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画像石榜题的书法特点

造假是为谋利而仿照真品、冒充真品的营生,其产品称为假品或赝品。这样的营生历代都有,造假对象遍及名物的各种门类。

三十多年的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需求,包括文物造假在内的“需求”,也应势而生。其数量、种类、花样,令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汉代画像石及其题记,也在造假趋利之列。

造出的假品在造假者的工房里,不过是一件用心打造的仿制品,经过谎言的包装,投放到社会上,便被一部分人称作“文物”。这一“历史”的变身,对于造假者来说是金钱问题;对于收藏者、鉴赏者来说,则成了学问。不去研究这一问题,结局只有一个:上当受骗,当然还有后悔。

在全国出土画像石最多的五大片区中,山东省及其周围片区是画像石产生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分布区域最大、出土数量最多、内容题材最丰富、雕刻技法最多样、工艺水平最精湛的地区。同时,也是汉画像石及其题记造假最多、造假手段最高的地区。

山东汉画像石的造假,开始于民国时期,在滨州、淄博、潍坊,笔者曾见过若干件这样的仿品。不过,当时的仿刻仅是觉得好玩,仿刻一件,拓上几张拓片,或送朋友,或留给自己,厅堂悬挂,赏心悦目,有别于常见的字画,并无图财趋利之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济宁、徐州一带汉画像石出现了当代仿刻品,仿刻品镌刻的目的,则纯粹是为了冒充文物卖钱获利。仿刻的赝品经过草酸氨水腐蚀,兽粪污泥掩埋,火烤水蚀石击,与真品混成一堆,真真假假,再编造出一套出土时间、地点、经过的传说,加之实景照片、录像、“当事人”作证(实则是托),设下的圈套一环扣一环。仿刻石销路不错,只要摆出来便有人问津;仿石拓片供不应求,有多少卖多少。“聪明人”轻而易举发大财,效仿者趋之若鹜频获利。画像石市场云山雾罩,虚虚实实,至今未艾。

三十多年的画像石及其题记造假,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造假石材选用随意的阶段。造假首先需要选择用来仿刻的石材,起初的造假,对石材选用很随意,只要有一面是平面的石头,体量又不太大,即可用来刻之。所造作品刀法混乱无秩序,线条软弱塞滞,构图多是拼凑,画面呆板无神。当时的收藏者很少见到汉代石刻画,更未听说画像石还能造假?所以从不设防刻石谋财的骗局。如此造假者随便一刻,便很容易懵人。本阶段的假品数量不多,造假手法低下,很容易辨别。

第二,注重石材选择的阶段。纸里包不住火,造假秘事迟早传到社会上。收藏者知晓市场上有仿刻品存在,购买时便非常小心了。于是,造假者便在石材选择上大动脑筋。汉墓出土的有简单几何花纹者,是造假再行加工的首选;汉墓中无花纹的平面石材,村头石桥经过风吹日曝深布岁月痕迹的石头,也在可选之列。这些石材的表象非常陈旧,与新辟石材有很大差别。刀法凿法也熟练了很多,线条较之前流畅细腻,画面似乎也活了些,比前期有很大进步,容易让人上钩。但细察之,构图仍是拼凑,整体感觉呆板,造作心中无数,没有汉画拙朴又灵动的气息,和昂扬向上、雄浑大气的感染力。

第三,图像配刻文字的阶段。此阶段仿品比第二期有了更大进步。刀法凿法熟练,线条细腻流畅,秩序感很强。构图讲究了疏密,做旧上下了更大功夫,给人的感觉“煞费心机”。图像旁再刻上一篇文字——年号、干支、主人姓名、工程事项、费用造价、石工名字、石料来源、孝子寄语……内容“详实”,文句真诚,有板有眼,无懈可击。让那些不乏慧眼的收藏者左读右审,似是而非,一头雾水,但总也体察不出汉人的气魄与精神。

目前人们见到的汉代石刻画像,无不是汉代墓室、祠堂、墓阙、庙阙等建筑物上雕刻出来的图像,图像所依附的石块,本是建筑物的某一部件。在造假的第一阶段里,造假者所依据的造假底本,或是社会上的零散画像石,或是博物馆流传出来的拓片。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汉代画像石这些看似孤立的一块石头,其实都是当时建筑物装饰部分的一个局部。不同建筑物、不同部位的石块,其形状、式样、规模、尺寸,是不一样的。画像石与它所属的建筑物,有整体与局部的某种关系。造假者不懂这些,随便选石仿造,无论仿造的多么逼真,行内人一眼便可看出问题来。

