展馆(German Pavilion of Barcelona International Fair) 在现代主义建筑发展进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原展馆于博览会结束后被拆除,以后又为了纪念密斯复建,被人们称之为巴塞罗那馆。
整个展馆平面为长方形,由室外的水池、主体建筑和建筑后部的露天庭院组成。主体建筑由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撑,薄薄的钢筋混凝土板覆顶,室内由落地玻璃窗和大理石板分隔成互相联通的半开敞性空间,有一部分大理石板还延伸出去,围合出后部的小型庭院。整个展馆中除了室内的椅子和庭院中的一尊雕塑外,没有设置任何物品。但展馆中使用了棕色与绿色两种不同的大理石隔板,再加上通透的玻璃窗、地毯和水面的映衬,使得展馆建筑本身就成为一座经典的现代主义风格展品。
- 勒·柯布西埃( 1887-1965 )
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 原名CharlesEdouard Jeunneret, 出生于瑞士的一个钟表制造之家,小学毕业后曾跟随父亲学习钟表制作和雕刻技术。青年时代的柯布西埃对建筑学产生兴趣,并通过云游欧洲各国参观,以及在贝伦斯等建筑师开办的事务所工作等途径自学建筑,也开始接触到现代主义建筑思想。
- 萨伏伊别墅
这座乡村别墅向人们展示了柯布西埃此时期“建筑五特点”的建筑思想,即:底部独立支撑柱;自由的建筑平面;自由的立面;屋顶花园和横向长窗。同时,简洁的建筑形态也表现出柯布西埃独特的机器美学观点。
- 马赛公寓
柯布西埃的建筑思想和设计风格在战后出现明显的改变,这座为马赛郊区设计的集体式住宅楼(Lunite d,Habitation, Marseille, France) 就呈现出粗犷、豪放的建筑风格特点。
- 昌迪加尔议会大厦
议会大厦从1952年开始设计,直到1962年才建成,是所有政府建筑中耗时最长的一座建筑,它弧线形的屋顶和内部设置的双曲线圆形议会大厅,与单纯的建筑体量形成对比。连同马赛公寓和昌迪加尔城市建筑在内的、不加修饰的清水混凝土墙式的粗犷建筑风格被后人称为“粗野主义”,这种风格在以后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朗香教堂
这是一座位于法国贝尔福特市郊、朗香地区的一座小教堂(The Chapel at Ronchamp),于1950年至1953年建成,但却引起了世界建筑界的关注,成为一座颇受争议的建筑。朗香教堂由主体建筑和一座高塔组成,屋顶部两边向外翻的屋檐会合在一起,底部是弯曲而封闭的墙面,而且每个方向上的墙面各不相同。屋顶由钢筋混凝土的薄板构成,东南高、西北低,在西面尽头还设有排水管,将积水排入一个水池当中。
-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1867-1959)
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是一位美国本土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一生设计了大量的建筑,仅建成的就有约400处。赖特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住宅建筑,而且在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变化明显,但都广为人们喜爱。赖特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提出了“有机建筑理论(Organic Architecture)",并在相关领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 罗比住宅
这是城市中的草原式住宅,赖特于1908年在芝加哥设计完成,罗比住宅(Robie House)也是此种形式的住宅在城市中的代表性建筑之一。罗比住宅平面约呈长方形,是一座横长的二层建筑,并通过向外伸展的水平阳台和花台、出挑很深的檐部和平缓的屋顶,加强了建筑的这种横向的稳定状态。在罗比住宅中,赖特使用了传统的砖墙面和石材顶部,但也使用了大面积的玻璃门窗,建筑内部也是最先进的现代设施,创造了新的住宅模式,同时也打破了现代建筑单纯的建筑形式。
- 流水别墅
这座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山林里熊跑溪(Bear Run)上的小别墅, 是实业家考夫曼的乡间度假别墅,人们习惯称它为流水别墅( Kaufmann House on the Waterfall)。 别墅坐落在一个小瀑布的上面,由支撑在墩柱和墙上的三层钢筋混凝土的平台组成,平台在一边与竖向石墙相连接,其余部分向不同的空中延伸,与周围的树木相接。
-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古根海姆美术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是赖特晚年设计的较大规模的公共性建筑,主要为展示私人美术收藏品而建。赖特所设计的这座美术馆主体建筑与周围的建筑全然不同,是一座向上逐渐扩大的螺旋形圆柱。这个螺旋形的圆柱厅高约30米,底部直径28米,其内部也是由打破楼层的盘旋坡道和墙面构成,形成一个连续上升的空间,中庭顶部由巨大的玻璃穹顶覆盖,并留有一个采光的天井,展品就挂在坡道旁边倾斜的墙面上。
- 阿尔瓦·阿尔托( 1898-1976)
