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关、研报与黑话

“Happy Teacher's Day

风险提示

没有正文,纯属扯淡。

既然是扯淡,会涉及各种着调、不着调,靠谱、不靠谱的诗歌、杂文、规则解读、市场感悟、拍脑门预测等等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错不敢保证,也可能很幼稚,只为图个乐儿。

前一阵,乐歌股份的事儿刷屏了。吃瓜的不少,挺谁的都有,似乎网上还有对骂的,买方、卖方、上市公司、研究员、分析师们悉数参与干仗,热闹的很。我不知道事件原委,也实在木有时间八卦,甩闲话放在最后说。这事儿牵扯到了一门手艺:投关。

咱这行涉及的知识很多,哪个都不难,但是很杂。这些知识和经验又可以分为业务层面和人际层面。我现在觉得吧,搞定业务比搞定人简单些。规则就是那些(确实很多)、案例都在网上摆着(浩如烟海);虽然变的快,但一定时间段内也是死的(并且看的想的足够多背后也是有脉络的),踏实住、坐好了堆砌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就能明白个八九不离十。但是搞人就不一样了,人有欲望、人有恐惧、各种行为会在理性和感性中随时跳跃切换,人性忒复杂,搞定人太TM难了,现在我也没想明白。对于上市公司,投关就是搞定人的。

投关

说实话,监管机构的大佬们都是明白人,投关这事儿他们挺重视。早在2005年就给过定义。《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关系工作指引》(证监公司字〔2005〕52号):投资者关系工作是指公司通过信息披露与交流,加强与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之间的沟通,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以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工作。

2005年啊,还鼓捣股权分置改革呢,证大爷就高瞻远瞩的惦记投关的事儿了。再往下看看,投资者关系工作的目的:

促进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良性关系,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的进一步了解和熟悉。

监管在对上市公司说,你们得自己去宣传(忽悠)啊,光靠我没戏,这是大事儿。

(二)建立稳定和优质的投资者基础,获得长期的市场支持。

监管在对上市公司说,套现时有人接盘、融资时有人认购,公司仍需努力。

(三)形成服务投资者、尊重投资者的企业文化。

不管真的假的,股东是大爷,100股也是大爷。

(四)促进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和股东财富增长并举的投资理念。

这是理想模式下的价值投资,公司业绩慢慢涨,股价慢慢涨,没有异常波动,投资者都是中长期持有,有必要倡导下。

随之,不少上市公司也建立了投资者关系制度,鼓捣网站、公众号、小程序等等。投资者关系的文章一点通写了不少:《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实务PPT》《聊聊公司主业上的投资者关系专栏》《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细分之投资者电话接听工作技巧分享》《漫谈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投资者调研接待流程详述》。有些是合规问答,有些是工作技巧,大家可以翻翻,有几篇写的还不错。

其实,咱这行很多功能模块都不是独立的,很难分割,背后都会被一条若明若暗的金线串在一起—公司意图。公司意图的核心又是对资本市场的诉求,求平安、求发展、求钱、求资产,求各种资源。此时,投关往往会和这些诉求联系到一起,算是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搞定人的层面,要接触、说服、勾引各类牛鬼蛇神:各种事儿逼投资者(主要是买方)、各种二道贩子(卖方)、各种靠谱不靠谱的媒体(现在又多了些有影响力的自媒体)等等。卖方主要是谁捏?就是分析师,券商里写研报那些牛人。想搞定谁,得先知道谁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样的方式沟通。今儿先嘚吧两句投关—券商分析师的黑话。

投关就是搞定人,前提是了解各类人的表达方式。

要钱、要命也要脸

每行的水都很深,连卖包子都有不少门道,更何况资本市场离钱又这么近。最近几年监管变严了,从上市公司到会计师,从券商到监管机构,责任都变大了不少。碍于某些原因,大家肚子里有些话想说,但又不方便直接说,只能用一些“暗语”“黑话”来委婉表达,意图实现既要钱、要命还要脸的多赢。监管的暗语请参考《监管的无奈与温情》,中介机构的啊,比如下面这就是会计师的黑话:

这是一个牛X投资者写的财务科普书,虽然不那么精确,但精髓已经有了。其实,券商分析师一样的。

他们不会说公司和行业特别不好。为啥?天朝的做空机制不完善,出个看空的报告既卖不了钱(敲诈的除外)、惹了上市公司不说,以后再去哪儿调研还能被打出来。所以,看空的方式就是:没有研报。他们也不会把公司和行业说的特别完美。为啥?天朝的股价谁都说不准,可能Trump一条Twitter大盘就尿了。看对了必须可劲儿吹,那看错了咋整?错一两次没事儿,错太多了买方大爷就不给饭吃了。所以,必须有点余地。如果碰上公司不咋地,但又收了钱了,更得想些办法,是吧。如果同行蒙对了,我也得跟进一下,是吧。如果。。是吧。。

我从今年4月才开始看研报,这方面还是小学生,以下文字纯属本人胡乱猜测,试着以个人理解翻译下研报的意思(不再细分策略、行业、个股了),也就是分析师的语言,供做投关的童靴参考。

1.投资评级

买入/强推:我收钱了/我忽悠客户、亲戚买了,您了多少买点。

增持/推荐:我已经忽悠客户、亲戚拿了好久了,您了受累抬抬轿子。

持有/中性:您了看着办吧,我不知道咋整了。

卖出/回避:没有,胡说,不知道,没见过。

2.正如系列

翻译:我去,老子说对了。鼓掌!

