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0404
说到黄花梨的降香芬芳,至今记得2007年初的趣事一桩。
那时候,家里的小领导每个周末回到家里做的第一件事情总是高高兴兴地拉开“个头不高”的柜子的抽屉,把小脑袋施施然地探进去,然后笑眯眯地来上一句:好香呀。
降香袭人,余韵绕梁。
黄花梨的香气,怡人,芬芳,那一份写意与惬意,笔墨还真的不容易形容,在下是乐此不彼了很久很久,从茶壶到笔筒,坛坛罐罐无数,至今受用无穷。
大概是各式各样的黄花梨的气味赏鉴得多了的缘故,如何分辨海黄与越黄,在下私自揣度出了一个“察嗅权”的段子,简单地说,察就是仔细观摩,所谓明察秋毫的“察”;嗅就是闻气味,天然的木料,往往有各自独特的气味,松木松香,樟木樟香,黄花梨的香,书上说叫做“降香”;权即权衡掂量,海黄越黄的手感,多少有些分别。。。。。。后话不表。
说到降香,有说本草经中的“降真香”就是黄花梨,于是“降压”。
这个说辞,在下一直不得要领,黄花梨确有药用之功效,广西玉林名产之正骨水,又称“驳骨水”,其成份之一就有黄花梨。主要的功用是活血,或者说促进血液循环,于是有助新陈代谢。不过若是说本草时代就懂得“降血压”,这玩笑就开**(大发。。。也需要和谐么?)了。血压这个词汇,估计多半是现代汉语降生初期从一衣带水的日本引进的“舶来品”。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汇中,尤其是与科学技术有关的词汇,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从日到中的拿来主义。各种科学医学以及学科的专用名词就不说了,国人耳熟能详的“干部”,“电话”,“主义”,“机构”,“组织”,等等等等,和味十足。有些“和词”虽然在古汉语中间或出现,其含义与如今的现代汉语之“约定俗成”相去甚远。如果把降香的“降”理解为“降血压”,估计多半是个穿越版本的笑话。
关于黄花梨香味的笑话,近来又多了一桩。即在“第一专业论坛”有所谓的“有人说黄货在阴雨天能散发阵阵香味”的“扯淡”说。这个“扯淡”的结论是:“所谓的阴雨天能散发阵阵香味,纯粹广告语”。
在下原本距离那个是非之地已有一段时日了,有同好在QQ上偶然提起,一时间颇让在下忍俊不禁。这不过是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嗅觉这物事,因人而异,而且即便是同一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嗅觉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人的嗅觉就有实实在在的影响。温度也好,湿度也好,都与人的嗅觉变化成正比的,简单地说,温度升高,嗅觉灵敏性增加;湿度升高亦然。而阴雨天导致湿度升高,所以嗅觉灵敏,于是闻到平日忽略不觉的“阵阵香味”,有什么出奇?何来“扯淡”与“广告语”这样的风马牛不相及?
于是促狭地答复同好如下:也许那位“扯淡”一到阴雨天就鼻子不通,自然的生理反应?于是香臭莫辩?
同好释然:鼻子不通还好办,脑子不通就难办了。
所谓的“愚不可及”,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现行。
(小领导喜欢拉开抽屉闻里面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