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不仅有女神 — 红山牛河梁(下)

凌源市到牛河梁遗址还有十多公里的距离,没有多久,汽车开上了凌源与建平交界的一片山梁,这是一片位于努鲁尔山山谷内将近10公里的山梁,牛河梁。

牛河梁全貌
(图片摘自网络)

在方圆50平方公里一道道山梁之间,发现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祭祀与埋葬中心40多处。它们都围绕在第一地点到第十三地点连起来的轴线两侧。其中已经正式发掘了第二、三、五、十六地点,并试发掘了第一、十三、十四地点。

牛河梁遗址区红山文化遗址分布图

(依 1983 ~ 1988 年调查发掘资料)

牛河梁遗址明信片

我的目的地就是这些遗址点,不过它们也不是每个都可以参观的。基于这些遗址点,今天的牛河梁已经建成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有红山文化研究中心、遗址博物馆综合馆、第一地点(女神庙)保护展示馆和第二地点(祭坛、积石冢)保护展示馆四个参观点。

在红山文化研究中心内的“纪念苏秉琦先生展览”展出了中国考古界泰斗苏秉琦的生平、学术贡献以及生前用品。

“纪念苏秉琦先生展览”序厅

苏秉琦从考古材料出发,归纳出中国文明火花爆发的三种形式:裂变、撞击和融合。并提出了中国考古学要着眼于“中国文化起源”“中华民族的形成”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三大问题。

苏秉琦学术理论展板

(拍自红山文化研究中心)

对于红山文化,苏秉琦先生更是预见性地将红山文化祭祀群归纳为“坛”“庙”“冢”祭祀建筑组合,并将中国古代祭祀礼仪制度的源头追溯到了5000年前。

苏秉琦夫妇与牛河梁工作人员合影

左起:辛占山、郭大顺、解慧珍、苏秉琦、

孙守道、方殿春、赵晓华

(拍自红山文化研究中心)

从研究中心出来,电瓶车拉着我又来到了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内全面地展示了牛河梁遗址的文化面貌,让我在国博的“玉出红山”之后,又一次系统地、全方位地了解红山文化。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老师不无遗憾地告诉我,这里所展出的展品大多为复制件,原件都保存在辽宁省博物馆和省考古研究院,当然那些精品现在都在国博的展厅之中临时陈列。

玉勾云形器(复制品)

(拍摄于牛河梁遗址博物馆)

玉勾云形器 (N2Z1M27)
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第27号墓
(拍摄于国博“玉出红山”展览)

不过,我最想看到的还是文物出土的遗址点。电瓶车继续带着我们顺着山梁上的小道前行,道路两侧仍然可以看到考古工作者在遗址点上繁忙的工作,就在不久前,牛河梁的发掘工作又重新启动了。继续向前,在牛河梁主梁的最高点,一个方形建筑跃然而至,这就是第一地点,我们俗称的“女神庙”,这个好似悬浮的玉匣的方形建筑就是遗址的保护展示馆。

第一地点(女神庙)保护展示馆

第一地点(女神庙)保护展示馆外

进入展示馆,看到女神庙的那一刻,我竟不敢相信这个沙盘似的遗址就是那座神圣的“女神庙”,这与以往我从各种渠道看到的现场照片差别太大了,直到反复和讲解老师确认后,我才接受了这个事实。原来,对于这座“女神庙”当年只进行试发掘,女神庙的遗址和内涵并没有全部被揭示出来,因此出于对遗址的科学保护,考古人员在对其试发掘之后进行了覆土回填,因而才出现了前面我看到的沙盘式遗址展示。

第一地点(女神庙)遗址现状
(我实际看到的样子)

根据1983-1985年的三次试发掘,目前可知女神庙位于牛河梁主梁顶端,与山梁的走向一致,呈现南北细长的半地穴式的多室土木结构建筑,平面呈“中”字形,主体由主室、东西侧室、北室和南三室连为一体,另有南单室,总面积75平方米。

第一地点(女神庙)遗址
(我以为会看到的样子)

建筑主室的西侧出土了一个真人大小的女性头像,此外遗址内还出土有残缺的耳、鼻、手臂、手、腿、乳房等分属于不同个体的人像残件,因此考古学者推测,这里可能是红山先民祭祀先祖的场所。而由于出土的遗物以女性形象为主,第一地点便被形象地冠以了“女神庙”的圣誉,并被认为是后世宗庙的雏形。

女神头像
(拍自牛河梁遗址展示馆)
人像残件
(拍自国博“玉出红山”展览)

从女神庙出来,向南沿小路前行1050米就来到了第二地点(祭坛、积石冢)保护展示馆。这里是牛河梁目前所发掘遗址中最大的一处,发掘面积约6000平方米。考古工作者从1983年到1998年发掘出五个大型墓冢和一个祭坛。今天在国家博物馆“玉出红山”展出的很大一部分玉器都是从这个遗址点出土的。

