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幸福
图文/网络 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
古人云:“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能力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五福之中,读书列首,可谓画龙点睛、一语中的。一书一世界,一字一菩提。拉开书幕,你能领略到远古的文化幽幽,看到人类文明的思想碰撞,想像出千百年的人世轮回,触摸到浮光掠影的时代金华。打开书的扉页,融入书的海洋,你可以和远古亲切对话,和现代细诉衷肠,能使生命顿然领悟,能让心灵得到滋养,思绪随古色古香的书味尽情飞翔,内心便悄然进入一种清静清醒清幽的幸福境界。
读书是一种责任,承载的是信念,坚守的是忠贞。古人云:“不学方知愧,无才信是贫。文章宁小计,报国最是真。”没有责任,读书作文不免沦为“小计”,而为了责任,读书人投笔从戎,亦是快意之事。“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对读书人而言,读书和责任是一对“孪生兄弟”,读书是为了践行责任,践行责任的最好方式是读书报国。千百年来,无论民间疾苦,还是道统存废,抑或天下兴亡,读书人的书向来是沉甸甸的。居庙堂之高也好,处江湖之远也罢,读书人在风雨飘摇之中,独有一份关于责任的自持和坚守。或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又或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这种精神传统,在民族和国家的危亡关头,尤其是近代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中,更彰显出熠人的光辉。以读书为贵,以报国为念,也许正是因为这点脾性,读书人身上才自有一番卓然不群的坚守和忠贞。
读书是一种心境,远离的是尘嚣,放下的是名利。“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为福,读书为乐,是许多文人墨客的共同感受。“雄读书,春花满;散朱碧,点班管。胤读书,夏风凉;若无膏,萤取囊。符读书,秋月随;新凉人,亲灯火。康读书,冬雪厚;就以映,字如昼。”读书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而是致力于构筑灵魂的金字塔。打开一本好书,内心便不由平静下来,任窗外云卷云舒,我自有书香作伴。一窗灯火,百卷著作,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含英咀华,沉思遐想,聆听智者教诲,感悟生活百味,实乃人生快意之事。此时,读书的心境宛若秋日的澄净夜空,世俗的浮云一扫而光;读书的感觉恰如春天的暗香浮动,生活的味道更加芬芳。不急不躁、不愠不火,如达摩面壁心无杂念、物我两忘,如此读书才能收获“海水渐退方见石,浓雾散去始见山”的乐趣。
读书是一场修行,考验的是功夫,升华的是境界。著名学者王国维描述过读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读书达到这三个层次,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高远的志向,有耐得住“昨夜西风”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以苦为乐;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敢于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为书消得“人憔悴”;要多学善思、思有所悟,只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才能发现她在“灯火阑珊处”。《道德经》有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可见古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明了读书的精髓和要义。通过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把握时代脉搏,提升思维层次,悟通经世之道,在感受艺术浸润带来愉悦的同时,身上不由会多些书卷特有的香气,生命的内涵会因此更加丰富,沿途的风景会因此更加多彩。
读书是一门艺术,品位的是奥妙,饱览的是风情。读书是一种美丽的享受,细品百味人生,饱览世间美景,在审美体验的同时,情满意溢乐不知返。“手批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能够用读书来打磨时光的人是幸福的,因为语言是一笔不朽的财富,能让你领略到更多彩的人生。“芭蕉叶上无愁雨,只是听时人断肠”,天空滴溅在心灵上的泪珠只属于你;“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此番感悟能赋予生命更多的理性;“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让你拥有潇洒怡然的生活态度;就连眺望长江三峡的“神女峰”时,“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诗句,也能激起内心深处的层层涟漪。夜守书斋,远离城市的喧嚣,避开尘世的烦扰,心之犁铧,于无声中悄然破土,一盏台灯洒下静谧桔黄的柔光,安然静怡,宁神展卷,书中那智慧的生灵又在娓娓诉说着耐人寻味的衷肠。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品位,读书是一种境界,读书是一种精神,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就等于和幸福结缘,就会一步步走向人生最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