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更新之路
△ John W. Gardner
这是一个未解之谜:为何有些人走向不思进取,停止学习和成长,而另一些人终其一生都保持活力。考察原因时,我们要抱有同情心:也许生活给他们出了难题,超出了他们的能力;也许他们的自信自尊受过重创;也许成年生活带来的怨恨和委屈缠绕在心底,把他们压得动弹不得、喘不过气来。
我是说那些不管看起来有多忙,但已经停止学习或尝试的人。他们中很多人只是机械地活着。我不会嘲笑他们。生活是艰难的。有时单纯活下去本身都需要勇气。但我担心那些不管什么年纪,却未能实现其潜力的人们。
我们不能忽视我们自己觉得舒适的习惯和观念所助长的自满、刻板或自我囚禁的危险。看看你周围吧。多少熟人,甚至比你小的人,已经被僵化的态度和习惯困住?法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和历史学家沙尔-奥古斯丁·圣伯夫曾说,“有些人的时钟在生命的某一刻就停摆了。”
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走向不思进取的危险,我们可以采取行动。你不必像停摆的时钟那样停下来。就算你的钟停摆了,你可以再把它上劲。你可以继续保持活力(各方面的活力),除非你身体不行了。我认识一些觉得无能为力的人,觉得生活把他们困住了。但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生命中的转折出人意料。
我们自筑牢笼,成为自己的狱监,但我说过,父母和社会在这过程中搭了把手。他们为我们创建了角色和自我意象,这些角色和自我意象长时间控制我们。有意识要自我更新的个体不得不面对过往的阴影——对早先失败的记忆、儿时事件和叛逆的残留、长时间积累下来已忘记缘由的悲伤和怨恨等。有时人们对过往念念不忘,是怀念某些貌似美好的片段,但这对成长的阻碍不可避免。 曾登上珠峰的吉姆·惠特克说,“你不可能征服山峰。你只能征服你自己。”
当我看过越多的人生,我就越相信,人的成长历程比我们自以为的要长得多。如果我们在三十几岁,甚至四十几岁变成熟,我们做得就还不错了。
大家有一个迷思,认为学习只是年轻人的事。但有谚语说:“当你积累了丰富阅历之后,你学些什么才真正重要。”人生的中段很棒,是很棒的学习的时段,甚至中段之后的时光也是。我76岁生日之后接受了一个新工作,仍然在学习。从全部生活中学习吧。从你的失败中学习。从你的成功中学习。当你时运不济时,问问自己,“这是要教给我什么?”这些经验教训并不总让人开心,但它们就是会接踵而至。
我们从我们的工作中、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身上学习。我们通过接受生活中的承诺学习,通过扮演生活交给我们的不同角色(可不一定是我们自己会选的角色)学习。我们通过慢慢变老、经受苦难、爱人、冒险、忍受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学习。
你成长过程中所能学到的,并非像获取信息、培养技能那样简单的事。你学到,不要陷入到自我毁灭中。你学到,不要在焦虑中耗尽能量。你发现如何管理自己的紧张。你认识到,自怜和怨恨极具破坏力。你会发现这世界热爱有才华的人,但会给拥有品行的人以回报。
你慢慢认识到,大多数人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你;他们总想着自己。你了解到,这世上总有一些人不会爱你,不管你如何努力取悦他们;你会学到,有些事刚开始让你痛苦烦恼,到后来却轻松愉快。
这些事在人生早年很难学到。通常你得走过一段旅程,经历过起伏之后才能理解。像作家诺曼·道格拉斯说所说,“有些事你无法从其他人那里学到,你得浴火重生。”你会与自己和解。最终你会领悟编剧塞缪尔·贝尔曼说的,“每条路的尽头你都会遇见你自己。”
你学会相互依赖的艺术,满足你所爱的人的需要,也允许你自己需要他们。你甚至可以做到自然率真,这品质通常要历时多年才能获得。你可以超越生活的复杂实现简单。
当然,失败也是人生故事的组成部分。人人都会失败。当乔·路易斯问鼎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他说,“每个人都必须时不时设想自己被击到的样子。”问题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你能不能站起来、走下去。还有另一个小问题:“你会在自己的失败中妥协吗?”很多人会这样。尽量不要。
完善的终身自我激励者的敌人,是很幼稚地想要有一个具体的、可描述的目标,用以驱动我们全力以赴,朝它努力。我们愿意相信有一个点,一旦达到,我们就感觉成功了。我们想要一个计分牌记录我们攒的分数,分数足够,我们就是成功人士了。
因此你忙不迭地、汗流浃背、不停攀登,想达到你想象的那个目标。当你如愿登顶,俯瞰四周,这时很可能你略觉空虚。也许不止一点点空虚。你会想,自己是不是爬错了山。
但山这个比喻全错了。生活不是有顶峰的山,也不是有人认为的,有答案的谜,或是有最终比分的游戏。
生活是无尽的展开,而且如果我们愿意,可以让它成为一次无尽的自我发现之旅,一场在我们的潜在可能性与生命机缘之间没有尽头、且无法预料的对话,从中我们会发现自己。这种潜在可能性并非世人认为的成功,而是实现一个人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学习、感知、好奇、理解、爱和渴求的能力。
可能你想象,到自己35岁、45岁、甚至55岁时,你就知晓自己所有的潜在可能性了。别骗自己了!
你得知道,你得以充分发展的那些能力是你自己与生活中的挑战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些挑战在不断变化。是生活激发出你的能力。
你也许了解、或者还不够了解自己。你身上还有更多你从未利用的能量之源、尚待开发的才华、未经考验过的力量、超越你过往付出的种种可能。
你明白,有些天赋你没有好好开发。但你相信你有些自己都无从知晓的天赋和潜能吗?