第二阶段的造假人比前段聪明,他们从汉代墓葬建筑中选择石材,有意选择具有简单花纹的石头进行再创造,把简单的几何纹石,雕成丰富的故事内容作品。初眼看来,石料是原建筑物的构件,画像当然没有问题,涤除了人们的疑点。实则是移花接木,不伦不类,反而弄巧成拙。汉代的画像石,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物上的内容,都是有规则可寻的。例如西汉石匣子墓两侧石板刻什么内容,头、脚挡板刻什么内容,年代不一,内容有别,地区不一,内容也不相同。东汉多室墓就更复杂了,墓门刻什么内容,中室、侧室、棺室分别刻什么题材,都有相对明确的规则。甚至每块石面不同部位的内容,神话的、生活的、战争的、自然界的……也有大体的规划。什么位置刻画什么内容,采用哪种刻法,是线刻、减底、还是半浮雕,都是按照“规矩”设计好了的。这些做法,即受风俗习惯、礼仪规制的影响,又受画工石匠行业传承的制约,是有规律遵循的。造假者哪知道这些规矩?他们的行为,是跟着市场的兴趣、现有的条件、特别是自己的感觉走的。所以无论怎样进行作旧处理,都难逃“孙行者”的火眼金睛。

第三阶段的造假更进一步,他们编造出图像题记,记中标出明确的年号干支,试图告诉收藏者:明确的年号,不会有假。事实上,汉代画像石的时代风格、区域风格,与题记文字的书写风格、语言文字的结构风格,都存在着极为密切的统一关系。题记中的年代(干支),将画像石的时代、区域、书风、语言,明确地圈定在一个范围之内了:

一,题记年代与画像石雕刻风格是一致的。这是因为,任何作品(艺术品或非艺术品)无不具有时代的风格、时代的印记,特定年代只能产生特定风格的作品。题记中的年号与所属画像石风格不统一,必是赝品。

二,题记年代与画像石的地区风格是一致的。在某一时段、某一地区里,生活着若干以雕刻为谋生手段的手艺业家族,他们多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组织,有石匠也有画工,或石匠就是画工。他们以石料雕刻及其建筑为业,以大山为基地,以家居活动范围为谋生范围(有时也受邀到外地施工),有自己的营生套路、业务传承、施工范围、风格特点,他们父子相授、兄弟相帮、业不外传、世代承袭。在旧时代,这样的行业非常普遍——石工、木工、铁工、泥瓦工、金银工、建筑工……一直沿续到解放后。由于此种生产模式,本地区只会生产此种内容题材、此种雕刻风格的作品,而不会生产其它。画像石地区风格的形成,有时代因素,更有画工与石匠家族手艺业自我“封闭”劳作形成的因素。这一点,在汉画像石风格分类中,表现得非常明确。

三,画像石题记的语言文字结构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一则题记,即一篇小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是有先后顺序与层次结构的。不同建筑物,不同时代,不同地区,要记录的语言内容不相同,要表达的内容顺序与结构也有区别。题记内容顺序结构的风格形成,与当时、当地社会下层普通文化人的行文习惯有关。表面看来,杂乱无章,文句不整,刻写得好像很随意,但反复品读,其规律便逐渐明朗。造假者拼凑文章,哪知道汉代“土秀才”的行文规则!

四,题记书写与本时代的书法风格有高度一致的关系。什么时代出什么作品,对书法来讲也是如此。综观几千年的书法史,可知它是一个按照社会环境不同的功能需求而产生的,由通俗、典型、美术三大基本类型的作品群结构而成的统一的运动整体。不同书法类型的功能要求不一样,写法也不一样。通俗类型书法是实用性功能要求,写得让人看懂,即算达到了目的。所以它的特点是用笔简捷,作风朴实。典型类型书法是审美与实用的复合要求,写得既让人看懂内容,还要不失美观。它的特点是用笔讲究,作风典雅。美术类型书法是装饰性功能要求,写得让人看明白,还要起到装饰美化对象的作用。它的特点是通体修饰,风格工丽。三大类型的作品各自独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存在于书法史的篆书时代、隶书时代、楷书时代。五千年来,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汉字—书法”发展线。三十年一小变,五十年一大变,时时处处都在变化之中。

画像石题记是为记录、说明某一事件或某项工程而刻的,是实用性的书刻,既不需要追求美观,也不需要夸耀装饰。所以它的风格是通俗朴实的,没有任何花里胡哨。这一属性是它们一以贯之的类型风格。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作用下,类型风格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与其它类型协同发展,共同形成与时代精神完全合拍的时代书法风格。清代翁方纲在跋两城出土的《朱君长刻石》时说:“笔势自定时代耳”!意思是说:书法作品是有时代特点的,它的时代就标在它的特点上。造假画像石题记能造出对象年号所属的时代特点吗?他们对本地区、本时段的书风特点有多少理解和把握?

