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以前,德清诞生了一位“天花病毒”防疫专家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本篇图片大多来自于网络,如有不规,请予指出并删除

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发自于武汉,来势凶猛,一下子便席卷全国,笔者所在的浙江德清当然也不例外。据有关资料显示,这病毒会致人以死地,政府倡导春节期间“不聚餐、不会友、不出门”是高明之举,由于此病毒传言毒性厉害,好多人吓得要死,连经常喜欢打电话聊天的马辛与江上飞鸿,近几天也黯然消影,倾间消失了,我想,这两位也许已经潜影于传说中苏东坡喜欢的半月泉底下了吧。大麻的范厂长也是,这几天藏身极深,也许潜进了湘溪河底,让“新型冠状病毒”找不到他。
事实上,病毒一直以来伴随着人类历史而相伴相生。德清之地,有着不平常的人类与病毒抗争的光辉历史,清朝初期,这里诞生了一位“天花病毒”防疫专家(一些专家考证,此人或许为浙北新市人),名为胡璞,字美中,一生从医,他在实践中掌握了一套“采痂种痘”抗疫防疫的医技,轰动当年中原,并通过不同渠道,传向国外。
一、胡美中——中国 “天花”抗疫防疫史上的传奇人物
关于“天花”,这是一种很古老的病毒,在迄今为止人类疾病中最为严重的四大疫害:天花、鼠疫、疟疾和霍乱,其中“天花”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疾病,它困扰了人类三千年以上,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以至人们对它“谈虎色变”,仅是二十世纪就被夺取有五亿上下数量的人类生命。
人类历史上,对于 “天花”,曾经创造出各类抗疫防疫的应用方法,但惜于没有详尽的记载,多数都失传于民间。而对于清代的德清名医胡美中,它的“天花”抗疫防疫事迹却有非常清晰的记载,它高明的医术,绝世的诊治,传为当年民间的美谈,这是非常珍贵的。早在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的《德清县续志》中就有记载:
胡美中,名璞,以字行,诸生崇祯。后佯狂弃家,而精于医。……杭州医商六岁儿痘,倒靥,气已绝。美中令置儿密室,禁人窥伺。自午至薄暮,闻儿啼,乳媪喜其得活,破窗纸窥之,见美中以刀挑耳筋,锯割之,大骇,排门入,抱儿出。美中怅然曰:“儿虽活,左膝毒未尽破,一足矣。”不受谢而去。时无种痘法,美中托名“峨眉山人”创为之,后遂传播。康熙壬辰后(公元1712年.)不知所往,雍正初(公元1723年),有以金陵见之者。
这段话后来被同治年间的《湖州府志》所引载。这里记载了清代德清有这么一位杰出的“天花病毒”预防专家胡医生的传奇故事。说他是“以字行”,才有“胡美中”之名的传扬。胡璞,字美中,在崇祯年间曾经通过考试录取成为秀才,是一位文化人。后来总结和创立了 “人痘术”的“采痂种痘”医技,对当年“天花”患者治愈率极高,起到抗疫防疫作用。这里记载了当年胡医生对一位患痘疫很严重,已经到了“气已绝”的六岁儿童进行治疗,当时这小孩长满一身痘疮,且不能结痂,这样严重的“倒靥”病症,胡医生还是泰然自若,以其高明医技救活了他。
根据这一记载,胡医生“天花”抗疫防疫传奇发生时间,应该在十七世纪下叶到十八世纪初,当年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版的《德清县志》未将其列入,原因是康熙十二年,胡先生的“天花”抗疫防疫医名未被广大传播,一直至十八世纪初,他以“峨眉山人”的托名,充分发挥他的“采痂种痘”“天花”抗疫防疫医技时,他的美名才被广泛传扬,越传越远,越传越神。后来就被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的《德清县续志》编者载入于史志。
二、胡美中的“天花”抗疫防疫“人痘术”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有资料说明,十八世纪末,英国著名医生琴纳成功发明的“牛痘术”, 为世界性“天花病毒”的抗疫防疫,作出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一事业的成功,琴纳医生自己也认可,是受到了中国的“人痘术”启示,而后才有“牛痘术”的成功发明。关于中国的“人痘术”,传说是很久远的晋朝就有了,但真正成熟的,还是在十七世纪末期,也正是胡美中先生的时代。在中国,医业一直没有被朝廷所重视,医术人才也没有被很好的理性保护与传承,再加上医术没有相关的医用设备支撑,没有当年其它优秀学科知识的支撑,医术就很难获得发展和取得社会认可,医学及从医的地位也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敬。这与现在“钟南山时代”的当今医学环境相比,其地位与优势确是截然不同。
