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谋刺女皇,武则天写了首20字短诗,吓得百花竞放,叛臣股栗!

秦始皇泰山封禅,途中加封“五大夫松”,是一株还是五株?大臣想谋刺女皇,武则天写了一首20字小诗,贤臣拜伏乱臣惊惧!

古代的皇帝都很自大,也可以叫自狂,以为天下万物均归己有,所以,才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之说。所以,皇帝自称天子,不仅可以管人(活人与死人),还可以管物(动物与植物),可以对他们(它们)奖赏杀伐。皇帝给死后的人封神封圣,在那个时代被视为正常。

武则天的“催花令”

人之外的万物,也能受到皇帝恩宠(或驱使),比如,武则天就写了一首很霸气的诗,叫《腊日宣诏幸上苑》,其诗曰: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是一首措辞严厉的催花令:明天早上我要游览上苑,火速传诏给春神知晓。百花定要连夜齐放,不要等到晓风吹来方才开放。

武则天为何会写这样的“催花”诗呢?原来,是有着特殊的朝代背景的。武则天以女人之身而身居皇帝高位,许多人是不服气的,谋以诛之而后快。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也就是天授二年(公元691年)的腊月,李唐旧臣不满武则天篡唐改周,于是诈称百花盛开,请武则天驾幸上苑(神都苑)赏花,图谋趁机埋伏,造反复唐。

武则天之所以能击败天下男人一举称帝,说明她并非庸碌之辈,而是确有帝王之才,所以,她一眼就看穿了那些人的小心思,于是才命笔题诗,借催百花之名,彰显自己的权威无人可撼。

武则天的“催花令”一发,腊日(腊八节)凌晨,名贵花种遍布的神都苑,一夜之间接连开放。武则天在群臣簇拥下来到了神都苑,在看到苑里百花盛开后,群臣们个个惊诧万分,无一不为之折服。那些图谋不轨的臣子,认为上天也偏向武则天,于是不敢轻举妄动了。

《全唐诗》在收录武则天的这乎催花诗时,还专门加了序:“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

当然,这只是序的前半部分,其后还有补充:“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 也就是说,这首诗的背后,也许并没有那么复杂的故事。武则天写这首诗,只是想通表达她一副君临天下、志得意满的姿态而已。

汉武帝的“将军柏”

古代的皇帝不仅只会驱使万物以为己用,而对于有功之“物”,也极尽封赏之恩宠。比如嵩阳书院的“将军柏”,就是受汉武帝刘彻所封。位于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是我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她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书院中植有柏树,树高冠密,遮阴蔽日,蔚然成景。元封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幸游嵩山时,见到书院里的柏树非常高大,一时高兴,将其封为“将军”。

其实,嵩阳书院里受封的“将军”柏,并不止一棵,而是三棵。民间传说,是因为柏树受封时,刘彻首先看到一株大柏树,便封为“大将军”,而又看到了更大的一棵,但天子金口玉言,不能更改,只好让大的屈居第二,今大将军柏半伏于石墙之上,二将军柏树干中裂。至今,二棵古柏据受封年代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估计这二棵柏树的树龄可追溯到周代以前,堪称中国古柏之冠。另据史实所载,嵩阳书院同时受封的,还有棵“三将军柏”,只是,“三将军柏”已于明末被火烧死了。

秦始皇的“五大夫”松

汉武帝刘彻并不是第一个给大树封爵的,第一个给大树封爵的人,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听从群儒的建议搞了个“封禅”大典。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封禅”就是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自命不凡的秦始皇当然也不会放过这种后世扬名的机会。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一行人浩浩荡荡上了泰山,祭了天,还在山顶上立起一块大石碑。不久,天色突变,乌云滚滚,眼看就要下大雨。正要遭受暴雨淋身的尴尬之时,始皇帝忽然发现路边有一棵大松树,便跑到树下避雨。雨停后,秦始皇松树护驾有功,于是就加封那棵松树为“五大夫”松。

“(二十八年)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於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的记载很明白,秦始皇当年所封的“五大夫”松为一棵,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人竟误将其理解为五棵,追根溯源,“首祸”当为唐朝宰相(同平章事)陆贽。陆贽在《禁中青松》一诗中有“不羡五株封”之句,误以为是五个大夫,于是后人就理解为五株松树了。明万历九年(1581年),于慎行在《登泰山记》中云:“松有五,雷雨坏其三。”所剩两株又于万历二十三年(1602年)被山洪冲走。

这意思是说,当年秦始皇所封的“五棵松树”都没了。那么,现在的“五大夫”松,又是何身世呢?据《泰安县志》载:“雍正八年(1730年)正月内奉旨钦差大臣丁皂保补植松树五株。”现存两株。

秦朝的爵位

人们为何误将秦始皇所封“五大夫”松误读为五棵呢?原来,这是曲解了“五大夫”的原意——“五大夫”是秦朝的爵位名。秦汉的爵位制度有别于后世,共分二十级,其中的五大夫为第九级。

爵分二十级,是始于秦国的商鞅变法。为了激励军人奋勇杀敌,商鞅想出了个量化军功的奖励办法,将军功所赏爵位分为二十级:一级公士,二级上造,三级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六级官大夫,七级公大夫,八级公乘,九级五大夫,十级左庶长,十一级右庶长,十二级左更,十三级中更,十四级右更,十五级少上造,十六级大上造,十七级驷车庶长,十八级大庶长,十九级关内侯,二十级彻侯。

彻侯是二下级爵位中最高的,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而已;大庶长以下十八等,皆有岁俸。临战,斩敌首一级(颗),即赐爵一级。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另外,商鞅还规定,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释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

泰山之松所受封的“五大夫”,高于二十等爵中的第五、六、七级的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号为“大夫之尊”。《商君书·境内篇》谓五大夫有赐邑三百家(五大夫可衣食300户的租税,军功杰出者衣食600户的,并可以养家臣与武士)。只是,这样的待遇,一棵泰山松是享受不了的,它所获得的,只不过是皇帝为了彰显自己权威的一件特殊载体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