牛河梁第一、第二地点位置
(图片摘自网络)

如同女神庙一样,第二地点上如今也覆盖着巨大的遗址展示馆,样子好似变形的“玉猪龙”。进入到“玉猪龙”体内,我瞬间被第二地点宏伟的“石头堆”所震撼了。

第二地点(祭坛、积石冢)保护展示馆

(图片摘自网络)

第二地点全貌

这些石头,实际上就是红山墓葬最具特色的“积石冢”。墓葬全部以石板或石块修筑墓壁或封顶,葬具也多为石棺。也正是从这些石头搭建的墓葬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明显的阶级差异和复杂的社会形态。比如在一号冢内发掘了25座红山时期墓葬中,有两座最大型墓葬位于冢的正中位置。

第二地点一号冢

而旁边的二号冢,整体占地面积虽然很大,却仅有中央正方形的中心大墓(N2Z2M1)最为突出。大墓在石棺外砌石椁,石椁外是石头垒砌的阶梯式墓圹,外围再铺以石头和筒形器群作为冢界墙。而同冢的其他3座墓葬都远离大墓,形成了“一人独尊的政治生态”。不过让人惊奇的是,在这个最重要的中心大墓中,竟然既没有墓主人也没有任何随葬品。

第二地点二号冢
第二地点二号冢M1中心大墓
(拍于展示馆)

但是在周围其他墓葬中,发现了随葬规格极高的玉器群,墓葬规模越大,随葬的玉器做工越精细,造型越精美。这些高等级贵族墓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只随葬玉器,而罕见陶器,形成“唯玉为葬”的独特礼制现象。但总体来说,每个墓葬随葬的玉器数量并不算多,大多只有几件。

玉玦形龙 (N2Z1M4)
(拍摄于国博“玉出红山”展览)
玉凤、玉人 (N16M4)
(拍摄于国博“玉出红山”展览)
玉龙凤佩 (N2Z1M23)
(拍摄于国博“玉出红山”展览)

即便是随葬玉器最多的第二地点1号冢第21号墓(N2Z1M21)中也不过20件而已。这与同时期国内其他地区的贵族随葬大量精美陶器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玉兽面牌饰(N2Z1M21)
(拍摄于国博“玉出红山”展览)

而这些最具代表性的玉玦形龙、玉勾云形器和玉斜口筒形器具体是干什么用的,目前来看,也只能遗憾地说“还不知道”了。但是,它们应该都是与祭祀等重要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玉勾云形器
(牛河梁第十六地点二号墓)
(拍摄于国博“玉出红山”展览)
玉斜口筒形器
(拍摄于国博“玉出红山”展览)

在二号冢的东边,就是神奇的圆形祭坛。祭坛为三层台的同心圆,三圆直径从内到外分别是11米、15.6米和22米,相邻两圆之间巧妙地形成了

的倍数关系。

第二地点祭坛

若从天文考古角度分析,冯时认为,这种圈与圈之间精确的比值与《周髀算经》所记春秋分与冬夏至的太阳运行轨迹有关。

(改自第二地点展示馆展板照片)

而古人是怎么做到如此精确地施工,我们似乎可以通过下面的图示来推想一下。先规划一个边长为11米的正方形,其内切圆就是直径11米的内圈,其外切圆则是直径15.6米的中圈,然后再以中圈直径做边长为15.6米的外切正方形,则该正方形对角线为22米,以此对角线为直径再做外切圆,便建造出了直径22米的最外圈。

祭坛示意图 (勘误:蓝色线应为22米)
(改自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公众号)

解决了

的问题,也预示着我的考察马上就要结束了,时间已不允许我在这里多做停留。牛河梁的“坛”“庙”“冢”在这片广袤的山梁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显然,牛河梁遗址并不是一个人口聚集中心,更不是政治行政中心,而是高度发达的礼仪中心。5000多年前的牛河梁地区,也许就是当时人们心中的“圣地”,属于同一文化系统的人们,无论居住在多远的地点都会定期来此朝拜,并参加各种祭祀仪式。

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冢中心大墓复原
(拍摄于国博“玉出红山”展览)

然而,红山文化不久便衰落了。这也许和当时的气候波动、土地过度开发、社会对外部挑战的反应不当等多种因素有关。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当干旱的气候突然影响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时,当时的贵族们不去发展生产技术去促进生产,反而更加依赖祭祀活动去祈求神灵,最终导致了一个灿烂的文明瞬间衰亡。不过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今天并不能完全知晓。毕竟,一个文明的消亡要远比它的起源更加扑朔迷离的多。

