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正浩先生《解读古诗咏泰兴八景》之三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葛正浩先生曾与笔者各自考证、探研和共同整理而于本公号编发了《泰兴古城十景考》,受到了许多朋友的点赞、热评和支持。不久前,葛老大概看到了我在本公号又发了古贤诗咏泰兴十二景,亦发生了兴趣,遂对前八景诗作了解读详注,并陆续给我发来,期待我早日改写成散文。我很感慨于葛老,今将其注解之三发于此。

解读古诗咏泰兴八景之三

葛正浩

八景咏泰兴(三)——姜 溪 牧 笛

吹竹群儿渡早沟(1),

争夸牛背稳如舟(2)。

丰年景物图堪画(3),

太古遗音谱不收(4)。

旧令喜功同鲧(5),

何人扣角更齐讴(6)。

我思抱犊昆仑远 (7),

夜月箫声隐凤丘(8)。

【注】:姜溪,即今羌溪河。

【释】:1、竹指竹笛,中国古代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o)、竹八类。故古人诗文中常以类代指其类内乐器。牧童骑牛吹竹笛,是古人描写田园风光的常用素材。

2、俨然一幅盛世民乐的画面: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代雷震《村晚》)

3、即景;

4、即音;

5、朱昶是明初人,‘旧令’喻前朝-(元代)统治者。前朝好大喜功,不顾人民死活。终于灭亡了。联系到后句,歌颂圣代(当代)与民休养生息的德政。鲧:古人名,禹的父亲;殛:杀死。鲧无能且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治水失败而被杀。殛:杀死,诛杀。《孔传》:"殛窜放流皆诛也。异其文,述作之体。"

6、扣角,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春秋时,宁戚想向齐桓公谋求官职,以便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在齐桓公经过的路边,"击牛角而疾商歌",引起齐桓公的注意,被其带走,成就了事业。后遂以"扣角"指不遇之士自求用世,亦喻时代昌明。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齐讴,因感恩戴德而歌功颂德。说明:《说文》:"讴,齐歌也。"这是指人民一起因能吃饱而赞颂天地和帝王。全句的意思是迎来盛世,大家皆欢乐;

8、抱犊比喻隐居。 唐 王维 《送友人归山歌》之一:入云中兮养鸡,上山头兮抱犊。 赵殿成 笺注引《元和郡县志》: 抱犊山 在 沂州 承县 北六十里,壁立千仞昔有遁隐者,抱一犊于其上垦种,故以为名。

明朝邑人胡祚的《游锦湖》诗中有夕阳山色人如画,夜月箫声梦亦仙, 夜月箫声亦喻隐居。

凤丘:指凤邱鹤林,高士隐居之所。《榕城考古略》载:(福州)凤邱山距城东五里,北连蒲岭,南迄际江,宋初彭耜修真于此,耜号鹤林,朱子尝书凤邱鹤林四大字刻于岩壁。亦指孔子所作“凤兮凤兮”诗。全诗是一幅描写讴歌盛世人们熙熙而乐,风景如画。的行乐图。

【解读】:一抹朝霞晨曦,一溪清泓涟漪,绿树重影,清草两陂,一声短笛,聚合一群耕牛,牧童牛背,笛声悠悠。完全是一幅盛世行乐图。羌溪河边风景如画。丰年景物写不尽,太古遗音天籁和。野蛮的元代已亡,元朝压迫人民的无知无能的旧的统治者(及其官吏)已经被消灭;清明的盛世到来,歌功诵德的民风童谣此起彼伏,风靡全国。人们熙熙融融、安居乐业,载歌载舞。竞相创造财富,贡献才能。为国出力、为时代讴歌。我本是个淡泊功名的人,处于这样热火朝天的气氛中,欲抱犊归隐,终不能成行。短笛长箫,天籁阵阵、朝气腾腾、瑞气纷纷。于何处可隐?又何以静得下心来归隐呢?正所谓‘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啊,优美的姜 溪 牧 笛 ,真使人难以忘怀。

有你需要的内容

洗澡

李老师邀你聊语文

归来/打油诗四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