以上议论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到画像石及其题记的共性问题,但在具体的事例中,画像石个性的存在不仅不可否认,而且有时还是非常明显、非常突出、甚至是非常抢眼的。这就像考古工作者发掘的古代墓葬,在同一地区,甚至同一墓地里,同时代的墓并非千篇一律,一个模样。恰恰相反,它们的随葬基本上一墓一奇,没有一座与另一座随葬的东西完全相同。当个性化突出的墓葬出现时,发掘者惊叹它的特殊性,但从不怀疑它的真实性。因为墓葬有明确的地层关系。画像石的存在状况也是一石一奇,对它的真贋判断,考古发掘品毋需多说;流散的画像石,有时的确需要反复地观察、质疑、讨论,个性越突出,对它的怀疑度越高,怀疑的起点乃是观者脑中“装”的画像石没有此石先例,因特殊而令人生疑。

事实上,汉代人镌造的画像石建筑物,能保存下来的十不有一;能保存下来,让今人看到的,又十不有一。今人能见到的东西,从比例上说,少得实在可怜。仅凭这点可怜实物去放大观察,进而想象到汉代社会的全部,实在有点盲人摸象。所以说,汉画像石及其题记的鉴定,实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然而,人类的智慧是不容怀疑的,他们有分析、判断、推绎的本领,有小中见大的智慧,有把握个体与整体关系的手段,有一叶知秋的联想。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出土的汉画像石及其题记,早已被研究者们用联想的手段编织成了一张作品逻辑关系网。造假者抛出的赝品,又从反面不断地考验这张网络的严密与漏洞,使它越来越具有科学性、缜密性。这一切都来自于美术史学与考古类型学的不断思考与总结。简单说来,对一件作品的真假判断,重要的是看它的个体风格能否与时代风格高度统一。

美术史学观察作品的思路与方法,与考古学是不一样的。前者不苟同于后者,认为考古学的分型分式太机械太主观。后者也不屑于前者,指前者的流派研究太随意太模糊。作为考古工作者,很多年前,笔者曾向宫大中先生请教美术史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先生言:“凭感觉”。表面看来,“凭感觉”的研究方法的确随意模糊。深思起来,方知“感觉”的背后,其实存在着大量的经验积累与理性思考。如同清代学者阮元、李文田、包世臣对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疑问,便是基于对大量作品的观察概括,才有了如此的感觉。到了郭沫若那里,则更直接、更干脆地说:“(《兰亭序》)既不是王羲之的原文,更不是王羲之的笔迹。”⑤如果说阮、李、包等人的疑问,是没有经过论证的“感觉”;郭沫若的观点,则是在充分的证据链上,紧紧抓住了时代风格特点的关键问题后提出的。在他心中,存在着一幅由大量作品、人物、事件、现象编织起来的完整谱系,及由该谱系抽绎出来的时代精神“密码”。正是这种积累与框架的思考,才使他们变得心明眼亮,洞察幽微,准确地把握住历史脉搏,而容不得任何瑕疵。历史黑箱的钥匙,他们手里有一把。

考古学认为,历史上创造遗存下来的任何作品,都是经过环境选择出来的、该作品群序列链条上的唯一一环(一件)。环境是复杂的,既有自然的因素,更有社会的、文化的、区域的、层次的、传承的因素,因此选择出来的作品群序列也是复杂的、错综的。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由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藕合而成的整体系统,按照它的功能需求选择出来的若干作品群序列,其关系也是多类型的藕合组织,也是一个整体系统。考古学把这个整体系统分型分式,不是没事找事,自讨苦吃,而是想更细致地观察它们,了解它们的组成及其关系,把握它们演变的脉搏与脚步,从而更深地认识它的内涵。在分型分式基础上复原并编织出来的器物作品群谱系图,即是对对象研究工作的初步成果。

历史用几千年的时间创造了一棵茂密的作品大树,树叶就是作品。秋天一到,叶落满地。有幸拣到的几片,一般人是无法说清楚它在树上的位置的。然而在植物学家那里,则能根据叶子的形状、机理,找到它的位置。因为它和它的位置都是唯一的。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生长出来的作品树,树上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唯一的,它只对应着它的位置而不能移动。它与它的位置,都是无法复制的。汉画像石及其题记的造假者,要想造出一件漏洞少、毛病小、近乎逼真的作品,还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刻把握。

(0)

相关推荐

  • 山东汉代碑刻研究

    汉代碑刻包含了两汉时代的碣.碑.墓志.画像石题记.摩崖.石人石兽题字.黄肠石题字.居住建筑类石刻题字等所有的石刻文字,是严谨和规范的学术概念,不包含没有文字的汉代艺术石刻.汉代碑刻是研究汉代社会风俗. ...

