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反酸烧心(反流性食管炎)的中成药

治疗反酸烧心(反流性食管炎)的中成药有哪些?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并存,主要表现为反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感(烧心)或灼痛、吞咽不利等。那么,有哪些中成药能够缓解反酸、烧心的症状呢?

1. 复方胃宁胶囊

复方胃宁胶囊的组方为猴头菌粉、延胡索、海螵蛸。主要功效为理气止痛,制酸。用于肝胃不和,胃脘疼痛,吞酸嗳气。

复方胃宁胶囊

2. 胃疼宁片

胃疼宁片的组方为山橿、鸡蛋壳粉、蜂蜜。主要功效为温中,行气,制酸,止痛。用于胃脘胀满,嗳气吞酸。

胃疼宁片

3. 安胃片

安胃片的组方为延胡索(醋制)、白矾(煅)、海螵蛸(去壳)。主要功效为行气活血,制酸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刺痛、吞酸嗳气、脘闷不舒;慢性胃炎见上述证侯者。

安胃片

4. 保和丸

保和丸的组方为山楂(焦)、茯苓、半夏(制)、六神曲(炒)、莱菔子(炒)、陈皮、麦芽(炒)、连翘。主要功效为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保和丸

5. 枳术宽中胶囊

枳术宽中胶囊的组方为白术(炒)、枳实、柴胡、山楂。主要功效为健脾和胃,理气消痞。用于胃痞(脾虚气滞),症见呕吐、反胃、纳呆、返酸等,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以上症状者。

枳术宽中胶囊

6. 舒肝健胃丸

舒肝健胃丸的组方为柴胡(醋制)、香附(醋制)、香橼、槟榔、牵牛子(炒)、青皮(醋炒)、陈皮、枳壳、厚朴(姜制)、檀香、豆浆、延胡索(醋炒)、白芍(麸炒)、鸡内金(炒)、五灵脂(醋制)。主要功效为疏肝开郁,导滞和中。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胀痛,胸胁满闷,呕吐吞酸,腹胀便秘。

舒肝健胃丸

7. 槟榔四消片

槟榔四消片的组成为牵牛子(炒)、槟榔、香附、大黄、五灵脂、猪牙皂。主要功效是清理肠胃,化滞消食,利水消胀。用于停食停水,气滞痰凝,消化不良,倒饱嘈杂,呕恶吞酸,大便秘结。

槟榔四消丸

8. 活胃胶囊

活胃胶囊的组成为砂仁、小茴香、肉桂、红曲、大黄、滑石粉、薄荷脑、碳酸氢钠、碳酸镁。主要功效为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用于肝郁气逆,脾胃不和引起:胸肋胀满,胃脘疼痛,气逆嘈杂,呕吐吞酸;及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活胃胶囊

9. 荆花胃康胶丸

荆花胃康胶丸的组成为土荆芥、水团花。主要功效为理气散寒,清热化瘀。用于寒热错杂症,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胀闷、疼痛、喛气、返酸、嘈杂、口苦;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荆花胃康胶丸

10. 摩罗丹

摩罗丹的组成为百合、茯苓、玄参、乌药、泽泻、麦冬、当归、白术、茵陈、白芍、石斛、九节菖蒲、川芎、三七、地榆、延胡索、蒲黄、鸡内金。辅料为蜂蜜。主要功效为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用于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烧心。

摩罗丹

需要注意的是,选用时需根据气滞、食滞、脾虚和血瘀证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中成药。同时,有一些治疗反酸烧心的中成药里,本身含有碳酸氢钠等西药成分,服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避免联用相同成分的西药。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

中国中医药报  2010年1月6日

□ 胡献国 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癌等病并存,主要表现为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感或灼痛、吞咽不利等。

本病属中医“胸痛”、“胃痛”范畴,中医治疗,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肝气犯胃型

主要表现为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胀满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吞咽不利,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当以疏肝理气为治,可选用逍遥散加减,药取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梅花、月季花、枳壳佛手、郁金各10克,甘草薄荷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气滞胃痛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开水冲饮;四逆散,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开水冲饮;柴胡疏肝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

肝胃郁热型

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势急迫,烦燥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当以泄热和胃为治,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药取丹皮、山栀子、黄连黄芩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栀子、郁金各10克,甘草薄荷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左金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三九胃泰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冲服;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

瘀血停滞型

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为针刺或刀割,舌质紫暗,脉涩。当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治,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取桃仁柴胡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三七、元胡、蒲黄、枳壳各10克,红花甘草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三七片,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元胡止痛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中华跌打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脾胃虚寒型

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隐隐,吐清水,喜暖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甚者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软弱。当以温中健脾为治,可选用理中汤加减,药取党参白术陈皮茯苓、法夏、黄芪各10克,炙甘草干姜、小茴香、丁香、吴茱萸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暖胃舒乐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小建中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冲饮;黄芪精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饮。