玉勾云形器
(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24号墓出土)
(拍摄于国博“玉出红山”展览)

从牛河梁遗址回到凌源,我又从5000年前回到了今天。一碗羊汤过后的七个小时,我一路从平泉、承德回了北京,想必凌源羊汤也一定和平泉羊汤有着密切的联系吧。其实羊汤并没有给我什么特别的感受,反倒是凌源的烧饼口感是极好的。期待着下次再来,年底京沈高铁全线贯通之后,就不用再受几小时大巴的煎熬了吧。

西辽河流域的早期中国 -- 红山牛河梁(上)

参考资料:

1、李新伟:《裂变、撞击和熔合,苏秉琦文明起源三种形式的新思考》

2、郭大顺:《考古学观察下的古代辽宁》

3、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4、郭大顺:《辽宁史前考古与辽河文明探源》

5、刘安然:《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及其玉器研究》

6、刘国祥:《牛河梁玉器初步研究》

7、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

(0)

相关推荐

  • 红山玉器

    目前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 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 是红山玉器的最大一次集结展出 160余件文物中 大部分为玉石器 红山文化 是距今约6500-5000年前,中国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 ...

  • 第1436篇  论红山文化的“英雄时代”

    红山文化的主要遗址分布在内蒙古赤峰市.辽宁省朝阳市和阜新市.河北省的承德市等:红山文化的主要积石冢遗址位于朝阳市牛河梁.赤峰市敖汉旗草帽山.阜新市胡头沟.赤峰市巴林右旗那斯台等:主要祭坛遗址位于朝阳市 ...

  •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出土玉器...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出土玉器再探讨 牛河梁遗址是迄今所发现的红山文化晚期规模最大的埋葬和祭祀中心,玉器主要出自积石冢石棺墓内,因墓主人生前社会等级.地位.身份高低不同,随葬玉器的种类.数量 ...

  • 【辽】红山文化玉鳖牛河梁遗址出土

    牛河梁遗址是一处十分重要的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与凌源市的交界处,努鲁儿虎山谷间绵延十余千米的三道黄土山梁上.在东西约10000.南北约5000米连绵起伏的山岗上,有规律地分布着&quo ...

  • 西辽河流域的早期中国 -- 红山牛河梁(上)

    想了想,红山文化的这篇文章还是从一个故事说起吧.1971年的一天,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张凤祥在村北山岗造林时捡到一个裹着泥土的锈铁钩子,于是他便拿回家给弟弟用绳子拖着玩,没几天,铁钩子上的泥 ...

  • 古国探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东北史前玉器!

    在中国的商.周古墓中,常见有红山玉器的出土,由此可见,红山玉器最少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流失.1895年至1909年,日本人鸟居龙藏先后三次到中国东北进行"考查",亦是满载而归.1 ...

  • 【辽】四件红山文化勾云形器细节图览牛河梁出土

    前几天,结合国博红山中国展和辽博又见红山展,整理出了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冢一出土的四件勾云形器的一些细节图片以飨读者,闲话少说上图. N2Z1C:7,1983年10月28日发现于N2Z1南侧墓群上部的黑 ...

  • 【辽】牛河梁遗址采集的两件红山文化玉玦形龙高清细节图览

    标本7,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此件征集于牛河梁附近张福店(富山乡北山). 整体蜷曲如环,缺口未断,内缘相连.环孔和背部小孔均为对钻,环孔圆滑,无纹饰,用于穿系佩挂.兽首,大立耳,圆眼,吻部前凸,口微 ...

  • 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分期和年代

    内容摘要:[摘要]在牛河梁积石冢发掘所提供的层位关系基础上,分析出土陶筒形器的形态变化,建立牛河梁地区积石冢的整体分期方案,可以分为两期四段.在此基础上,结合碳十四测年以及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比较,进一 ...

  •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探源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群”

    中国城市网北京1月19日电(记者王楠)1月19日,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获悉,日前,<姬氏道德经>.<姬氏祖传经>传承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 ...

  • 牛河梁遗址N5Z2M2「红山文化彩陶」欣赏

    红山文化陶器中有细泥彩陶和带篦纹.划纹的粗陶.彩陶纹饰,以勾连式三角纹和菱形纹最具特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彩陶的制法.质地.部分器形与花纹,同仰韶文化彩陶相近似. 牛河梁遗址N5Z2M2出土彩陶罐, ...

  • 罕见!当年牛河梁红山玉器出土瞬间!

    目前红山文化的墓地发现已达16处,各个墓地发掘的墓葬近100座, "唯玉为葬"是红山墓葬典型特点,最具代表性的牛河梁红山墓葬玉器出土瞬间. 牛河梁遗址是在上世纪年代初在文物普查中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