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利国:请客的烦恼
早就想提笔写写这个烦恼,但又担心写不清说不明道不白,让人产生误会。我这里所描述的只是普通人,而不是权贵人有钱人。近几年看到不少写名目繁多送礼的文章,什么婚嫁酒、满月酒、上学酒、乔迁酒、开业酒,让人应接不暇。自己也有所同感,但有些观点我不是很认同。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春秋战国时间礼节都十分盛行,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人们在乎的不是宴席的美味,而是以有事请客为载体,亲朋好友在一起热闹一下。因此该礼尚往来的传统还是不能丢弃,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该送的还是要送,这是人之常情。我这里要写的是普通人请客的烦恼。
其实,请客是很头疼的事,请谁不请谁,那个该请那个不能请,有一定的学问,更有许多烦恼,搞不好就达不到请客的目的。就拿儿子结婚,姑娘出嫁来讲,这是人生的喜事,也是大事,应该请亲朋好友一起庆贺,分享主人的快乐。有的人工作仔细,列个名单进行排列,分为必须请的,可以请的,可请可不请的和不请的几种。经过再三权衡反复推敲才确定人员,有的甚至请知己的人参谋,提出合理化建议,正因为存在烦恼,所以才慎重。如果是请人办事,目的明确,找合适的人陪一下,要比办喜事简单多了。其实学问就在平时为人的积累,经验的积累。我们不能过高的估计自己的为人,也不能过低的估计自己。如果太过于自信,安排场面大了,到头来参加的人少,显得十分尴尬,如太不自信,场面来的人多了,往往是措手不及。因此平时要对自己进行公正全面的评估,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我在十五年前参加一个婚礼,我问主人安排多少桌?他说三十六桌备四桌,这场面应该可以,但到了中午十二点了,大厅里还不到六桌客人,主人表面上不急,可心里十分不爽,我们只能说大家都在上班,多等一会没什么。主人在走廊里打了不少电话,似乎是哀求大家快来。最后只有十一桌客人,这显然是超乎大家想象,主人也显得十分难看。这就是自信带来的困惑,也许主人百思不得其解。真正的原因就是平时你参加了多少这样的活动,你是否懂得人情世故,你事前的功课做的如何?如果不加思考,请帖满天飞,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
我也遇到一些人,平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亲朋好友家里有什么事,不闻不问也不愿意参加。可到了自己有事了,就慌了手脚。平时很少联系的亲戚朋友,主动上门联系。平时根本没有联系的同学又四处打听联系方式。因为他着急撑场面没人不行,可想而知这种概率有多大的把握。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显然不可取,但从这件事情对他来说就是教训,以后别人有事不能不闻不问吧!有位朋友讲,自女儿出嫁后,送礼的机会越来越多,别人讽刺他,女儿长大了自己也明理了。
特别是请谁不请谁,该请或不该请的问题上伤脑筋。尤其是小时候农村一个大院长大的人,长大后为了生计各奔东西,过年过节回去偶尔也遇到,但仍然住在老家的,谁家有事情大家都互相帮助。这不老张儿子结婚,想把老家大院里亲戚家们,请一起聚聚,安排专人专车接送到县城参加儿子的婚礼。这本来是个好想法,可少数人说三道四。说什么平时不联系我们,儿子结婚了才想到,这明显是给他脸上贴金吗?也有的说,我们家里有事怕耽误他们的工作,也不好意思请他们。还有人说,谁谁儿子结婚,只请了我二哥,我们姊妹四个就是二哥有钱,这不明显嫌贫爱富吗?其实情况并不是他们所想的一样,这里面肯定涉及到很多变数,最主要的是平时联系沟通多少及方不方便。非要往不好的地方想就有些歪了。
在单位上班的人办喜事也是很复杂的,如果在政府或事业单位上班,人员相对固定,请谁不请谁很好处理,但目前形势大家都很慎重,不能大操大办,范围相对缩小。如果在企业上班,人员流动较大,换单位比较频繁,如果办喜事请客就有些难度,主要是交往时间不长,每个人的情况还没有摸清楚,冒然请别人况且又是送礼,显然不好权衡。
过去请客也简单送礼也简单,过去送礼是根据具体什么事送什么礼,农村人捉支鸡,提点菜,拎一篮子豆腐,拿二斤酒都可以。现在不同了,只要是送礼都折合人民币。过去办喜事请客也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和烦恼,亲戚家们左邻右舍就这么多,早早的都知道了。而现在人员关系结构就比较宽泛,所以就存在烦恼,弄不好得罪人了还不知道。不少人说,现在礼重心沉,礼多心痛,导致请客人烦恼,被请者烫手。
《红楼梦》里有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生活中,总要与人打交道,人与人之间总有这样那样的关系,谁也不是生活在蒸空里,只有知情才能达理,这就是学问也是智慧。当然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喜事新办,简单为好,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2021.1.12十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