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伯敏先生賦
王公伯敏先生賦(初稿)
北溟大愚
公乃治美術史之泰斗(1),獨辟其蹊,四海名重,而所涉之廣,則前無古人。更得賓老之真髓(2),史、畫俱大家也。詩書畫三絕,向為予深慕。一日,大川先生過訪(3),囑予撰以為紀。予雖不敏,惟勉以撰之。
賦曰:
浙水泱泱,台山崱崱;浩浩千萬七史,巍巍五嶽三山。學淵而治深,氣厚而拔萃;其繪雖讀餘事,所作同蔚大觀。廣披鈎沉,博采發隱:究商周之金甲,涉石器之陶盤。摩戰國之帛圖,問秦漢之石漆;訪魏晉之壁畫,覓石窟之像磚。琢九州之璞,寫五嶽之勢。撰源遠之流長,集天下之大美。故傳芳千古,振妙一時;況師道法之自然,更倡形神之兼備。
爾其所治以嚴,治而以實;所論俱道,論則尚明。因學如海,為文自宏而博;其懷若谷,處世則謙而誠。尤得黃賓老之垂青,退筆如塚;深受衆名公之影響(4),讀書通神。對石渠,撫珮文。問吳帶之當風(5),通扶桑之繪史;貶四王之守舊,揚八怪之圖新(6)。慨八大寄殘山剩水(7),揚石濤寫鬚眉腑肺;以長河之帛認巫祝,的評西園之集似富春。 故后世不可無,成千秋之學;達前人所未至,鑄九域之魂。自蜚海內之聲,享一生盛譽;因積磅礴之氣,譽天下罕人。
至如公之勤讀勤寫,書樓雖小,懷抱自寬。拂曉鸡鳴,三更灯火;歷其酷暑,經其嚴寒。華髮雖滿,秉燭不閒。焚膏熬夜,极日穷年。而縱讀五車,更勤行萬里,飽覽大河上下、塞北江南、五嶽、嶽麓、匡廬、千佛、敦煌、塞外、戈壁、天龍、陰山、賀蘭、黑山、扶桑富士、朝鮮金剛、五湖、交河、河西、塞外、三峽、絲路、天山、高昌、龜茲、峨眉、戈壁、雪域、寶島、高原、麥積、雲崗、龍門、陽關、河套、敦煌、榆林、酒泉、武威、天水、云崗、東巴、納西、水書、契丹、女真、西夏、回鶻、蒙古、錫伯、南詔、壯瑤、藏蒙、秦楚、羌胡、南海、北溟。樂其中,博而引;苦其中,旁而証。學到老,考其跡;不知老,紀其胜。日以為記,自集古今之大成;書積成山,為時代之引領。 此亦史之幸,浙之幸,國之幸也。
至若志于道,游于艺,公勤治史之餘,畫為學所掩。去礫淘珍,因慧眸而高識;傳神寫照,為山水常立傳。況乎七觀其妙,九水以勤(8)。會心于目,搜妙創真。移情於畫,與璞相鄰。自得文逸,渾如行云。插柳栽花,皆已成隂。尤留白為妙,無畫處多妙境;積學以因,乃由畫而暢神。尤精雲山,皆工竹石;若天成之境味韻,含驚人之詩畫論。或得新而古,磊落以奇。到自渠成,積而妙悟;縱橫而無滯,雲水以忘機。以山水立言,畫詩為鋕;重書更重養,妙筆䟦題。深悟雨淋牆頭,月移壁上(9);更師造化,猶重淵衷。雲卷嵐舒,煙升霧逐;一竿瀟瀟,千里濛蒙。或疏或曠,簡而無窮。
若夫讀而能寫,知而能行,行而有功,乃半唐公之上善。於文人畫知行合一,一生道貫也。而著作等身,學如浩溟,窮余皓首,惟以一睹萬耳。對公其巍,仰之彌高也。惟略書草草,以敬滔滔云爾。
註釋:
(1)半唐公:文人畫大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導,治美術史之泰斗。
(2)賓老:黃賓虹,山水畫一代宗師。
(3)大川:王大川,半唐公之子,山水畫名家。
(4)名公:與夏承燾、潘天壽、吳茀之、徐悲鴻、劉海粟、陸儼少、林散之、孔仲起等過從甚密。
(5)吳帶:指吳道子畫。
(6)八怪:清揚州八怪也。
(7)八大:八大山人,四僧之一,明皇室之後,亦文人畫高峰。
(8)九水:半唐公在黃賓虹五筆七墨基礎上,踏前一大步,總結出九种水法。
(9)雨淋牆頭,月移壁上:黃賓虹之悟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