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时,发生了六件邪门的怪事,让人意想不到

战国末期,秦国的实力已经远远强于东方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马上就将结束。对于百姓而言,这当然是个好事,但对于六国贵族而言,这是灭顶之灾。所以,燕太子丹派出刺客荆轲,准备对秦王嬴政实施斩首行动,如果成功,当然会拖慢秦国统一的步伐。

平心而论,荆轲刺秦本身就是放手一搏,成功率低得可怜,失败很正常。然而,根据史料来看,荆轲刺秦时,发生的六件邪门的怪事,既不正常,也让人意想不到。

首先,荆轲带着秦国罪臣樊於期的人头和藏有匕首的地图入宫,就匪夷所思。春秋时,专诸刺王僚就是使用鱼肠剑,这个故事流传很广,秦人不可能不知道。而且荆轲从敌国而来,当然要经过仔细检查,怎么可能漏掉卷起来的地图呢?这是第一件邪门的怪事,简直不可思议。

其次,关键时刻,荆轲的助手秦舞阳发生了状况,他“色变振恐”,甚至有的史籍说他当场尿裤子了。要知道,秦舞阳的名气不比荆轲小,更是一个好勇斗狠之辈,当时荆轲迟迟不肯出发时,太子丹就准备让秦舞阳独立完成刺秦的。心中有胆怯可以理解,怎么会让秦宫都看出变化呢?这也是第二件怪事。

然而,第三件不可思议的怪事发生了。当荆轲献上樊於期的人头后,再给秦王嬴政打开地图,慢慢介绍割让的土地。此时的荆轲突然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掏出藏在地图的匕首,竟然没有能沾到对手的衣服。

这把匕首是刺秦的关键,此前已经做了精心准备:“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照这么说,为了试验匕首上的毒性,还死了好些人。然而,在如此近的距离,荆轲居然就是刺不中秦王,你说怪不怪?可怜那些试毒之人,无端端做了亡魂。难怪陶渊明也感叹: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一击不中,荆轲应当再次刺出匕首,甚至将匕首扔向秦王才对。哪怕是只有一个伤口,也能见血封喉。可荆轲却没有反应,倒是遭遇突发事件的秦王更迅速,他撕开衣袖,与荆轲保持了安全距离。

其实,这时候荆轲还有机会。因为秦朝法度森严,规定大臣不准带兵器,侍卫没有命令不能近身,所以他仍然处于一对一的状况。可是,第四件怪事发生了。秦王绕着柱子跑,荆轲却完全撵不上!

嬴政固然不是在宫中养尊处优的,但毕竟是个国君,大多数情况是骑马坐轿。荆轲却终日奔波,长期跋山涉水。论起体力和爆发力,秦王怎么能比得过荆轲?偏偏在这场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荆轲落尽下风,就是拿秦王没有办法。

随后又发生了第五件怪事,秦王本来拔不出剑,经过赵高的提醒后,马上抽出了长剑,然后一招制敌。要知道,荆轲是职业刺客,虽然此时没有长兵器在手,但好歹也是练家子的,怎么会被秦始皇一招KO,如此没有还手之力呢?

太子丹在选人的时候,绝对是精挑细选,荆轲一定也展现了足够的实力。可就在此时,荆轲的废材表现,让人感觉太子丹是不是眼瞎了。更可笑的是,荆轲此时想起要投掷匕首,居然还是让秦王轻松躲过。一场刺杀,荆轲毫无亮点,反倒显得秦王英勇无敌。这样的荆轲,嬴政能打十个。

第六件怪事最邪门,也最不可思议。荆轲刺秦失败后,还留有一口气,他先是吹起了牛皮:“我之所以一开始没有杀你,是想生擒,让你归还燕国领土,以报答太子。”(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这事情怪不怪?荆轲吹牛我们暂且不说,他为什么在未经拷打、逼问、诱导的情况下,就将幕后的主使者供了出来?其实,刺秦本身来说,无论成败,荆轲肯定是没命了。出发前,燕国方面难道没有做好预案,没有给足封口费,让荆轲毫无顾忌地说出一切真相吗?

所以,荆轲刺秦后,秦王除了对刺客本人泄愤,也将怒火发泄到韩国,发泄到太子丹身上。燕国迅速被灭,燕王喜为了平息秦王的愤怒,自己杀死太子丹,并且献上人头。这一切,与荆轲的临终遗言不无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