3.静待系列

静待机会、静待修复、静待转机:业绩下滑就静待花开,股价暴跌就静待修复,有个新项目就静待转机。

翻译:这公司短期没戏,我又不好意思说,以后可能涨,谁知道呢。

4.板块轮动

翻译:我推的票快被轮到了吧;要不你们每样买点(均衡配置),别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到时候骂娘别可我一个人骂。

5.估值优势

翻译:这票已经跌的不行了我去,应该不会再跌了吧,哥们赌一把。

6.咬定青山

翻译:擦,这票/行业我让我二大妈邻居的七舅姥爷买了不少,现在跌的只剩下裤衩了,哥几个和我一块死扛吧。

7.基本符合预期

翻译:误差没超过20%,还好还好。

8.双轮、三轮、多轮驱动

翻译:我仔细研究了这公司,不只有一个概念可以蹭。我找到了两个、三个、N个,总有一个能被炒一下吧。

9.拐点系列(否极泰来)

翻译:赌一次业绩触底,不过我可没说股价的拐点是往上还是往下。啊,有时我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会找点“否极泰来”之类的成语撑撑门面。

10.有待确认

翻译:我心里慌慌,没谱了、迷茫了、走路发飘了,出事儿了别找我。

11.风物长宜

翻译:今年可能没戏了/已经有点贵了/短期起不来了,以后咋样不知道。

12.不捧了

翻译:快跑!

大家有时间翻翻同行业公司的研报,会发现套路模式差不多一个意思。下次再有分析师来调研,把他们想要的准备好,效率会高很多。这些“黑话”也多想想,我说的不一定对,但估计有些会懵上。换言之,咱们与分析师沟通,要了解他们关注重点和表达方式,争取在同一个维度空间内对话。

碎碎念

前面杂乱无章的嘚吧了半天,就是为了最后唠叨下乐歌股份的事儿。

(声明:我确实没去扒事件的前因后果,都是自己的猜测+胡咧咧)

站在企业角度

民企老板能在天朝这片土壤上,让一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路干到上市敲钟,无疑都是一方诸侯,必定肯定一定具备相当的实力、水平、洞察力、毅力等超凡素质,并且也对当地乃至国家在就业、纳税、技术、创汇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股票流通后实现的财务自由,就是对这些贡献的物质奖励。牛人+能人,点赞!

猜测座上宾一把,成天美女环绕,也很可能是当地政府的大宝贝儿。如果真的被90后、且不专业的小娃娃怼天怼地的说了一通,即使对方平台再牛,不开心也可以理解。

站在买方(机构投资者角度):

现在A股的票儿有4000家,您在当地有多牛X,在我眼中也只是拟投资标的之一,几十亿盘子的小票儿,交投也一般般,即使我真的真的少投入一些精力研究,如果您是专业人士、或对资本市场现状有一定了解,也应该在表示理解的基础上委婉的表达。说句狂话,您还不是龙头,在资本市场没有牛X的资格还,啥时候市场占有率超过70%了,成为下一个权重了,让高瓴追着您投了,我也可以跪着,没问题。我要履行我的“受托责任”,必须要把有限的人员、精力合理分配。您不愿意,说明您外行,真的。

站在吃瓜群众角度:

老板,您今年底IPO的票儿要解禁啊,70%的股权啊,折腾这么多年不就为这个嘛,今年开始推票不也是为了这个嘛,是吧。何必呢?您和夫人要是一路增持到80岁且一股不卖,我也可以直播吃任何东西。有诉求就谈诉求,这是生意,和为贵。即使小孩不懂事,您了作为成熟的商人,不能和钱过不去,商业里道德都没有,更不应该有脾气。如果是在用这种方式进行宣传,其实有点亏。公司真是好公司,但也得让市场认可是不。

还有,转债批文下来了,这不还是诉求。除非股价一直涨,万一发行窗口没弄好,价格倒挂了,不还得指着市场里的兄弟们帮忙是不。

站在同行角度:

今儿的文章嘚吧了研报里的黑话,有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别说看研报,可能连基本的沟通方式都不清楚,不知道咋和各路神仙打交道,不知道对方在表达什么、想要什么,真的真的不了解这个市场,没法在同一个维度里对话。不过没关系,建立信任、慢慢引导、长期灌输,这也是咱们的本质工作是不。实在不行,找个牛X点的IR也是个方法。

其他

上市公司的黑话?各位应该比我熟悉。

说在最后

诸事顺利

No.187

作者:寇峰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