阿尔托(Alvar Aalto) 是芬兰现代建筑设计大师,也是现代家具等工业品设计大师,同时还进行现代城市规划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同其他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不同的是,阿尔托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非常注重对砖、石,尤其是木材等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并且一直关注着自然环境、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
- 迈里尔住宅
位于芬兰诺马库的迈里尔住宅( The Villa Mairea,Noormarkku, Finland), 建于1938年至1941年,是阿尔托为自己设计的一座小型别墅建筑。这座住宅位于一片树林与一个曲面游泳池之间,建筑平面呈“L”形,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成,也加入了一些石材和木材等传统的自然建筑材料。小别墅通过不同材质所营造的不同体块的组合,丰富了立面形象,同时以植物、水面和纯净的白墙、自然纹路的木窗、透明的玻璃来取得一种自然、和谐的建筑氛围,突出了建筑清丽、温馨的格调,极其富于生活气息。
- 奥斯卡·尼迈耶
尼迈耶( Oscar Niemeyer)是巴西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代表性现代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深受法国现代建筑大师柯布西埃的影响。尼迈耶出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1934年毕业于当地的国立美术学院建筑系。毕业后,尼迈耶进入巴西现代主义建筑和艺术大师科斯塔(Lucio Costa) 的事务所工作,并受其影响,于1937年独立开办建筑事务所,开始了建筑的设计实践。
- 巴西国会大厦
尼迈耶设计的国会大厦( National Congress) 建于1960年,坐落于新首都巴西利亚著名的三权广场(Square of the Three Powers)上,与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构成三大权利建筑。与其他两座建筑不同的是,国会大厦由三部分独立的建筑组成,包括两座并排设计为“H”形的办公大楼和两座碗形、且一正一反设置的众议院和参议院。办公大楼由两幢并排的高层建筑组成,在两座建筑的中部设有沟通的横桥,同时形成“人文”两个字母的缩写“H”形式。这种设置使大厦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但是,由于两栋大厦仅在中部有横桥,也造成了双方沟通上的不便,而且参众两院的建筑也出现了维护费用昂贵的弊病。
- 巴西利亚大教堂
大教堂( Cathedral, Brasilia) 建于1950年至1970年,也坐落在三权广场建筑群的旁边。尼迈耶在这座教堂外形的设计上借鉴了海中生物章鱼的形态,在外部使用分散状的钢筋混凝土骨架,再在骨架间设置网格状金属网,并在其中镶嵌彩色防热玻璃。由于独特的结构和大面积玻璃窗的使用,使得教堂得到了一个中间没有任何阻隔物的宽敞空间,而顶部的大幅彩色画使身处于教堂中的人们置身于一个奇幻的空间。简洁的建筑造型所取得的惊人效果,正如尼迈耶说的那样,取得了一个“简洁、纯净,匀称”的艺术品般的效果。
- 贝聿铭
贝聿铭(Pei leoh Ming)是美国现代建筑大师,也是一位活跃在近代的现代主义大师,在各种新的建筑学派层出不穷、和现代主义建筑受到广泛批评的年代里,他也是一位少有的始终坚持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设计者。
贝聿铭出生于中国广东的一个现代银行家的家庭中,并在上海的教会学校完成了中等教育后,前往美国学习建筑。1940 年和1946年,贝聿铭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而在此期间担任他所在学校领导和导师的,也正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庇乌斯和他的得意门生布鲁尔,贝聿铭也深受其现代建筑理论和思想的影响。
-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坐落在科罗拉多州(Colorado)落基山脉的一个小山顶上,是贝聿铭1966设计的一座建筑。在这座建筑中,贝聿铭借鉴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岩洞建筑形象,设计了以实墙为主的建筑群。
- 粗野主义
这是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以柯布西埃暴露清水混凝土墙面的几座建筑为先导,以暴露建筑材料的自然肌理为特点,保留建造痕迹。粗野主义( Brutalism )相比于有着光滑墙面和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而言,给人以粗犷和清新之感。早期的粗野主义建筑以柯布西埃的马赛公寓和昌迪加尔城中的建筑为代表,后由英国的史密斯夫妇(A.and P. Smithson )发扬光大并为其定为粗野主义。路易.康(Louis Kahn)则以他设计的粗野风格建筑而被世人推崇。
- 印度经济管理学院宿舍楼
在为印度经济管理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所做的整体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上,路易·康注意到一个不发达国家的国情,因此设计了这种利用当地建筑材料、以大片墙面为主的建筑形象。这所大学中的所有建筑都有朴素的红砖墙面,与周围的自然植物和谐相处,而大面积的实墙则尽可能地遮荫,再加上建筑上开设的各种奇特的孔洞,使不能靠电子设备来降温的室内也照样凉爽、通风。
- 隐喻主义
