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何必涌泉相报?

    朋友金好救了一个落水少年,孩子的家长千恩万谢。不但请他去饭店吃了饭,还送给他三千块钱,可是金好说什么也不收钱,对方只好作罢。

    金好跟我说起此事,我盛赞他见义勇为,却认为他可以接受馈赠。

    他很惊讶,问我怎么会这样想。他说自己破冰救人可不是为了钱。

    我告诉他,冒着生命危险,冒着被冻伤身体留下后遗症的风险救人,是高尚的举动。

    但是拒绝谢意的做法虽然给对方省了钱,对方却可能心里不痛快。又何必呢?

    孔子的学生子路在路上行走的时候看到一个人掉到了水里,立刻跳下去救了上来。

    那人为了表达谢意,从家里牵了一头牛送给他,他愉快地接受了。

    孔子知道后没有像常人一样反对他接受馈赠,反而表扬了他,说:“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虽然救人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好处,但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完全可以坦然接受对方的谢意。

    拒绝感谢会让人很难受,因为他的心意没有被接受。

    有时候,不领情也是一种伤害。

    孔子认为,“夫圣人之举,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倪萍曾经资助过四个大学生,只有一个叫崔勇的经常发短信或电子邮件给她,向她汇报学习生活情况。

    崔勇不但在节日来临时给她打电话送上真诚的祝福,而且每年都从老家带一些土特产送给她。虽然东西值不了多少钱,但是代表了自己诚恳的感恩之情。

    倪萍却说:“这些东西就是最贵重的,还有什么比你们的心意更贵重呢?”

    崔勇还没毕业,倪萍就四处奔波帮他找工作。

    施恩者不图报,是品格高尚。受恩者不忘恩,是一种修养。

    卡耐基说:“感恩是极有教养的产物,你不可能从一般人身上得到,忘记或不会感谢乃是人的天性。”

    演员孙俪曾经和母亲从2002年开始资助一个贫困学生。

    该生努力学习,复读后考上大学,才知道资助他的是赫赫有名的大明星。

    当他慢慢从一个刻苦的学生变得虚荣、懒惰和贪婪,一次次超出正常范围地要钱,孙俪母女感到很失望,于是停止了资助,希望他能够自立。

    结果这个学生恼羞成怒,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长信发到网络上,使不明就里的网友们误会甚至攻击孙俪,弄得她一度心寒而且抑郁。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好心不一定得到好报,有时候反而培养出白眼狼。

    东野圭吾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让人无法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忘恩负义寻常见,恩将仇报伤人心。

    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村民跳进河里救上来邻居家的孩子,邻居千恩万谢,又请吃饭又送东西,同时嘱咐孩子永远不要忘记救命恩人。

    这位村民慢慢习惯了邻居的感恩,不但心安理得地接受一切回报,甚至开始以各种借口要钱要物。

    邻居家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因为实在不堪忍受救命恩人的无度索取,于是在一个黄昏买来酒菜,把他骗到当年自己失足落水的地方。

    两个人坐在河边喝酒吃肉,村民不忘反复念叨“如果不是我,你早就没命了”。

    年轻人不断劝酒,等到救命恩人酩酊大醉,一下子把他推下了河……

    施恩者如果居高临下,必有人不受嗟来之食。

    与人恩惠是积功累德,即使不图回报,上天也自有安排。倘若以此为资本,给别人造成困扰和压力,甚至给自己带来灾祸,那就太愚蠢了。

    五 

    俗话说得好,“饥时一口,胜过饱时一斗。”

    《史记》中记载,秦朝末年,韩信少年不得志,穷困潦倒,常常吃不上饭。有一个洗衣的妇人看他可怜,时而给他饭吃。

    韩信感激地说:“吾有必以报母。”

    妇人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韩信从军追随汉王南征北战,终于功成名就,成了大将军,当上了楚王。

    韩信派人寻访到那个善良的妇人,重重赏赐了她。

    《朱子治家格言》有云:“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施惠者不要总是希望得到什么回报,受恩者却不能忘记恩情。

    《弟子规》有云:“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不要说滴水之恩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是亲友的接济之义,以及贵人的提携之情,都应该铭记于心,适时回报。

    受人滴水之恩,不一定非得涌泉相报。“君子之交淡如水”,不给自己和对方压力,公私分明,和谐为贵。

    施恩与报恩,都是智慧。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作者郑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