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以下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浙北新市,一直以历史文化故事、古迹遗址、历史名人的“文化三密集”而闻名于江南。地域不大,却是一方文旅热土,历史文化海纳百川,几乎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笔者通过此文是向各位作一项体验介绍,新市古镇的一次极简文化旅行,可从“朱家桥”到“寺院桥”这一段风景着手。这样一次古镇极简文化旅行体验,是来自于“朱家桥”和“寺院桥”这两个景观点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空间。这两座桥既是浙北新市古镇现存的具体景观地址,更是古镇历史文化瞻仰的重要打卡地。这里的景观空间,我们会了解到不一样气势澎湃的古镇历史,了解到新市之所以称为新市,新市又如何成为江南运河大码头,这些历史谜团将一一得到解码。
“朱家桥”和“寺院桥”分别座落于新市古镇的偏西及偏北之处。熟悉新市地理情况的人知道,从“朱家桥”到“寺院桥”形成一个特定的“旅行路线圈”,分别有两条线可以供人选择,而两条不同方向的步行线又是环一条河流而行,每条步行线给游客留下不同的文化风景,个性又极富厚度。当你了解到这些历史文化内容之后,你会情不自禁为之感叹,原来新市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有底气的,绝对不是徒有虚名。从“朱家桥”到“寺院桥”,按其不同方向的行程,我们可以划分为“北向线”与“西向线”。“北向线”是从 “朱家桥”出发,经过“刘王庙”,入“寺前弄”,抵达“寺院桥”与“觉海寺”。“西向线”是先经过“西潭”“行灶桥”转东北,经过“西庙弄”,抵达“觉海寺”与“寺院桥”。从历史文化时代特性来看,“西向线”反映的是古晋治水文化,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古晋时期,新市百姓是如何战胜大自然灾害,择其利而居之。“北向线”则是丰沣的宋代文化,从这里了解到新市是如何在宋代获得人文历史的大发展。
首先,了解一下“朱家桥”的历史,“朱家桥”之名究竟出源于哪里,史籍无记载,至今也无查考。但根据五代十国时期,当时朝廷为新市庙神“朱泗”改神号为“保宁将军”后,该桥也同时改名为“保宁桥”,据此,“朱家桥”便应该与治水英雄“朱泗”有关。“朱家桥”向东南方向至南栅运河的中间河流,便是朱泗组织完成的治水工程,这座桥也恰好是这一段“西河”的开始,站在这里,你便进入了新市古晋时期的“朱泗治水成市”的历史故事中。正是这一段历史,让新市有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创世纪”,一场史无前例又空前绝后、长达十年的浙北民间重大治水活动,让新市灿然而生。再说一下“寺院桥”的历史,“寺院桥”之名是本地百姓对觉海寺前的一座石桥俗称,史籍上称“寺前桥”或“迎圣桥”。据考证,该桥最早应该比觉海寺建寺时间更早,早期称“福地桥”,因建寺之地称为“福地”,为南朝齐国大夫朱安期的墓葬之地。到了大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这里由乌程县令李集主持将武康“大唐兴善寺”移额于此,从此新市开始有了第一座寺院,这座“福地桥”也被称为“寺前桥”,随着明代时期重修为石桥后,作为募款发起人的寺僧惠源,为它取名“迎圣桥”,但此桥重修时间较长,人们不关注这座桥的“书名号”,只是知道这座桥是寺院里的僧人造的,因此就称它为“寺院桥”,一直延续至今未改。由“寺院桥”想到“觉海寺”,这座千年古刹创造出了宋代的文化辉煌,至今仍光芒灼人,打造了新市最为厚重的一段文化史。
这里提到的“西向线”,反映的是古晋治水文化,那是提示你可以沿着“朱家桥”,一直往西,抵达一座“行灶桥”时便抵达史书上所称的“西潭”,这是朱泗治水时挖渠开河的第一处蓄水之处,让这里的水潭能够通达东、南方向,以缓解一年春秋两季经常发生的旱涝灾情,可惜“西潭”目前已被填埋得很狭窄了。“行灶桥”一带又是吴越国王亲赐所建的一座规模宏伟的“双塔寺”,后来明代又在此建有政府治安机构“巡检司”等。走过“行灶桥”之后,转东便经过新市最为著名的“西庙弄”。这条弄前端处,原来就是一座拜祭治水英雄朱泗的神庙,此庙建于公元324年,历代整葺,规模叹为惊人,香客终年不绝。正因来此祭祀的香客太多,人潮似堵,人满为患,于是北宋年间,本地百姓又在新市的南部与东部,建造两座“朱泗庙”,形成新市古镇上的“一神三庙”奇迹。“西庙弄”的北端,又是明代文化大家陈霆的私家花园——渚山花雾,就是这位文化大家,为新市,乃至整个浙北,写下第一部乡镇级的方志《仙潭志》,成为旷世美谈。这里提到的“北向线”,反映的是本地的宋代文化,那是提示你可以从“朱家桥”出发,直接上南,就可以看到一座南宋的“刘王庙”,这里原来庙宇观殿丛立,北宋建有“东岳行宫”,殿貌恢宏。明代建有三元宫,等等。南宋时期的“东岳行宫”,原住有朝廷派遣担任转运使的吴柔胜,他是一位追随“程朱理学”的杰出饱学之士,当年位居丞相要职赵汝愚对吴柔胜才学很赏识,专门派他来浙北一带担任官职。之后,吴柔胜在“觉海寺”里偶遇到了从“常州通判”官职上退下来返乡养老的贵人沈浚,两人一见如故,无话不谈,倾心成为密友。后来沈浚的女儿嫁给了吴柔胜,两人成婚并定居于新市,生下两位男孩,后来两位男孩都成了南宋了不起的名臣,其中一位便是南宋丞相吴潜。吴潜在新市北栅处,建了当年皇帝赐额的“吴家园”及“履斋书院”,这段历史是新市文化史极为亮眼的点晴之笔。
无论“西向线”还是“北向线”,最后终点都抵达“觉海寺”。说到“觉海寺”,这是一座古老又有厚重内容的寺院,这里创造了新市严格意义上的文化内容形式。在北宋,这里出了一位高僧,他的名字叫若愚,这位僧人与当年大诗人苏东坡、陈师道、秦观、北宋高僧辩才大师、参寥大师等非常有名的法师来往频仍,传留很多历史佳话。若愚法师在“觉海寺”内建“弥陀阁”,建“墨妙亭”,做足了地方文化的内容,做高了地方文化的标杆,至今仍产生着重大而又深刻的文化影响。从“朱家桥”到“寺院桥”,看似一交极简的旅行,却是一次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体验。在新市,享受到这样的文化福利,并非是一件很夸张的事,这里的很多意外收获,常常会超越一位普通旅行者的想象预见。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