隐喻主义风格(Metaphor )建筑的特点是其外部形式或细节处,有着极具象征或隐喻性质的形象,因此建筑本身的形态更具艺术性,而建筑的形象既可以直接表明一定的立面或寓意,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引起人们无数的遐想,因此又被称为象征主义( Allusionism )。
- 悉尼歌剧院
由丹麦建筑师伍重( John Utzon) 设计的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Opera House, Sydney), 是一座规模庞大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建筑,由多座音乐厅和剧场以及展览大厅、图书馆等空间组成,坐落于悉尼的一块突出于海面上的小半岛上,三面临水,并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而享誉世界。
- 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位于纽约肯尼迪机场的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The TWA Terminal, Kennedy International Airport),由美国建筑师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设计, 1961年建成。候机楼主体建筑由4个“Y”形的墩柱支撑的4片混凝土结构薄壳体构成,且每片薄壳体都向内倾斜,形成了如展翼般的屋顶形式,其余地方则由大面积的玻璃窗覆盖。
- 柏林犹太博物馆
由利贝斯金德( Daniel Libeskind)于 1989年至1998年设计的犹太博物馆,是一座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象征意义的建筑作品。整个博物馆采用了如雕塑般的外形,给人以饱满的力度感,建筑表面全部由金属板覆盖,不设开窗,其入口设置在地下。博物馆表面有一些不规则的裂纹,如同是累累的伤痕,向人们展示着犹太人所经历的沧桑历史。
- 典雅主义
典雅主义( Formalism)又被称为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主义建筑众多流派中的一种,主要以美国的一些建筑师及其建筑作品为代表。典雅主义吸收古典建筑的一些特点,以传统的对称式构图及古典建筑样式的新演绎为主要特点,虽然抛弃了传统的柱式形象,但也追求建筑中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使现代建筑产生端庄、优雅的形象。典雅主义尤其为美国官方所青睐,此时期美国的许多大使馆等官方建筑多采用此种风格。
- 阿蒙·卡特西方艺术博物馆
由约翰逊( Philip Johnson)设计的阿蒙·卡特西方艺术博物馆( Amon Carter Museum of Western Art),于1961年建成,是一座现代主义风格的典雅主义建筑作品。这座建筑的主体部分由五跨扁拱和支撑拱的锥形柱子构成,并在建筑前面的玻璃幕墙与支柱间留有一个柱廊。建筑有着简洁的平面与外部形象,内外部的墙面与地面也采用传统的石料或石料的形象,优雅而沉静的建筑与周围宽大的平台、优美的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 高科技风格
现代社会以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主要动力,也由此产生了高科技建筑风格(High Tech)。 现代社会的高科技风格,以大胆使用先进的科学建造技术与建筑材料、建筑方法为主,力求使建筑外表突出这些高科技成果的先进性。高科技风格的建筑使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和建筑中涉及的各种新技术、新机器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领先于时代的新建筑形象,向人们展示着未来建筑的走向。
- 香港汇丰银行南立面
位于香港的汇丰银行总部大楼( New Headquarters for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 Building),是福斯特领导的建筑事务所在1979年设计完成、并于1985年建成的高科技风格现代高层办公建筑。大厦主体由竖向的钢桁架与五组横向的钢桁架结构支撑,每组横向桁架都占两层楼高,由底部横向的弦杆和组成“V”字形的内外斜梁构成。建筑外表面采用统一的高技术喷漆铝制表面与双层通高的玻璃窗配合。而由于采用钢桁架结构,因此建筑内部空间的设置相当灵活,不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变内部的结构与布局,其中还设置了高达10层楼的中空天井,并增设电脑控制的镜面玻璃以调节阳光光线。
- 解构主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提出的解构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在建筑界也出现了解构主义风格(Deconstruction),这种称谓是相对于以前的结构主义( Constructionism)而得来,其主要内容也是对以往稳定、均衡和有序建筑结构的颠覆,以一种不统一的、混乱的、中止的结构来改变以往建筑的形象。解构主义建筑理论也成为一门复杂而深奥的学问,不同的建筑师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出现了埃森曼、屈米(Tschumi)和盖里等解构主义建筑大师。
- 韦克斯那视觉艺术中心
