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臣请辞,背后是真挚的感情,难怪此皇帝被称为大明中兴之主

明孝宗朱祐樘对大臣向来宽宏大量,对手下的大臣也很慈善,得到大臣们的称赞。说到朱祐樘比较信任的大臣,有个人就不得不提起,那就是弘治朝末年任兵部尚书的刘大夏。

朱祐樘

  不过,刘大夏在其重用的时间里,也曾多次乞求辞职。古代的官员请求辞职其实未必是真的想辞职,可能只是一种谦虚的表现。例如刘大夏于弘治八年、弘治十一年和弘治十三年都曾提出过辞职,这几个时间恰恰都是他的官职发生变化、得到升迁之时。此时刘大夏上的退职奏书用意很明显,那就是表示谦让。

  弘治十六年六月时,刘大夏又向朱祐樘上奏书请求辞职,不过这一次,刘大夏可能是来真的。当时刘大夏已经66岁了,接任兵部尚书已经一年多时间,兵部尚书一职确实给刘大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大臣

  刘大夏在刚任兵部尚书时,曾向朱祐樘表示他的担忧,他说:“兵部是朝廷要务,万一有事,我的才能不足以解决,所以害怕不敢来”,朱祐樘说:“你尽力而为吧。”

陈洪谟《治世余闻》:既受职,一日上召至幄中,问曰:"朕累召用尔,尔因何累以疾辞?"大夏对曰:"臣待罪两广,委的年老多病。况见近年四方人穷财尽,易于生变,兵部掌朝廷机务,万一变生,臣才不足以了此事,忧惧不敢来。"上默然久之,曰:"尔乃尽心办事。"大夏叩头退。

朱祐樘

  弘治十五年(1502年)六月,刘大夏看到当时明朝军队的诸多问题,向朱祐樘上书力陈兵政十害,虽得到朱祐樘的认可,但实施的难度很大。例如朱祐樘曾问刘大夏:“士兵明明有粮饷,出征也有行粮,为什么会那么穷。”刘大夏直言不讳,称士兵的粮饷被将帅克扣了一半。朱祐樘感叹:“我身为皇帝这么多年,都不知道天下军民贫困,这皇帝究竟是怎么当的?”感叹归感叹,朱祐樘和刘大夏都没能解决将帅克扣的问题。

  蒙古鞑靼侵犯大同,大同示警,朱祐樘打算出兵迎战,刘大夏却建议阻止。刘大夏认为明朝的将帅士兵、马匹远不如蒙古,只能以防守为止。弘治末年是蒙古侵犯明朝最严重的几年,明朝军队疲软已久,刘大夏身为兵部尚书,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大臣

  弘治十五年(1502年)底,刘大夏的儿子去世,也给刘大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虽然史料没有记载刘大夏有几个儿子,但白发人送黑发人,刘大夏肯定是伤心欲绝,再加上年纪老迈,让他产生退意。不过这次请辞仍然得不到朱祐樘的批准。

  在弘治朝末年,朱祐樘最信任的大臣除了刘大夏之外,还有左都御史戴珊。据《明史》记载,朱祐樘几乎是大小事宜,都会过问刘大夏和戴珊的意见。朱祐樘看到戴珊和刘大夏清明廉洁,曾私下赠送一些金钱给戴珊和刘大夏,并嘱咐他们不要谢恩,以免被其他人看到,产生妒忌。

《明史》:帝晚年召对大臣,珊与大夏造膝宴见尤数。

朱祐樘

  在刘大夏请辞不久,戴珊也曾上书请辞,原因是戴珊年老多病。朱祐樘对戴珊同样是苦苦挽留,甚至还派御医给戴珊看病。戴珊曾私下找刘大夏,对刘大夏说:“我年老生病,儿子还小,只恐会提前死去。你与我是同年,何不替我多说一句呢?”后来朱祐樘果然向刘大夏询问戴珊的病情,刘大夏把实情告诉朱祐樘,并乞求朱祐樘同意戴珊的请辞。

  朱祐樘说:“是戴珊让你这么说的吧?主人要留客人,客人都会留下来,戴珊难道不能为我留下来吗?我以天下事付于你们,犹如家人父子,如今天下未平,你们又何忍心离去呢?”刘大夏把朱祐樘的话转告戴珊,戴珊感动:“我宁愿死在任上。”

朱祐樘

《明史》:珊以老疾数求退,辄优诏勉留,遣医赐食,慰谕有加。珊感激泣下,私语大夏曰:“珊老病子幼,恐一旦先朝露,公同年好友,何惜一言乎?”大夏曰:“唯唯。”后大夏燕对毕,帝问珊病状,言珊实病,乞悯怜听其归。帝曰:“彼属卿言耶?主人留客坚,客则强留。珊独不能为朕留耶?且朕以天下事付卿辈,犹家人父子。今太平未兆,何忍言归!”大夏出以告珊,珊泣曰:“臣死是官矣。”

  朱祐樘以皇帝之尊,对一个大臣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对戴珊是非常信任的。戴珊当时确实重病在身,也深受感动。然而朱祐樘的话并非只对戴珊一个人讲,也是对刘大夏讲的。与戴珊不同,刘大夏虽然年纪不小,但身体还算硬朗,情况要比戴珊好多了。戴珊都感动得不愿意退休,更何况是刘大夏呢?没过多久,刘大夏第二次向朱祐樘上奏书,陈兵政十害,希望能够对军事进行改革。此后,面对庄浪土著首领鲁麟即将叛乱,刘大夏又请求奖励其先世忠顺,让鲁麟闲居,并解除其军权。之后,刘大夏又提出对京营和四方镇守的宦官进行整顿,也取得成效。

朱祐樘

  从弘治十六年六月到弘治朝结束,刘大夏一直兢兢业业,在兵部尚书的任上发挥作用,绝口不提请辞之事,这是对朱祐樘的回报。直到朱祐樘驾崩,刘大夏才于正德元年再次向明武宗朱厚照请辞。

  朱祐樘在位十八年,对待手下的大臣向来很仁厚,这也使得他得到大臣的回报。他真诚地对待刘大夏和戴珊,是最真挚的君臣之谊,也是君臣相宜的体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