脾胃阴虚型

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隐隐,口干咽燥,或口渴,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多弦细。当以养阴益胃为治,可选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药取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桑叶、扁豆、黄精、石斛、天冬、郁金各10克,甘草、竹叶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参麦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生脉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养胃舒颗粒,每次1~2袋,每日2次口服,开水冲服。

3种反流性食管炎中成药
1.蒲元和胃胶囊
组成:延胡索、香附、乳香(制)、渐公英、白矾(煅)、甘草
功效:行气和胃止痛
主治:用于胃脘胀痛、噯气返酸、烦躁易怒胁胀等胃及十十二指肠溃疡属气滞证者。
2.平溃散
组成:白术、甘草、海螵蛸、厚朴、黄柏、绞股蓝总皂苷、沙棘
功效:健脾和胃,清热化湿,理气
主治:同脾胃湿热所致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反流性食道炎,属脾虚湿热证。
3.甘海胃康胶囊
组成:白术、枳实、甘草、海螵蛸、延胡索、沙棘、黄柏、绞股蓝总苷
功效:健脾和胃,收敛止痛
主治: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
山西省中医院

【治胆汁反流的中成药】

文章导读

如今,许多人平常也不留意健康饮食,就非常容易身患胃病,尤其是胃病,也是一种十分普遍但又对身体影响非常大的病症。身患胃病的病人最普遍的病症便是胆汁反流。胆汁反流会使身体的胃液代谢过多,因此务必应用用药治疗,许多中药方剂就会有非常好的实际效果。那麼,治胆汁反流的中药方剂有什么呢?

胆液反流性胃炎是在当代日常生活而言算作一种常见疾病,而且它是一种消化内科常见病。胆液反流性胃炎因为病人身患贲门扩约的作用出現的阻碍造成十二十二指肠內部的胆液也有别的的液體根据贲门往上倒流至胃内,进而刺激性到胃粘膜,也就是这样引起胃里炎症的病症。医治胆液反流性胃炎的方式 有很多,在其中,中药治疗也是一种。下边就中医学医治方式和大伙说说有什么。

1.胆胃郁火型

此型胆液反流性胃炎病人可主要表现为胃腕炙热、时有涨痛、呃逆频作、口苦口臭而干、呕苦口水、吐后才舒、胸胁痞闷、惊惕躁动不安、舌色偏红、苔薄黄、脉沉数。医治本病应坚持不懈清热解毒利胆、和胃降逆的标准,可采用黄连温胆汤交互。其中药方剂构成是:黄芩、枳壳、半夏、茯苓、姜片、郁金、柴胡、赤芍各6克,竹茹12克,薏苡仁10克,生甘草3克。将所述药品自来水煎制完去渣取汁,可每天服一剂,分2次喝下。

2.肝郁脾虚型

此型胆汁反流型胃炎患者可主要表现为胃腕隐隐作痛、恶心想吐、呕苦、呃逆、返酸、食则脘胀、面黄、困乏、大便溏薄、舌色淡、苔白腻、脉沉缓。医治该类病人应坚持不懈疏肝健脾、行气和胃的标准,可采用逍遥散交互。其中药方剂构成是:黄芩、川芎、赤芍、白术茯苓、薏苡仁、姜片各15克,香薄荷、党参、香附、玄胡、吴茱萸、生甘草各6克。将所述药品自来水煎制完去渣取汁,可每天服一剂,分2次喝下。

3.肝胃失和型

此型胆液反流性胃炎病人可主要表现为胃脘胀痛、且涨痛持续不降、呃逆后稍舒、遇怒加剧、口苦口臭闹心、呕吐苦口水、舌色淡、苔白腻、脉沉。医治本病应坚持不懈舒肝理气、和胃利胆的标准,可采用四逆散交互。其中药方剂构成是:黄芩、枳壳、芍药、茯苓、半夏、白豆蔻、茵陈、苏梗、生甘草各6克。将所述药品自来水煎制完去渣取汁,可每天服一剂,分2次喝下。

4.肝气郁结血淤型

此型胆液反流性胃炎病人可主要表现为胃腕刺疼、且在晚间加剧、痛点固定不动不移、按之更甚、呃逆频作、口苦口臭、呕血、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脉沉涩。医治该类病人应坚持不懈舒肝理气化淤、止疼和胃的标准,可采用桃红四物汤交互。其中药方剂构成是:熟地、川芎各15克,赤芍10克,羌活8克,桃仁9克,玫瑰花、佛手、乌药、延胡索、生甘草各6克。将所述药品自来水煎制完去渣取汁,可每天服一剂,分2次喝下。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胆液反流性胃炎的种类也是有不一样归类的,病人要依据本身的详细情况剖析采用实际的关键治疗法。切不能随便的挑选。那样不容易痊愈本身的病况,或许还会继续加剧病况的发展趋势。另外,假如一些病人应用中药材后失效,那麼就需要到医院门诊开展系统的医治,终究中医治疗還是因人而异的,对一些病人是失灵的,病人要引起重视

