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的气门芯事件

回忆过去,盘点往事,青春年少时的滴滴总是令人无比怀念,不管是忧伤的,还是喜悦的,抑或是恶作剧的……
01
初中住校,每周往返一次,绝大多数同学的交通工具都是自行车。
那时候学校有两个自行车车库,只在周六中午放学后和周日返校时开放,平日里总是铁将军把锁。
一到周末,大家把饭包挂在车把上,约上本村的同学好友,各骑各的自行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
车库门前,除了放学推车时拥挤一些,一切都是风平浪静。
大概读初二的时候,一个星期六,放学去车库推车回家时,突然有同学发现自己的自行车车圈瘪了起来,再一看原来自行车上的气门芯早已不翼而飞。
没了气门芯,车圈自然很快就漏光了气,瘪下来而不能再骑。
同学怕扎带,只好推着自行车去学校外面的修车棚买气门芯,打气后再回家。
最早一批丢失气门芯的同学只能自认倒霉,但也没多想,返校后,仍然把自行车放进车库,锁好车,拎着饭包就走了。
可再到周末推车回家时,发现气门芯又没了,而且这次丢失气门芯的自行车更多了。
这下,更多的人推着自行车去了修车棚,买气门芯,打气,回家,当然也有些人没有买气门芯。
那时候气门芯,五毛钱一个,但是丢的人多了,排队打气的人也就多了,耽误的时间也就更长了。
02
经过这两个星期,有些人就变聪明了,不是气门芯老是丢嘛,返校后停完车,自己提前把气门芯拔下来装口袋,等周六回家时再装上,只需推着车去学校门卫(门卫有两三个打气筒,专门供没气的自行车打气用)打气不就完了吗。
这样至少可以节约五毛钱,也不用推车去校外车棚买气门芯了。
这一招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但至少不用再担心气门芯被人拔走了。
最后所有人都如法炮制,于是乎,周日下午总能听到车库里拔下气门芯后车圈“嘶嘶嘶”的撒气声。
周六再回家时,校门口的门卫前就排起了更长的队伍,都是自己装了气门芯等着打气的同学。
后来学校领导知道了这件事,就请保卫科调查始作俑者是谁,一定要查出来是谁先拔了气门芯,否则这种状况就要一直持续下去。
那时候学校保卫科科长还是挺牛气的,大高个,瘦长脸,手里经常拿着个黑色的粗棍子,不知道是电棍还是啥棍,总之,平日里一脸严肃,不苟言笑。
经过保卫科调查,还真查了出来,确实是有人故意拔气门芯,但是具体什么原由,谁去拔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惩戒完毕后,车库就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大家终于不用再在返校后提前拔下自己的气门芯了。
03
复盘整个事件,最初应该是几个恶作剧的同学,拔了几辆自行车的气门芯,而这没了气门芯的同学当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去买气门芯去了,他们中有几个人又趁机拔了别人自行车上的气门芯,这就又造就出来几辆没有气门芯的自行车。
然后渐渐循环下去,就像蝴蝶效应一样,最后是你拔了我的,我拔了他的,他又拔了他的……
本来一个风平浪静的自行车库,就因为最初的几辆自行车没了气门芯,变成更多的人没了气门芯,就像击鼓传花一样,一浪生出另一浪。
当时只觉得这件事既好气,又好笑,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把它当做笑话讲了,但现在想来,这件事虽小,也算一个社会事件,能从中窥见一些关于人自身或者关于人性的道理。
大家在自己利益没受到侵犯之前,都可以相安无事,但是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而且这时候只要随手就能弥补的时候,很多人的脑筋也就开始歪了。
这完全源于信息的不透明,反正你拿了我的,我就拿他的,至于他去拿谁的,我就不管了。
而如果信息足够透明,或者车库里安有监控的话,谁还敢去恶作剧或者当了受害者之后再去“害”其他人。
因此,很多事情都不能仅仅靠“慎独”或者是思想觉悟来解决,规则和监管手段是必须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