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发涛:让油茶树成为老百姓的“幸福树”

记者 吴苏

岁末时节,三条岭的油茶花渐次凋零,枯萎的花苞中间,已生出米粒大小的油茶果实,待到来年立秋,籽实饱满的油茶果将迎来又一年的丰收。而与其他地方种植油茶的目的不同,这里结出的油茶果,并不单单只用来榨油,大多数经过筛选的果实都会被培育成可供广泛种植的油茶苗。

整整十年,从这片土地生长培育出的油茶种苗,在整个十三五期间,葱茏了秦巴大地原本荒芜的山坡。在恒口,在双龙,在汉阴,在石泉,在岚皋……田垄间毫不起眼的油茶树,寄托着人们致富兴业的希望,更多嵌入产业链的农民,靠着油茶实现了收入倍增,生活向好。

而在十多年前,大多数人都还对油茶这种木本油料知之甚少。彼时,在三条岭的荒坡上,时任汉滨区林木种苗站站长的罗发涛正满怀壮志,年复一年地把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优质油茶种苗移栽在这里。荒山坡成了他的“实验所”,一株株孱弱的幼苗,被他精心呵护着,等待时间给出是否适生的结果。

验证的过程枯燥而漫长,罗发涛告诉记者:“那时候心中就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让油茶在安康扎下根,所以没去想这个过程的艰难,最终让“长林”系列油茶种苗在安康实现了丰产丰收,也培育出了我们自己的油茶品种,‘金州2号’和‘金州31号’。”

虽然说的轻描淡写,但其中坎坷,言语却难以表述万分之一。“完全是靠着理想与情怀在做这件事,那时候山上没有水,就从山下挑水灌溉,遇上恶劣天气,就要移苗搭棚,鞋子跑烂几十双,刮伤摔倒时常有。”

如此困难,为何还要坚持做,且一做就是数十年?个中缘由,还得从2004年开始说起。

壮志未酬,誓让油茶绿满山

90年代末,刚从学校毕业的罗发涛就被分配到种苗站,负责种苗种植推广的管理工作,到了2004年,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已经度过了8年时光,年轻的心炽热而躁动,总想着干点别的什么,既可造福他人,也能证明自己。因工作所需,罗发涛经常需要上山下乡,检查自己负责的种苗种植情况,在沟沟峦峦间,他从密布的稻茶蔬果中,发现了野生油茶的踪影。

学生时代的勤勉好学,使罗发涛早早地就认识到了油茶的价值。“油茶具有其他食用油难以比拟的稳定性,即可用于农业,也可用于工业,是世界范围内公认最优质的四大木本油料之一。”认知的范围决定了探索的深度,自此,他将目光瞄准了油茶,并立志要将油茶产业发扬光大。

为了引起官方重视,罗发涛四处搜集安康有油茶种植历史的资料,在一本名为《安康农业区划》的书籍上,他发现,70年代的汉滨区,曾有过油茶种植的历史,当地农民在油茶收获的季节,曾将油茶果挑到供销社销售,不过因无人收购,油茶也就渐渐陷入无人问津的境地。

这一发现,成为罗发涛此后向各级相关领导争取立项的最佳佐证,他抓住一切契机,阐述抢抓发展油茶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甚至还把自己写的《关于赴湖南、浙江一带考察油茶产业的报告》“越级”上报给国家有关部委、省林业厅和市、区各级领导,这份执着,让他在短时间内争取到了部门领导的支持。

此后,从选种到育苗,从嫁接到挂果,甚至怎样压榨出油率才达到最高……这些技术上的空白,都是罗发涛带领团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渐填补完整。到了2008年,国家从保障粮油安全的层面开始重视油茶,在适生地带大力推广发展以油茶为主力树种的木本油料。此时的罗发涛,在改进油茶良种繁育方法、改进嫁接技术、钻研油茶苗木繁育肥料配方、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油茶苗木嫁接的成活率也由当初的不足20%提升到了现在的95%以上。

