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 金山夜话 20130711
一地鸡毛之前,在下又跑了一趟兴隆,不过这一回是“被跑”,躲过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兴隆二期,在下去了上博,虽然“被组织”“被代表”而名列“组织人员”名单。可一从上海回来,“组织者”就又来招呼了:兴隆一期你“蹭”了车是吧,这次兴隆二期伍老板盛情款待,大家伙要感谢并回赠一件名家制作的紫砂壶,你开车送一程吧。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最软。出来混,迟早要还。。。。。。
在下就这么专程当了一回车夫,聊算作是第二次去兴隆,私下里计算,这大概算半次吧,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了兴隆竟然又见到“迷糊”,事后多年才知道:兴隆一期二期以及这个“半次”的答谢之旅,他们这些局内人或“组织者”都是约好了的,早有安排。只是对在下这个局外人来说,第一次的兴隆行是最后时刻的雪中送炭,第二 。。。半次是随遇而安。传统汉文明的审美之四宁四勿之一,叫做宁真率勿安排。
这个在下的第二。。。半次,网络上有相关帖子,叫做“答谢之旅”,感兴趣的同好自己找找看吧,足本很详尽,在下只记得当时见识到了兴隆大手网罗的回流家具,以及西安客商专程造访兴隆推荐的所谓“檀香花梨”。
回流家具在如今自然是尽人皆知了,2007年的当时却未必被大多数的爱好者所接受。老话说:人不如旧,衣不如新。家具这长物,自然算不得人的。兴隆春江水暖,不仅网络黄花梨回流家具,连自家八十年代初倒腾转手赚差价的第一套民国款广式酸枝家具也高价收了回来。
当年那套广式酸枝家具的阔绰买家是台山某电风扇厂老板,沧海桑田,那时候的兴隆主人,还是个骑二十八英寸自行车走街串巷现金收购老旧红木家具的“酸枝亮”;从事电器生产制造的则是神通广大的猛人,最有名的广东家电闻人,叫做何享健,当年不过守着五千块钱起家的顺德北滘的一家街道五金小厂加工电风扇,如今的名号,叫做美的集团。那套民国广式酸枝家具,当年大概也卖了五千,2007年的回收价,约莫十万。肯出这个冤大头价格的,大概也只有念旧的伍老板。顺便说一句,这套民国广式酸枝家具上的纹饰,也有“肚脐眼”。
西安客商推荐的“檀香花梨”,如今约定俗成的称谓,叫做螺穗木。路遥知马力,“檀香花梨”已成过眼云烟,随他去。
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兴隆伍老板如数家珍地给来客讲解其回流紫黄家具的来龙去脉时,旁观者清的“迷糊”冷不丁地冒出这么一句掷地有声的话:紫檀黄花梨,大概要绝在伍老板这一代人手里了。
2007年至今,不过区区六个春秋。海黄也好,越黄也好,如今在大江南北大概已经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批量地制作黄花梨家具,遑论持续地批量加工。海黄的背影早就依稀,越黄也已经别过身去,一步一步地越走越远,价格越走越高。所谓的传说与传奇,大概就是这么一个现行。反倒是所谓的“木中之王”紫檀,依然源源不断。曾经众口一词的“十檀九空”也不得不话分两头,分说。
十年前的2003年,王世襄先生功成名就,凭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香港出版的《明式家具珍赏》与《明式家具研究》在京城荣获主要颁发给发展中国家在广泛的文化和社会领域做出贡献的艺术家、思想家和文化机构的荷兰克劳斯亲王基金最高荣誉奖。随后的2005年与2007年,明式家具的首选载体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先后一飞冲天。十年后的今天,海黄越黄在家具制作领域已先后谢幕。
曲终人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