  • 试谈汉代画像石上的题榜题记

    [漢畫榜題專輯] 试谈汉代画像石上的题榜题记 赵 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要:在画像石上面题刻文字内容并不是一个十分普遍的作法.除去一些可能是墓主家人要求刻写的人事年代记录外,大多画像石题 ...

  • 楷书有着许多种的分类,从书写技巧和呈现风格上来看,基本可以分为晋朝楷书、魏碑楷书和唐代楷书

    对于没有接触过书法的朋友而言,在刻板印象当中往往会认为楷书仅仅指的是工工整整.字字方正的样子,甚至将这种认识局限在唐楷当中.其实不然,楷书有着许多种的分类,从书写技巧和呈现风格上来看,基本可以分为晋朝 ...

  • 王铎临帖一点都不像,那他临什么?用什么方法临?

    关于书法中字形结构,一直是人们在学习书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不管是内行还是外行,第一眼看上去的就是字写得像不像,书法要从临摹开始,面对古人的作品,在临摹时临什么?摹什么?不就是为了把字形结构写得很像,从 ...

  • 隶书创作难突破,得看旧时汉王孙

    隶书盛行于两汉,西汉早期已经普遍应用,官府文书中所用亦是隶书,并广见于碑碣.墓志.摩崖.石阙.石经.画像题记及其他杂刻.除了<曹全><礼器><张迁>诸名刻,还有另一 ...

  • 元嘉元年画像石题记

    元嘉元年画像石题记

  • “龙门四品”这四件作品代表了魏碑楷书的最高水平

    1000年前的民间书法,这样的水平,连"楷书四大家"也写不出来! 三余书社 发布时间:2021.02-0116:30优质创作者 楷书哪一家写得好?在通常的认知当中,很多人会刻板地以 ...

  • 汉代画像石榜题发现与研究

    摘要:本文的榜题是榜题和题记的统称,包括传统所谓写在"榜"上的文字,即"榜题"和长篇独立的"题记"文字.自东晋戴延之的<西征记> ...

  • 汉画像石榜题题记研究特辑

    东汉建宁三年(一七〇) 河南南阳建宁三年许阿瞿题记原石(局部) 试谈汉代画像石上的题榜题记 赵超 摘 要:在画像石上面题刻文字内容并不是一个十分普遍的作法.除去一些可能是墓主家人要求刻写的人事年代记录 ...

  • 赵超|汉画像石榜题题记研究特辑

    摘 要:在画像石上面题刻文字内容并不是一个十分普遍的作法.除去一些可能是墓主家人要求刻写的人事年代记录外,大多画像石题刻很可能就是石工的自身兴至而为.考古文物学者借助它们判断有关墓葬.石质建筑等的年代 ...

  • 赵超:汉代画像石上的题榜题记

    [漢畫榜題專輯] 试谈汉代画像石上的题榜题记 赵 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要:在画像石上面题刻文字内容并不是一个十分普遍的作法.除去一些可能是墓主家人要求刻写的人事年代记录外,大多画像石题 ...

  • 赵超|试谈汉代画像石上的题榜题记

    东汉建宁三年(一七〇)河南南阳建宁三年许阿瞿题记原石(局部) 试谈汉代画像石上的题榜题记 赵超 就现存金石资料来看,早在北朝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已经有了对汉代画像石的大量记录.而国人 ...

  • 赵超 | 试谈汉代画像石上的题榜题记

    东汉建宁三年(一七〇) 河南南阳建宁三年许阿瞿题记原石(局部) 试谈汉代画像石上的题榜题记 赵超 摘 要:在画像石上面题刻文字内容并不是一个十分普遍的作法.除去一些可能是墓主家人要求刻写的人事年代记录 ...

  • 索德浩 | 中江塔梁子M3画像榜题“襄人”再考

    索德浩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内容摘要:塔梁子M3中的"襄人"舞蹈实为"踏歌","相引牵连手而跳歌也".巴地流行踏歌,常有类似舞蹈图像出 ...

  • 于右任50幅题签书法

    题签书法 于右任 于右任为<竹荫书屋画集> 题"造化为师" 于右任 题杨亮功著<星轺小纪> 于右任 题香港十大诗坛国庆庆祝会 于右任 草书<浣溪沙·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