业精于勤,深入钻研为增产

这份迅速提升的“成绩”,不是油茶苗的自身进化,而是罗发涛日复一日的坚守所得。一年360多天,他有大半的日子都待在山上。“苗木几月份栽?树的冠幅多大?果径多宽?都要仔细记录,反复对比,找到它们的生长规律,从优中选精,确保培育出的每一棵油茶苗都是合格的良种。”罗发涛坦言,油茶种苗培育极为不易,从栽下到丰产周期很长,所以从我们这到农民手中的油茶苗,都必须得达到适应性强,产量高的标准,保证产业发展过程中产品质量的过硬。

为了这份坚守,他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油茶的培育研究上,在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挂牌的汉滨区油茶科研基地,罗发涛的得力助手李道清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头发灰白,身材干瘦的老人,本是恒口示范区三道岭村的村干部,退休后,他结识了一门心思要搞油茶良种培育的罗发涛,随着二人接触的频次渐增,李道清被其精神所感染,遂坚定地守在三道岭的育苗基地,罗发涛负责搞技术研究,李道清就替他做好后勤,基地薅草、施肥、灌溉、栽苗,老李都亲力亲为。“有时候给工人结工资,都是他自掏腰包垫着的,在这里干这么多年,老李也没挣到啥钱,自己能干的活都舍不得喊工人。”听着罗发涛的赞美,李道清笑着回应道:“罗主任做的是造福老百姓的事,他经常自己垫钱搞油茶品种筛选、嫁接、栽培等方面的研究创新,就是为了把油茶产量提上去,我能给他帮上忙,也觉得挺光荣。”

这份与有荣焉的责任感,是罗发涛所行之事的重大意义,激励着这位淳朴的老党员,跟随他一起守望大山,呵护着油茶苗的生长。罗发涛的办公室里,除了堆的满满当当的研究资料,就是各部门颁发的荣誉证书了,9项国家专利,多重职务傍身,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省林业厅林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安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全国木本油料一线工匠、陕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安康市突出贡献专家等各种奖励和荣誉,沉淀出他的小半生,也是对他几十年如一日钻研油茶的最佳总结。

佳木成林,茶果富民证初心

时至今日,已是汉滨区国家油茶良种基地主任的罗发涛对油茶的兴趣有增无减,但目的早已不是当初只为干出成绩证明自己的偶然所想了,年复一年与林业为伴,与苗木为伴,他的心中,蓄积着为油茶产量、粮油安全奋斗一生的宏图大志。

经多方验证,罗发涛发现,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由于烟点高,做菜不易产生有害物质,对人身体很有益处,长期食用,还可预防“三高”,除此之外,油茶渣饼可提取茶皂素,果皮还可提取单宁和木糖醇,可谓全身都是宝。“油茶树是前三年投入大,但是随着栽种的时间变长,产量也会逐渐增加,每年增幅达到30%左右,是可以长效受益的产业,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适宜广泛种植,推动产业兴旺。”

在罗发涛的推广下,如今仅汉滨区新发展油茶加上原有的种植面积就已达到10万余亩,从业人员超过一万多人,这其中,以本地选育的金州2号、金州31号及其优良家系和经过十余年的对比试验出的长林18号等油茶优良品种作为主栽品种。“这是我们自己的油茶种苗,更多的老百姓因为种植油茶,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采访间隙,罗发涛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目前油茶果鲜籽回收价在8元左右,农户通过销售鲜籽,流转土地,园区务工,一年可增收上万元。”

在安康陕茗茶叶有限公司茶油加工厂,记者见到了工厂负责人、双龙镇天宝村的村支部书记罗先应,为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2016年,天宝村开始发展油茶产业,罗先应作为村支部书记,以致富带头人的身份投资建设了油茶加工厂。“油茶从2019年开始见效后,村民从开始的不愿意种到现在抢着种,全村900多户村民因油茶产业实现了增收。”厂房内一体化的加工设备,让油茶从果实到油料的加工过程变得简单快捷,村民种植热情高涨的背后,是罗发涛从苗木栽种到榨油技法的全套授业,让本在安康销声匿迹的油茶得以重新焕发生机,迎来种植亩产加倍,农民收入翻番。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他将钻研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作为林业系统的一名干部,他倾注了对油茶事业的全部热爱。他将成果谱写在了大地上,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当初的愿景。

采访最后,罗发涛告诉记者:“希望林成片,苗成行,小油茶变成大产业,小山头变成大基地,小农户变成大老板,小作坊变成大企业,小山沟变成大银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