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是免疫力差所致?天大的误会还有很多

#谣零零计划#

皮肤过敏、呼吸道过敏、消化道过敏、全身过敏……数以亿计的人深受过敏困扰。

红斑瘙痒,无颜以对

虽然是常见病多发病,但大众对过敏性疾病依然有深深的误会。

门诊上每天重复回答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让医生时不时感到胸闷甚至窒息感,联想到“喉头水肿”的凶险。

所以还是来扒一扒这些常见的不美丽误会,希望明天还有人问起的时候,能直接甩一篇科普过去,不行就两篇,省下海量宝贵唾液。

许多过敏原是隐形杀手

一、过敏是因为免疫力差

持有这种观点的患者不在少数,下一句话很可能就是“医生,我是不是需要提高免疫力”。于是乎,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免疫增强剂、保健品、补品粉墨登场,既解决了心病,又繁荣了经济,只是这过敏依然喜欢和你亲近。

其实过敏是一种异常免疫反应

因为你的免疫系统判断失误,对一些稀松平常的物质反应过度,一番厮杀后面红耳赤两眼通红,让战场一片狼藉,造成自身组织损伤却依然乐此不疲。

全身通红

这就是所谓的过敏

灵敏的敏,配上过犹不及的过。

所以对于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最有效的反而是抑制免疫的药物,无论是外用、口服或注射,如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中药来源的雷公藤等也是通过抑制免疫来抗炎抗过敏。

人体实在太微妙,别以为现在能上太空登月球科技发达,我们自身的小宇宙依然有许多谜团未解。

就拿免疫系统来说,有些是先天固有的,有些是后天逐步适应环境形成的,什么细胞免疫体液免疫、T h1Th2……光一大堆细胞因子就能绕晕你一辈子。

虽然许多人不喜欢激素,对环孢素A、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更是深深误会,但关键时刻救命的恰恰是这些忍辱负重的灭火队员。

掌握好适应症、禁忌症、用量用法、疗程才是关键。

至于讨人欢喜的免疫增强剂,许多时候作用说不清道不明,就像花瓶未必有用,但至少养眼,令人心情愉悦信心倍增也是好的,心理作用真的是实实在在的作用!

撇开“安慰剂”效应,就像前面讲的人体免疫错综复杂,许多时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玩无间道,所以部分患者如慢性荨麻疹,用了一段时间还真可能有效,保持平常心即可。

近年来有些医生不再称“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笼统用“免疫调节剂”来泛指,免得引起误会。

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治疗上不可能千篇一律,但需要一定的规范和底线。

中医推崇“阴阳平衡”,现代医学在强调循证医学的同时,也讲究平衡的艺术。

别把所有病都套上“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的帽子,尤其是过敏性疾病,否则容易滥用药物,用的不巧往往适得其反。

手部接触性皮炎

二、变态反应很“变态”

过敏原成千上万,可以是食物、药物、接触物、吸入物甚至体内的成分,如春天的花粉、紫外线和寄生虫、幽门螺旋杆菌(HP),影响到全身各系统,但你不能给人扣“花心”、“花花肠子”的大帽子,更不能说人家“变态”。

医学上称过敏反应为“变态反应”,一些大医院会设立“变态反应科”,但此变态非彼变态,和大家俗称的“神经病”没半毛关系。

变态反应(allergy)这个概念是由一位奥地利儿科医生Clemens Vonpirquet在1906年首先提出的。在希腊文中,allos意为变化,ergon意为反应,allergy即指“变化了的反应”。

也就是说对多数人很正常的东东,起了不该起的反应。比如有些人水果过敏,有些对蟑螂过敏,有些对米饭甚至水过敏,让你惊掉大牙。

手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传统上把变态反应分为四型,如过敏性休克等I型变态反应(速发型);接触性皮炎等IV型变态反应(迟发型);粒细胞减少等II型变态反应;血清病等III型变态反应。几乎所有临床科室都会碰到。

别再问“为什么人家没事,我就不行”的傻问题了,百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人发生,那才是真过敏,如果大多数人都起反应,那还真不是过敏。

就像大型聚餐吃了同样的鱼虾蟹,就你一个人发风团肚子疼,那有可能对某种食物过敏,如果多数人肚子不舒服,那就要考虑食物中毒了。

别再纠结“变不变态”、“断不断根”的问题了,好好观察生活中可能的过敏原,能预防的尽量做好预防,症状明显及时规范治疗,保持平和心态,才是远离“变态反应”的正道。

夜已深,至于其他对“过敏”的误会,如“柳絮君”的冤屈、“假性过敏”的谜团、“忌口”的源远流长、过敏原检测的迷信、药物过敏的谜团、皮试的无奈……以后有机会再聊!

什么花

如果您有奇特的过敏经历,也欢迎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