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韦克斯那视觉艺术中心( Wexner Center for Visual Arts, Ohio State University),是埃森曼设计的一座解构主义风格的作品,1989年建成。这个艺术中心由两个互相交叉的格网为中心设置各种建筑,并在建筑群的一端设有如碉楼般的砖砌标志物,这个封闭的标志物从中部分开,并与旁边开放的白色网格形成对比。埃森曼在这座建筑群的结构中使用物理学的原理,是其解构思想的代表性作品。
- 弗兰克·盖里
盖里(Frank Owen Gehry)生于加拿大多伦多,1954年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建筑专业毕业后,开始加入不同建筑师的事务所工作,并于1957年进入哈佛大学继续深造建筑和城市规划。1962年,盖里在洛杉矶开设自己的建筑事务所。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盖里的建筑作品向解构主义风格发展,尤其以他于1977年开始设计建造的自用住宅而成名,此后盖里的建筑作品向着一种即兴发挥的艺术品形象发展,成为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世界级建筑大师。
-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借助于现代的计算机建筑设计辅助系统和高科技施工技术,盖里设计了这座位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市河岸上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 in Bibao)。博物馆是一座包含展厅、礼堂和服务性空间的大型建筑,底部是十分规整的石质墙面,但上部主体建筑则是由一些奇特而且不规则的体块构成,还有着流线形的线条。整个建筑由复杂的电镀钢结构支撑,外表由薄薄的镀钛合金覆盖,因此其建筑成本大大提高。建筑内外的结构都相当复杂,因此所有建筑图纸都由计算机绘制并精密计算,是一座真正的现代高科技建筑作品,并通过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形态淋漓尽致地向人们展示了解构主义建筑的实质。
- 范得沃克第三工厂
由当代先锋派的蓝天组( Coop Himmelblau)设计的范得沃克第三工厂( Funderwerk Factory3), 是一座解构主义建筑作品。由普瑞克斯和斯维茨斯基组成的蓝天组以设计解构主义风格建筑而闻名,这座工厂的特点之处在于,对烟囱和入口处都进行了一些装饰性的改变,也形成了工厂断裂的不连续外观形式,而工厂主体部分则以大面积的开放空间与混乱的架构形成对比。
- 巴里奥·卡乌迪
位于西班牙塔拉哥那的巴里奥,卡乌迪住宅区( Barrio Gaudi, Reus Tarragona),是波菲尔早期的建筑作品,也是泰勒公司成立以来接到的最大规模的住宅区项目。波菲尔在这座郊外居住社区的建筑中,使用了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建筑风格,建筑由砖贴面的混凝土结构建成,由不同形式的矩形体块组成变化丰富的建筑与立面形式。在建筑预算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波菲尔首先使用了在西班牙并未普及的预制装配技术,开启了新型低造价建筑的新形式。
- 瓦尔顿7号( Walden7 )公寓大楼
位于巴塞罗那的W alden7住宅是波菲尔的成名作,是一座位于郊区的大型综合性住宅。整个公寓大楼由18座塔楼组成,这些塔楼在底部呈弧线形分开,至顶层又互相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既独立又统一的整体。公寓大楼外部采用独特的半圆柱体阳台形式,而在内部则在各塔楼的相交处形成一个开阔的中庭,各塔楼中还有相互连接的公共性庭院,而各种规格的公寓就环绕在这些公共建筑之间,巧妙地解决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搭配问题。
- 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这是博塔在美国的第一件建筑作品,1989年设计,1995年建成。这座位于高层建筑环绕之下的现代艺术博物馆(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采用了横向阶梯建筑形式,通过独特的建筑造型和明艳的色彩从众多高层建筑中脱颖而出。建筑主体承重为钢框架结构,外覆混凝土镶板以加强其稳固性。横向的展厅部分由红砖饰面,中央则是由两色大理石形成的条纹状筒形大厅,而大厅顶部做成大面积透明的斜面形式,从顶部照射下来的阳光照射在墙面和地面上镶嵌的陶瓷砖上,也照亮着通向每个展馆的通道。
- 绘画工作室
这座由齐帕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 1987 年设计的绘画工作室(Graphic Studio), 是在一座2层仓库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并同时使用了木材、钢材、大理石、砖和多种玻璃材料。在建筑内部,简单的布局与分隔既创造出比较严密的工作空间,又没有破坏建筑本身空间的开阔感。
- 塞维利亚万国博览会意大利馆
这是由意大利当代女设计师盖·奥兰蒂(Gae Aulenti)为1992年召开的塞维利亚万国博览会设计的意大利展馆(Italian Pavilion of Expo' 92,Seville),也是这位女设计师的成名代表性作品之一。这座展馆是一座矩形建筑,四周有高墙围绕以阻挡外部的噪声,给内部空间以安静的展览环境。入口处的顶部设有四座高塔和玻璃覆盖的三角形屋顶,而主体建筑与外墙间则由水相隔,人们可以顺着水面上的斜坡通道进入人展馆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