讨论自我更新,就避不开激励的话题。有人把常识(horse sense)定义为马所具有的好的判断力,从而不需要在人身上下赌注。
但我们必须在人身上下赌注,而且通常除了判断力,我还会在人的进取心这个品质上下更多赌注。技巧的完美不足以代替强大的进取心所带来的精神的提升和精益求精的表现。这世界是由有高度进取心、热情洋溢、有追求并有信念的人所推动的。
我并不是在说狭义的野心。不管怎样,野心最终会消退,或许也应该消退。但你可以终生保持你的热情。如果我能送你一句话,那就是,“投入兴趣。”每个人都想变得有趣,但能激活这一点的是投入兴趣。保持好奇心。发现新事物。在乎些什么。冒险做些什么。展开双臂拥抱些什么。
对很多人来说,生活是流泪伤心之地;因为没人能逃离苦痛。但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意义的环境中,我们就能应对。在历史上比较稳定的时期,有延续性的社区和传统制定的文化模式为我们创造了意义的环境。有此强大助力,我们可以利用人类精神博大精深的宝库,在全人类受苦的大背景下理解自己的苦难,感谢生活的馈赠,并用自尊承受生活中的羞辱。如今你不能指望这些传统了。你必须为自己的生活打造意义,你通过承诺,不管是对你的宗教、对你遵从的道德律令、对你生命中要完成的工作、对你所爱之人、对你的人类同伴们承诺,来打造意义。年轻人四处奔走寻找身份认同,但在一个变化无常、无根的、多元化的社会里,这不再唾手可得了。身份认同就是你对什么做出了承诺。
这可能只是意味着做事做得更好,不管什么事。很多人只是通过做自己,就让这世界更好。至于他们是开卡车、或是在乡下开店、或是抚育家庭,都无关紧要。
我们常把青年时期和忙碌的人生中段认为是承诺付出期。当你年岁渐长,你得知你有权为自己考虑了。但那是个有害的处方!所有人,不管年纪大小,都需要超越其自身的承诺,需要承诺带来的意义感。过分关注自己是一个牢笼,过于关注自己的人最终会了解这一点。超越自身的承诺可以帮你逃出牢笼。
不断更新的、坚定的乐观是最佳策略。未来不是由那些并不相信未来的人塑造的。有活力的人总是准备好去赌上他们的未来、甚至生命,投入结果未知的旅程。如果人类的祖先在纵身一跃之前仍然左顾右盼,我们也许至今都蜷缩在刻满动物图像的原始洞穴里。
我说的是坚定的乐观。失败的尝试会让我们的期望破灭,我们要克服这一点。我们得相信自己,但绝不能认为未来是坦途。这很难。生活是痛苦的,天要下雨。丘吉尔说,“我没有别的东西奉献,唯有辛劳、泪水和血汗”,他并不悲观,他有更多可以奉献的,但作为一个优秀的领袖他说前路艰难,他还说了所有伟大领袖重复在说的——失败是一个可以增进决心的理由。
我们不能幻想有一个乌托邦,事事井井有条,人人完美无瑕。生活是纷乱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失去平衡和找回平衡的过程,一场持续的挣扎,永无一劳永逸的胜利。没什么是永远安全的。每一场重要战役都打了再打。你会想,这种挣扎,永无止境也没有明确结局,人真的能承受吗?但历史告诉我们,人的精神能很好地应付这样的世界。
前面我提到“学习是年轻人的事”这个迷思。我想举个例子。不久前我给《读者文摘》写了一篇文章,举了一个特别有趣的关于自我更新的真实例子。这个男人已经53岁,成年后大都在债务和不幸中挣扎。服役期间他在战场上负伤,左臂毁了。他被俘,关押了5年。后来他干了两份政府工作,无疾而终。53岁时他又入狱了,二进宫。狱中他决定写一本书,天知道因为什么。那本书后来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著作之一,享誉世界350多年。这位狱中人叫米格尔·德·塞万提斯,书名叫《堂吉诃德》。
我希望你明白,只要你身体尚健康,机遇之门就不会完全关闭。我并不是指要跻身高位的机遇,而是从各个层面成长和丰富你生命的机会。
多年前我做了个演讲,最后总结讲了生命的意义,这个演讲被不断重印,15年后,那最后一段总结又戏剧性地回到我这儿了——以一种非常痛心的方式。
一位卡罗拉多的男士写信给我,说他20岁大的女儿几周前在出车祸中去世了,她钱包里有一段我的演讲。他说很感激我,若不是那段话,和他女儿随身带着它的事实,他不可能得知女儿的价值观和她关心的事。
我无从想象她从哪儿看到这段话的,这段话如下:
“意义不是你意外发现的某种东西,不是猜中的谜底,不是探险发现的珍宝。意义是你自己打造进生活的东西,你从你自己的过往、你的爱恋、你的钟情、融入你自身作为人的各种经验、你的才华和理解力、你相信的事、你所爱的人、你愿意为之做出牺牲的价值观。素材已准备就绪,只有你自己能把它们拼在一起,打造出你自己独特的生活形态。过一个充满尊严和意义感的人生吧。若如此,所谓的成功与失败的平衡就没那么重要了。”
约翰·威廉·加德纳(John William Gardner,1912-2002),美国林登·约翰逊总统时期的健康教育与福利部长。他也是卡内基公司的总裁。在1964年出版的《自我更新:个人和创新社会》一书中,他强调了乐观、毅力、冒险、实验和爱的重要性,认为不断更新自我的人有能力创新。本文编译自他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