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2)

第二章、少阴病

第二节关于四逆

讲课中对「四逆」的解释分成两种意见,一种和普遍解释一样,是手足逆冷的意思。另一种不同意这一说法。现在将后者录在这里,供参考。

《伤寒论》中有不少地方出现手足逆冷、厥、四逆等表述,它们分别表达什么意思呢?手足冷、手足寒、手足逆冷都是一个意思,意义很明确,不用解释。厥也是手足逆冷。但「四逆」也等同于手足逆冷吗?

自从成无己开「以经释论」先河后,「厥」、「四逆」就被解释为「四肢不温」、「手足逆冷」的症状。如今在辞典、教材中也都用这个说法,成为权威性解读。这种说法将「厥」与「四逆」等同,认为它们就是指「手足逆冷」,并且扩展到「四肢不温」(「四肢逆冷」的互词)。

《伤寒论》中提到手足冷、手足寒、手足逆冷、手足厥冷、手足厥寒有四十几条,而提到四肢的条文没有一条出现「四肢不温」、「四肢逆冷」的描述,因此,把「手足逆冷」扩展到「四肢不温」是不严密的。

伤寒论第337条说「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因此「厥」或「厥逆」的定义是「阴阳气不相顺接」,属于气机不利、气机不通的范畴,这才是张仲景给「厥」的权威性定义。而「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这句,只能说明「阴阳气不相顺接」情况下导致的临床表现,而不是「手足逆冷」就等同于「厥」。《康平本伤寒论》认为这句话本身就是后世的注解文字混入正文而已。因此「厥」等同于「手足逆冷」的论断也不严密。我们只能说,「厥」必然导致「手足逆冷」,而「手足逆冷」却未必皆「厥」。

重点看「四逆」一词又是什么意思呢?是「四肢不温」、「手足逆冷」的症状吗?首先联想到四逆辈组方,看一看四逆汤的12条条文和其它四逆辈组方条文,除318条外并没有一条提到「四逆」。

再看出现「四逆」一词的条文,共有四条(296、298、318、330),与组方有关的仅318四逆散一条。

第29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第298条:「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这两条都是死证。联系到其它所有死证条目,都没有谈到「四逆」,仅仅两条就说「四逆」是「四肢不温」、「手足逆冷」,证据并不足。而且,「手足逆冷」成为死证,也过于牵强。

第330条有点费解了:「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如果说「四逆」就是「手足逆冷」症状,「厥」当然也导致「手足逆冷」症状,直接用「四逆」或用「厥」岂不更简明?这一条也间接否定了根据296、298条把「四逆」解释成「四肢不温」、「手足逆冷」的症状的结论。

最后的疑点还是集中在第318条上。「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如果「四逆」是「手足逆冷」症状,它在这条中的行文就应当是主证,其它都是或然证,这就显得很古怪,使人大惑不解。为了自圆其说,有人想出「阳气郁结,不能达于四肢」的推导性设想,也一样掩盖不了这条缺简、遗失了主证的事实。

因此,把「四逆」作为「手足逆冷」症状,是矛盾重重的。「四逆」一词根本就不是症状,而是别的意思。

第6条:「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这条的「逆」指误治、逆治,一语拨开迷雾,这是唯一能解开「四逆」之谜的钥匙。

从《伤寒论》的条文可以看出,在疾病前期的治疗中,误治损伤人体的,多为汗、吐、下、火四种「攻法」。比如第16条:「太阳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因此误治、逆治,多种逆治、反复逆治可总称为「四逆」。

《伤寒论》还有一些相关条文可予以左证,除了第16条,还有第29、30、90、118,153条等等,尤其是第16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十二个字,明确了「逆治」是导致坏病的重要因素,而坏病后期大多造成诸如四逆汤证及其类方证,因此四逆辈组方是用来救逆的。不过,无论有无误治,都要遵循「有是证用是方」的辩方证施治原则。

至此概括一下,「厥」或「厥逆」是「阴阳气不相顺接」,属于气机不利、气机不通的范畴,厥的后果导致「手足逆冷」,但「手足逆冷」并不全是「厥」,厥之手足冷则是一种严重状态。而「四逆」指多种或反复误治、逆治。

(0)

相关推荐

  • 【娄绍昆】解构四逆汤(下)

    [娄绍昆]解构四逆汤(下) 接上期: [娄绍昆]解构四逆汤(上) [娄绍昆]解构四逆汤(中) 四.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 1.四逆汤 我第一次对四逆汤引起高度兴趣是读了恽铁樵用一剂四逆汤治愈同事小孩伤寒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论甘温除大热”

    "甘温除大热"是指应用味甘性温药治疗身大热,这一治疗方法的提出,最早出自<黄帝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结合自己 ...

  • 伤寒论第197条

    第197条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一.学思 1.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 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 若不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

    本文根据本群各位老师讲课的内容,尽量进行了剔除错误.删烦就简.增补遗漏,修订而成.为了突出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风格一致性,对讲课记录进行较大的修改,也不再列出哪位老师讲哪部分内容. 本群各位讲课老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11.麻黄汤 「太阳伤寒」之「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身痛」乃麻黄汤证之典型证. [组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约28克).上四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8.桂枝加葛根汤 [组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5.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插曲]:刚学过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伤寒论中以「六经名+中风」作为题首者,共8条,即各经都有「中风」条文.于是,以内经解释者认为,各经皆有「经证」,或者说,各经皆有自己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个特点,是直接从方学起.而不是先学药理,再辩病因,根据病因选药组方,不走这条路. 什么是经方?是张仲景继承<神龙本草经>.<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

    第一章.太阳病 第一节无方证条目 第8.9.10三条,是岐黄家言,恐后世所添加,略去. 伤寒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

    第一章.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按照内经解释来说,有将「手足太阳经络」联系起来的,有将「太阳寒水之气」联系起来的,有将经络.膀胱.小肠.气化合起来考虑的,还有提出「经证」.「腑证」.「本病」.「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