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试题中引导减 少 死 记 硬 背 和 “ 机 械 刷 题 ” 1— — 创 新

教育部明确了考试时间,从五个方面部署招生考试工作。我们一线老师特别关注第三方面“深化高校考试招生改革。”中的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和深入实施强基计划。
9. 深 化 考 试 内 容 改 革 。2021 年 高 考 命 题 要 坚 持 立 德 树 人 , 加 强 对 学 生 德 智体 美 劳 全 面 发 展 的 考 查 和 引 导 。要 优 化 情 境 设 计 ,增 强 试 题 开 放 性 、灵 活 性 ,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 象 。各 地 要 加 强 国 家 教 育 考 试 工 作 队 伍 建 设 ,完 善 教 师 参 与 命 题 和 考 务 工 作 的激励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思维能力,过分强化刷题阻碍思维的发展
马陆亭(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中国考试》2021 年第 2 期第 6—7 页发表论文“考试应正确引导学生成长”中第二点:考试要注意引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
当前,举国上下十分关注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方法和层次。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盛赞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并进一步指出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因此,考试要注意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但是,目前普遍诟病考试以考查知识为主、考查能力不足,其实能力是以掌握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本身就是训练思维的素材。解题的过程需要“想”,这个“想”就是思考,就是思维活动,解题过程的思维训练无疑会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但是,过分强化做题乃至刷题就由思维训练演变成技能训练,而技能是条件反射,会阻碍思维的发展,其结果是学生变为考试工具,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导致创新后劲不足。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教学实践的自我感悟:应对考试,现在主流就是刷题,通过大量、重复、机械的刷题来提高成绩,这个方法来的直接,短期见效快,与家长们、社会对分数迫切地追求是一致的,学生深感“刷题”带来的好处,“津津乐道,形成习惯,蔚然晨风”,从 2000 年到现在,我们发现学生的作业量也越来越大,但这样长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害。高考要导向教学,首先是要破除这样的应试方式,曲率的考查让学生根本无法通过机械地刷题来实现,学生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去悟。思维和能力的大发展不是“急”出来的,急功近利,适得其反,在这个地方学生和老师应该更多地去感受“学习是一种慢的艺术”,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困惑、纠结、摸索的必经过程,才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和惊喜。

(一)选取未见于(或部分见于)学生已有学习经历的新知识或新方法为情境型材料,创设学习关联或拓展迁移试题情景

例 2 (2021 八省联考第 20 题)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各种弯曲空间的运用.刻画空间的弯曲性是几何研究的重要内容.用曲率刻画空间弯曲性,规定:多面体顶点的曲率等于

与多面体在该点的面角之和的差(多面体的面的内角叫做多面体的面角,角度用弧度制),多面体面上非顶点的曲率均为零,多面体的总曲率等于该多面体各顶点的曲率之和.例如:正四面体在每个

,所以正四面体在各顶点的曲率为

,故其总曲率为

.

(1)求四棱锥的总曲率;

(2)若多面体满足:顶点数-棱数+面数 = 2 ,证明:这类多面体的总曲率是常数.

【点评 1】此题给出“曲率”的概念,要求学生理解这个概念,并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求出曲率。对概念的学习:会叙述、会举例、会判断,这也是题目的叙述。

【点评 2】选修 2—2 第 83 页凸多面体的性质:顶点数-棱数+面数 = 2 。题目设置从三棱锥到四棱锥,总曲率都是

,猜想一般情况也是

,这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类比四棱锥的解题过程,总曲率=

,逻辑推理:破解此题关键在于找到“棱数,所有面中棱数”之间的关系,归纳推理:从特殊的三棱锥和四棱锥发现式 2 倍关系,逻辑推理:观察就会发现到每条棱被两个平面占用。

【点评 3】此题太精彩了。《高观点下全国卷数学压轴题解题研究三部曲》从解题的思维、看问题的观点……

(二)选取呈现方式与所隐含的数学知识或方法关联不明显的情境型材料,创设学习关联或拓展迁移试题情景

例 3.(2019 全国 1 卷第 4 题)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

(

,称为黄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

.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为 105 cm,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 26 cm,则其身高可能是

(三)选取具有多样解读或多维交汇特征的情境型材料,创设学习关联或拓展迁移试题情境

一 方 面 是 指 学 生 能 够 多 维 度 地 分 析 所 面 对 的 问 题 ,获 取 问 题 的 可 能不 同 求 解 方 法 ,同 时 快 速 对 这 些 可 能 的 不 同 求 解 方 法 作 出 优 劣 评 估 ,进而选用最具有“性价比”的求解方法。
另一方面是指学生能够敏锐发现所面对的问题涉及的知识或方法之 间 的 内 在 联 系 ,进 而 化 繁 为 简 ,或 化 难 为 易 地 实 现 问 题 求 解 目 标 的 等价性转换,并最终创造性地实现问题的解决。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本题以条件部分缺失的三角形的存在性探究为情境型材料,创设学习关联情境,命制开放性的结构不良情境化试题。情境化试题求解方案的多样性显而易见。预设的情境活动中,会解体现为学生从 3 个条件中任意选择 1 个,能够借助相关的数学知识或方法完成情境化试题的求解,检测的是学生数学知识或方法的基本运用水平,落实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优解则体现为学生能够首先借助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利用情境化试题已有的条件
本题以条件部分缺失的三角形的存在性探究为情境型材料,创设学习关联情境,命制开放性的结构不良情境化试题。情境化试题求解方案的多样性显而易见。预设的情境活动中,会解体现为学生从 3 个条件中任意选择 1 个,能够借助相关的数学知识或方法完成情境化试题的求解,检测的是学生数学知识或方法的基本运用水平,落实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优解则体现为学生能够首先借助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利用情境化试题已有的条件

得出

,进而基于情境化试题的求解导语“是否存在”快速得出最具性价比的解法,选择条件③,得出不存在

的结论。这样的预设情境活动表明,本题能够基于信息获取、信息转化、知识整合、研究探索、批判性和创新思维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索等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检测学生数学知识或方法的善用能力发展水平,落实创新性考查要求。

结构不良试题所具有的条件或数据部分缺失或冗余,目标界定不明确,具有多种解决方法、途径,具有多种评价解决方法的标准,涉及的概念、规则或原理不缺定等特征,使其在检测学生数学知识或方法的善用能力发展水平(尤其是解法优劣评估)方面,进而在落实高考数学创新性考查要求方面的作用显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