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咔咔”的弹响声,才算正骨吗?
之前因为综艺,正骨的话题大火,于是有不少朋友来问:“为何我正骨时,不像别人一样发出“咔咔咔”的声音?”
其实,正骨一定会发出“咔咔”声的说法,大多来自于一些对正骨流于表面的认知。
古时对关节的调整有“入骱”一说,《伤科补要》讲:“凡上骱时,骱内必有响声活动,其骱已上;若无响声活动者,其骱未上也。”所以一般认为调整骨关节,对位、归位的标准就是发出“咔咔”声。
但“入骱”发出的声音,真的是“咔咔”声吗?就大家日常生活经验而言,身体常常会发出一些响声,比如掰手指,比如用力旋转上身来扭转腰部,再比如用力甩脖子,都会发出响声。还有一些人久坐后起身,膝盖也会发出响声。这种声音和一般调整腰椎、颈椎发出的声音,我认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就只是肌腱强行滑过关节的声音。关于这种声音,还有一种说法,讲的是关节里关节液储存有小气泡,掰手指时,气泡弄破,发出的爆裂声。
照“气泡说”的说法,一般手指掰响后,要很久才能再次掰响,因为气囊充气需要一个时间间隔。但像手指虽然只能掰出一次响声,掌骨却能持续不断地发出响声,是因为关节里气泡非常多吗?难道这两种响声的机理不一样?
其实是一样的,掌骨可以持续发出声音,是因为滑过骨头的肌腱被固定在同一个位置,所以可以一直有声音,而一般的掰指头、扭腰、转脖子,肌腱并没有固定,用力一转时,第一次时肌腱有足够的张力发出弹响声,而转过之后,对侧筋膜从远处借来空间,因此张力变小,无法再发出声音,需要一段时间,等筋膜的张力恢复了,才能再产生足够张力。
这也是掰过指头,转腰、扭脖子后,会觉得很舒服的原因所在,因为筋膜变松了!
而过一阵子当你又想扭脖子、转腰、掰指头,并不是掰里面气泡的二氧化碳堆积使你不舒服,而是筋膜张力再次变大,不释放就拉着难受。所以,调骨头发出声音后,是对侧筋膜张力因借用而变小,使得关节可动空间变大,跟骨头是不是归位根本是两件事。因此,一个对关节的扭旋扳转的动作,希望关节朝着对的方向行进,并发出弹响声音,通常会有舒服感或所谓的治疗效果,因为卡住关节的对侧筋膜松掉了。要摸清楚关节须往那个方向调整很容易,难在知不知道这一扭旋,筋膜张力是从哪里借来的,这样借要不要还,还回去后关节是否又还定的住。就像指头一段时间要掰一下,腰和脖子一段时间要扭一下,这只能算是一种放松,对结构的矫正并没有起到想象中的作用。
至于真正关节半脱位矫正,是关节系统有足够的空间供骨头挪移,如果空间不够就向远处借(代偿),结构回正后借的空间自然会还回去。
骨头对位,是该关节的筋骨齐调,因此会有轻微的震动或滑动感,有时很轻微几乎感觉不到,这才是“入骱”的真正意思。
而不是把关节掰出声音就叫入骱有声,强行掰很多时候会伴随着强烈的疼痛,这都是手下功夫不到位的表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