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而知之谓之神,看看古代神医是如何只通过望诊看病的!
经常会遇到患者有这样的疑问:中医不面诊也能开方吗?脉都没有拿,怎么开方啊?开的方能对证吗?
如果情况允许,中医确实讲四诊合参,但在一定环境下,或者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中医也可以只用一种诊断方法或两三种诊断方法就可以诊断疾病,开出有效的方剂,并不一定是四诊必备。
在《难经》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这一段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难经》,传说此书为神医扁鹊所著,第六十一问曰:医经中说,通过望诊即可知晓病情的可称为“神”,通过闻诊可以知晓病情的可称为“圣”,通过问诊可以知晓病情的可称为“工”,通过切脉可以知晓病情的可称为“巧”。这是什么意思?
回答:通过望诊而知晓病情的,是观察病人面部五色变化,从而了解病情及变化。通过闻诊而知晓病情的,是辨别病人所发出的五音变化,以判别病情。通过问诊而知晓病情的,是询问病人对五味的偏好及变化,以便了解疾病因何而起、所在部位。通过切脉而知晓病情的,是诊查病人寸口部位,了解脉象虚实的变化,从而了解病情,以及病在哪一个脏腑。医经中还说,根据病人外表的症状而正确诊查病情的叫做“圣”,根据病人内在的细微变化而正确预计病情发展的叫做“神”,就是这样的意思。
关于神医扁鹊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即《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次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习惯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可见如果中医的诊断水平达到一定境界,只中望诊就可以断出他人的疾病。关于望诊还有一个更加神奇的故事,那就是医圣张仲景“望眉断病”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日,张仲景和朋友聚会,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也在座,王粲当时年仅20多岁,已是著名的诗人。
关于王粲在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王粲自少即有才名,为学者蔡邕所赏识。司徒想征辟他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选择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但未受到刘表重用。 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南征荆州,刘表之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于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被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
闲谈中,善于望诊的张仲景认为王粲将有大病临身,于是诚恳地对王粲说:“你身体有病已经很长时间了,须服五石汤才能治好。如若不医治,到你40岁时,眉毛会脱落,半年后会有生命危险。”王粲听后不以为然,但出于礼貌,他还是将张仲景为自己开的五石汤药方装入口袋,表示回去后一定按方服药。
三年后,张仲景又见到了王粲:“我给你开的五石汤,你服了吗?”王粲说服了。张仲景摇了摇头说:“从你的气色看,你并没有服过。”
一晃20年过去了,此时,正是王粲先后写出《七衷诗》、《登楼赋》等脍炙人口的佳作之时。但是,此时他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先是卧床不起,后来眉毛全部脱落,访遍名医,众药无果,半年后,王粲驾鹤归西。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张仲景真乃神医也,真后悔当年没有听他的劝告,不然不会是如此结果。”
这就是“望眉断病”的故事,可见医圣张仲景望诊水平之高,甚至可以断定20多年之后的病情,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可能有些人会说,那都是传说,谁知道是真的假的。而师父张胜兵身上发生的两件事,确实能说明望诊的重要以及师父望诊技术的成熟!
这件事发生在几年前,当时师父的诊所还是中西医结合诊所,在中医看病的同时也兼营一些西药,后来师父的诊所转为纯中医诊所就不再有西药了。有一天,有个身材肥胖的年轻女士走进了诊所,直接奔药房而去。师父当时在诊室远远地望了一眼,就说:这个人一定是来买黄体酮的,因为她闭经!后来护士一问,真的是买黄体酮的。师父为什么能断得这么准呢?因为从身材来看这个女士就是痰湿体质,而痰湿体质的女士多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即多囊体质,这样的人一般有月经过少或者闭经,而西医对这种病的治疗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一般就是用黄体酮,所以师父断定她是来买黄体酮的。
还有一个故事,是师父有一次参加一个聚会,到会的都是社会名流,其中有一个人身材消瘦,提着一个大号水瓶,一直不停地喝。师父对身边的人说:他有糖尿病。身边的人说:不可能,他一直就这么瘦,身体很好的,没听说他有糖尿病啊。其本人也矢口否认:我这身体怎么可能有糖尿病,谁有糖尿病我都不会有糖尿病。最后师父说不相信你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第二天去医院一查,血糖11点多,连连称赞师父是神医,后来在师父中药的调理下治好了,一直没有复发。
说这两个故事并不是为了说师父有多神,只是为了说明当望诊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是可以准确地诊断疾病的。中医诊断疾病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进行诊疗活动,古往今来不同的名医都有擅长的诊断方式,古人讲:望而知之谓之神!可见有的中医医生是可以仅仅通过望诊就可以诊疗疾病,只是掌握这种技术的人不多而已,一位好的医生需要掌握望闻问切四诊全面掌握,但也不是说缺了切诊就不能诊断疾病,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主诉,通过望诊,问诊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像师父张胜兵利用望诊和问诊,经过去年疫情网诊的历练后,望诊结合问诊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网诊的病人可以达到8成以上,而且准确率很高!一般情况下,师父张胜兵是可以通过网诊收集望诊和问诊资料来诊疗疾病从而开对证的方药的。