胡美中的“天花”抗疫防疫“人痘术”,他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在于推进了后来英国医生创造了“牛痘术”,从而让人类挽救于水深火热之中。2019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世卫组织总部举办消灭天花40周年庆典会上,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先生不无感慨地说道“天花是迄今唯一被消灭的人类疾病。”也就是说,至今为止,人类真正称得上战胜疫害的,也只是仅仅“天花”而已。由此可见,当年胡美中医生从事的“天花”抗疫防疫工作,是何等的伟大,是对人类健康生存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2000年7月第3期的《中华医史杂志》上,有一篇《中国人痘接种术向西方的传播及影响》论文,比较理性地揭开了中国“人痘术”对世界“天花抗疫防疫”的“牛痘术”发明,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根据皇家学会档案记载:1700年英国著名医生、皇家学会会员马丁·李斯特收到一封寄自遥远中国的信。写信人是在中国做生意的英国西印度公司的商务人员,寄信日期是1700年1月5日。在信中,他报告了他在中国看到的“传种天花的方法”,他还具体描述了这种接种的过程:“打开天花患者的小脓胞,用棉花吸沾一点脓液,并使之干燥……然后放入可能患天花的人的鼻子里。”此后,接种者将患轻度的感染,然后痊愈,从而获得很好的预防效果。有趣的是,英国皇家学会图书馆的档案中还记载着 l700年 1月 14日哈维斯医生在皇家学会的一个报告,介绍了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这种中国人的实践”。由于李斯特收到的信是 1月 5日寄自中国,所以哈维斯医生作报告时,李斯特几乎肯定还没有收到那位英国商人的信。这些皇家学会档案记载非常重要,因为第一,它肯定了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这种中国人的实践”的开创意义;第二,说明中国人痘接种法至少在 1700年已直接从中国(而不是土耳其)传人英国,并为英国“上流社会”所知晓。
从以上资料说明,英国皇家学会图书馆在公元1700年前后,存放了来自中国关于“人痘术”的非常珍贵的资料,这对于日后十八世纪末英国医生琴纳的“牛痘术”的研究,无疑带来了重要启发。事情凑巧的是,公元1700年前后,正是胡美中“天花”抗疫防疫“采痂种痘”医技最为成熟的时期,他已经托名“峨眉山人”行医于世,在德清至南京(金陵)一带,声誉鹊起。当年英国著名医生、皇家学会会员马丁·李斯特先生,在1700年1月5日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的信,此信是一位在中国做生意的英国西印度公司的商务人员写的,信中所描绘的“传种天花的方法”,或许就是这位“峨眉山人”胡美中医生的“天花”抗疫防疫的“人痘术”。
三、这位“天花”防疫名医泰斗,或许真的是浙北新市人
目前一些研究考证清代名医胡美中生平及事迹的学者中,尚存在着对胡美中的出生属地有多种分歧。
从《德清县续志》辑入情况看,胡美中必定是德清人。根据嘉庆13年《德清县续志》编纂者的资料选录规则,续志卷八的“人物志”均为本地重要人物记载,编者在分卷前述中明确说明:
凡志人物之例四:一曰题请祠祀。二曰名位著闻。三曰事实可据。四曰著述行世。余不敢滥及或以附传见之。
可见编者持严谨的治学态度,遵循事实。关于胡美中其人及其医痘事迹的采纳,必是有事实可据,此事也属本地人的名位著闻。
另从同治年间编纂的《湖州府志》来看,编者在卷八十中列“人物传”,编者对各县的史志资料中,比较重要且有相当事实依据的人物,缉录其间,其中德清县的“胡美中”便被全文缉录,这里也就反映了《湖州府志》编者认同嘉庆13年《德清县续志》编者的看法,对“胡美中”一节的关注,表达了这个人的重大历史意义。
德清三院从业的著名中医钟锬先生,长期参与地方医学史的研究与从事医学著作的编选,在谈到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省嘉兴地区分会所汇编的《浙北医学史略》这本医学著作编著中,钟先生看到了该书将“胡美中为德清人”这一事实作为专家认可的内容,编入了该书。
我县著名史学研究学者陈景超先生,曾经对这位医界泰斗胡美中的出生属地进行了考证。他从德清胡氏家族支系源出的族谱进行了考察,发现胡美中(胡璞)王字旁为新市胡氏家族成员。如胡琏、胡瓛、胡瑄等,又据胡道传《仙潭后志》载,崇祯十三年,胡琏中进士,崇祯年间胡璞获诸生,胡应与胡琏当属一族。缘此,胡璞是德清新市人。
那么,胡美中究竟是乾元人,还是新市人呢,就笔者来看,在没有确切史料佐证之前,两种可能性都存在。从史料上看,胡美中与当年的门生谈九乾关系来看,也有可能应该是乾元的胡氏家族。但就陈景超先生按其名的字旁,为新市胡氏家族也有可能。乾元与新市都有胡姓家族,且不同支属,而“胡美中”之名都难于在其家族史料中找到其形迹。笔者认为,或许是出于《德清县续志》中的“后佯狂弃家”那一句,此人离家出走,家族便渐将他遗忘了,正因其癫狂,疯疯癫癫,一生无妻子,再加上旧时的医业并无地位可言,家人趋而避之,渐渐疏而远之,胡氏家族也就没有人提起“胡美中(胡璞)”这个人的名字了。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