6种治疗口苦口臭的中成药
1.藿香清胃胶囊(脾胃湿热)
组成:广藿香、栀子、防风、南山楂、六神曲、石膏、甘草
功效:清热化湿,醒脾消滞
组成:用于脾胃伏火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涨满,不思饮食、口苦口臭等症。
2.半夏和胃颗粒(脾胃虚热)
组成:半夏(姜制)、黄芩、干姜、黄连、党参、炙甘草、大枣
功效:和胃降逆,平调寒热
主治:用于脾虚胃热所致的胃脘胀满,神疲乏力,胃纳减少,嗳气反酸,口苦口干,大便溏或不爽;也可用于浅表性胃炎或消化性。
3.龙胆泻肝丸(肝胆湿热)
组成: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盐车前子、酒当归、地黄、炙甘草
功效:清肝胆,利湿热
主治: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4.小柴胡颗粒(邪犯少阳)
组成: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
功效: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主治: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5.左金丸(肝火犯胃)
组成:黄连、吴茱萸
功效:泻火,疏肝,和胃,止痛
主治: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6.秘治胶囊(胃肠湿热)
组成:大黄、桃仁、杏仁、枳壳、厚朴、黄芩、半夏(制)、香附、木香、麦芽等17味。
功效:清热导滞,缓泻通便
主治:本品用于胃肠实热所致的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甚则肛裂便血,口苦口干,小便短赤。

反流性食道炎中医治疗法则!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主要表现为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感或灼痛、吞咽不利等。本病属中医“胸痛”、“胃痛”范畴,中医以辨证论治,分型治疗。

  懂点医——反流性食道炎中医治疗法则:

  【肝气犯胃型】

  主要表现为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胀满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吞咽不利,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治则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可用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梅花、月季花、枳壳、佛手、郁金,甘草、薄荷。或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乌贼骨,郁金、元胡、制香附、苏梗、半夏、枳壳各,甘草。

  中成药可选用【气滞胃痛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开水冲饮;四逆散,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开水冲饮;柴胡疏肝丸,每日2次口服。

  【肝胃郁热型】

  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势急迫,烦燥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治以疏肝清热、和胃降逆治法,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山栀子、黄连、黄芩、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郁金,甘草、薄荷。

  中成药可选用【左金丸】每日2次口服;或丹皮、栀子、大黄、花粉、白芍,柴胡,生地瓜蒌,石决明,竹茹;或三九胃泰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冲服;丹栀逍遥丸,每日2次口服。

  【气虚血瘀型】

  症见吞咽困难、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为针刺或刀割,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脉涩。治以益气养阴、化瘀散结、理气止痛,方选启隔散加减:丹参、茯苓、太子参,浙贝母,荷叶、柿蒂,当归、郁金,三七粉,桃仁,元胡。 或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柴胡、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三七、元胡、蒲黄、枳壳,红花、甘草。

  中成药可选用【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三七片,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元胡止痛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中华跌打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本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癌等病并存,主要表现为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感或灼痛、吞咽不利等。本病属中医“胃痛”,“反胃”等范畴,中医治疗,一般分为以下5型。
1.肝气犯胃型:
临床表现: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胀满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吞咽不利,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治则:疏肝理气。
主方:逍遥散加减。常用药:柴胡、当归、白术、茯苓、梅花、月季花、枳壳、佛手、郁金各10克,白芍30克,甘草5克。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开水冲饮;柴胡疏肝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
2.肝胃郁热型:
临床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势急迫,烦燥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则:泄热和胃。
主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丹皮、山栀子、黄连、黄芩、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栀子、郁金各10克,甘草5克。
中成药:左金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三九胃泰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冲服;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
3.瘀血停滞型:
临床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为针刺或刀割,舌质紫暗,脉涩。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柴胡、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三七、元胡、蒲黄、枳壳各10克,红花、甘草各5克。
中成药: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三七片,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元胡止痛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中华跌打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4.脾胃虚寒型:
临床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隐隐,吐清水,喜暖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甚者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软弱。
治则:温中健脾。
主方: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陈皮、茯苓、法夏、黄芪各10克,炙甘草、干姜、小茴香、丁香、吴茱萸各5克。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每次10丸,每日3次口服;小建中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冲饮;温胃舒,每次10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饮。
5.脾胃阴虚型:
临床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隐隐,口干咽燥,或口渴,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多弦细。
治则:养阴益胃。
主方: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桑叶、扁豆、黄精、石斛、天冬、郁金各10克,甘草、竹叶各5克。
中成药:参麦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生脉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养胃舒颗粒,每次1~2袋,每日2次口服,开水冲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